第686章 打劫

  第686章 打劫

  這段時間李諭又去了趟上海,主要為了紅十字會的募捐活動。

  實在沒辦法,晚清民國時期,國內的災情太嚴重,其中幾場大旱災,因此死亡的人數達到千萬級別。

  今年春天的雨水不多,是個非常不好的兆頭,所以李諭聯繫了上海的紅十字會,提前做點準備,籌措應急物資,從國外多買糧。

  李諭個人提供20萬大洋,足夠買來六七百萬斤糧食。

  雖然數字看著不小,但如果災情範圍稍微大點,就很難辦了,只能勉強度過幾周的艱難時期,屆時還要繼續想辦法籌措物資。

  從上海返回時,李諭碰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派來的幾個代表,還有法國的學者桑志華。

  桑志華是個搞古生物學的,這幾年還在中國建了兩個博物館。

  李諭和他閒聊道:「桑先生要繼續擴建博物館?」

  桑志華說:「很有可能,我準備沿著黃河北上,繼續進行古文化挖掘,雖然還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成果,但我對此充滿希望。」

  實話說,這時候的中國考古學還是萌芽中的萌芽,搞考古的竟然大都是一幫老外。

  李諭說:「古文化?」

  桑志華說:「我已經挖到一些史前文明的遺物,估算有上萬年歷史。」

  「史前文化的遺物年代可不太好估計。」李諭說。

  桑志華說:「對的,只能靠地質年代,大致估算。」

  他後來在黃河河套地區挖出了一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化石。

  李諭悠悠道:「如果藉助元素半衰期,其實可以比較精確地估算文物年代。」

  「半什麼?」桑志華問。

  「就是盧瑟福教授拿到諾貝爾化學獎的那項成果。」李諭說。

  桑志華說:「原來是化學,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了。」

  他的話啟發了李諭,自己以後完全可以聯合幾個國內的化學家搞定還未問世的碳-14測年法,絕對是個諾貝爾化學獎級別的發現。

  ——

  火車繼續北上,次日天還未破曉時,車速突然漸漸降低,幾聲刺耳的槍響驚醒了所有人。

  幾分鐘後,火車徹底停下,透過車窗看過去,上千土匪包圍了火車。

  「都下車,都下車!」幾名土匪騎著馬來回大喊。

  李諭等乘客沒辦法,只能下車見機行事。

  都下來後,上百名土匪立刻麻利地卸下火車上的貨物,搬到馬車上。

  隨後,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土匪頭子來到眾人面前,他看了看戰利品,說:「俺是自治軍頭領孫美瑤,洋人先都出來!」

  他身邊有個會說蹩腳英語的副手,磕磕巴巴用英語翻譯了一下。

  這輛火車有幾十名洋人,他們互相竊竊私語。

  孫美瑤揚起手裡的手槍朝天放了一槍:「別磨蹭!」

  「Quickly!」副手大喊了一聲。

  幾十名洋人只能不情不願地向前走了幾步。

  孫美瑤滿意道:「很好!你們派個代表,給警察和軍隊寫封信,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否則我就殺人質!」

  一個美國人舉手道:「我會中文和英文,可以寫信。」

  孫美瑤看了他一眼:「你是誰?」

  美國人說:「我叫鮑威爾,是個美國記者。」

  「記者?」孫美瑤說,「非常好,記者是會寫信的!」

  鮑威爾問道:「孫首領,寫什麼內容?」

  孫美瑤說:「讓軍隊和警察穩住,就說俺們會擇期進行談判,釋放人質。」

  鮑威爾一聽,原來他不會真的下死手,心中大寬:「釋放的條件是什麼?」

  孫美瑤說:「俺還沒有想好,到時候再說。」

  鮑威爾寫信的時候,孫美瑤再次來到人群前,大聲說:「俺不是什麼混世魔王,不會把所有人帶走,你們中間,如果和孫先生有聯繫的,或者參加過海州暴動和毫州暴動的,或者家裡田畝不超過40畝的,或者有醫巫百工技藝的,俺都放走!」

  孫美瑤隨即派了幾十個人去一一核實身份。

  有個土匪看到李諭的證件後,訝道:「原來您也在火車上?」

  「你認識我?」李諭問。

  土匪說:「俺以前是援法的華工。」

  李諭問:「為什麼回鄉又落草為寇?」

  土匪說:「我們不是落草為寇,我們要反抗!」

  李諭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土匪把證件還給李諭:「俺知道您,您是好人,孫先生也誇過您,您可以走。」

  李諭說:「這幾個美國人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來中國是為了建學校;這位桑先生是法國人,搞考古的,抓走也沒什麼好處。」

  土匪說:「李大學士,洋人我們必須作為人質。」

  看來這夥人主要就是劫洋人,擴大事態嚴重程度,來要挾北洋政府。

  混亂了大半天,臨近中午才清點完人數,孫美瑤的大部隊押著二十多個外國人和三十名中國人離開了鐵路線。

  他們撤退得甚至非常有序。

  火車員工又花了幾個小時修復了被破壞的一小節鐵軌,才在驚慌之下重新發動了火車。

  到達京城後,李諭看到報紙已經報導了這場「臨城大劫案」。

  各國公使非常惱火,因為這時候能來中國的外國人可沒幾個是普通遊客,大多是上流人士乃至外交官。

  各國公使隨即向北洋政府發了措辭嚴厲的照會文件,在他們看來,這很可能會演化成下一場義和團。

  山東是直系的地盤,曹錕立即命令山東督軍帶著兩萬軍隊前往臨城。

  不過公使團擔心孫美瑤撕票,決定和他們談判。

  有意思的是,那個美國記者鮑威爾倒成了孫美瑤一方的代表……

  這老哥借著這件事成了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記者。

  最終的結果嘛,是北洋一方向土匪支付8.5萬銀圓,自治軍改成「山東新編旅」。

  就是說——被招安了。

  不過還沒當上半年旅長,二十五歲的孫美瑤就被邀到一場「鴻門宴」,六百多人全被機關槍掃死。

  他們的鬥爭經驗還是太少。

  話說記者鮑威爾知道後異常氣憤,認為此舉違背了此前簽訂的協議。

  ——

  這場「小風波」過後的幾天,端方的一位後人端翼突然找上李諭,套近乎道:「李大學士,家父當年和您有過幾面之緣。」

  李諭隨口問:「什麼事?」

  端翼說:「現在家道中落,我們有批貨想出手。」

  他說得很委婉,其實就是想賣文物。

  端方生前當過兩江總督,很有錢,收集了大量文物,家中現在還有不少寶貝。

  李諭無語道:「什麼東西?」

  端翼說:「一套商朝青銅鼎。此前經過福開森先生的介紹,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願意拿出20萬元購買。不過我們怕事情泄露,賣給洋人落個不好的名聲,所以找到您。」

  端方收藏的這套鼎非常牛。大部分青銅器出土都不可能很完整,更別提是一套完整的十多件了,否則不可能開到這種價格,關鍵上面還有銘文,很容易去斷代。

  李諭知道這套文物後來流失到美國了,嘆道:「好吧,我接手。」

  端翼高興道:「太好了!這樣不僅有了銀子,還不用當賣國賊!」

  李諭心想,你們也知道有心理壓力。

  次日,前往端府交割時,李諭感覺自己似乎真成一個收藏家了。

  這是筆大買賣,足夠霍霍上幾年,端翼心情非常好,說道:「好東西就得賣給識貨的!地安門街上那些內務府不懂行的就算握著寶貝,也賣不上價。」

  「內務府?」李諭問。

  端翼說:「都是公開的秘密了,內務府的人還有宮裡的太監,動不動就會偷幾件宮裡的寶貝出來賣,今年甚至開了幾家古玩店鋪。」

  李諭突然想起今年好像紫禁城會失一次火,就是因為溥儀想要清點建福宮的寶物,當晚建福宮就被燒了精光。

  建福宮是紫禁城裡新修的建築,專門用來儲存乾隆喜歡的一些文物。裡面還有很多從未打開過的大皮箱,都是歷年各地進貢的東西,封條已經貼了上百年,相當於紫禁城裡收藏文物寶貝最多的一個倉庫。

  這場火災造成的文物損失非常重大,而且原因太荒謬,按照溥儀自己的說法,就是幾個太監擔心受罰,用大火毀滅證據。

  距離小朝廷被趕出宮只剩一年,太可惜了!

  李諭回到家就給溥儀的師傅莊士敦寫了一封信,讓他轉告遜帝,別亂扯電線,想看電影,可以選後花園。

  ——民國官方的答覆,是私扯電線引發的火災,屬實有點牽強。

  後來救火時,來了東交民巷洋人的消防隊,很多救火的人不免抱著進去再順點文物的想法。

  信中最關鍵的部分,是李諭同意小朝廷可以繼續抵押文物於鹽業銀行,並且把利息降到最低,財寶估值可以請專業人士;東西貼好鹽業銀行的封條,暫放建福宮,但要派兩名人員前往駐場監管,三個月後再去核驗運走云云。

  李諭畢竟是鹽業銀行的大股東,有這方面的便利。

  這個條件不僅溥儀會答應,內務府以及宮裡的閹人們也絕對喜歡。

  去年小朝廷那場抵押給滙豐銀行的鬧劇後,民國就出台了《古籍、古物及古蹟保存法草案》,很明顯就是針對清宮販賣文物去的。

  自此以後,小朝廷的內務府就開始聯繫國內的銀行,鹽業銀行已經收到兩宗抵押請求,每次都是開價40萬元。而寶貝的實際價值遠超40萬。

  皇家也要被當鋪坑……

  不過鹽業銀行比滙豐好多了。

  時間寬限了下來,地點又選在建福宮,溥儀自然暫時不會再動清查的心思,因為對他們來說,建福宮本來就只是個倉庫而已。

  次日,李諭就接到了小皇帝打來的電話:「嘻嘻,你就是李大學士?你可真是大好人!哪有你這樣做生意的?東西放我們這,還給我們打款?」

  李諭說:「我肯定有我做生意的方法,如果和別人一樣,那不就和別人一樣了。」

  溥儀頓了頓才捋順這句話:「好玩!」然後他壓低聲音說:「我覺得你派兩個駐場太少了!」

  李諭說:「怎麼,難不成宮裡還有老鼠?」

  「多得很呦!」溥儀說。

  李諭說:「你可以派人到地安門街瞧一瞧,也不用清點什麼府庫,宮裡太大了,清點又不是你自己清點。」

  「地安門街?」溥儀說。

  李諭說:「那裡全是宮裡出來的寶貝。」

  溥儀氣道:「我就知道!」

  李諭不緊不慢說:「有些沒必要的東西,就別留著了,反正都是些沒了有必要東西的人。」

  溥儀幾乎被逗樂:「你說話太有意思了。」

  掛了電話,溥儀心中就開始犯嘀咕。

  他已經算成年,根植在帝王世家不治的「遺傳病」已經在他身上開始顯現出來:多疑。

  溥儀經常責罵太監,同時知道自己沒了權威,很怕太監害死自己,睡覺都帶著一根棍子。

  小皇帝讓他最信任的人,也是和太監沒有任何交集的英國老師莊士敦出城看一圈。

  而莊士敦早就知道這些事,對太監非常痛恨,不住告訴溥儀,太監是千古陋習,如果裁撤太監,絕對是全社會稱讚的一件大事!

  小皇帝早想做點「大事」,於是乎又給幾個京城名流打電話問了問,李諭自然贊成;胡適也表示同意。

  而且李諭給了一個讓他難以拒絕的理由:少了七百太監,宮裡能省太多支出!

  這話說到溥儀心坎里去了!

  他是個能花錢的主兒,幾天前還吵鬧著買了個大鑽石,花了3萬元!養條狗也專門請獸醫,因為那個獸醫會巴結人,溥儀隨手就賞了很多珍品。

  他這個隨便賞賜的毛病以後還保留著。

  但現在小朝廷財政拮据,讓太監把錢花掉,不如自己花!

  溥儀一跺腳,裁!

  歷史上,溥儀裁撤太監挺順的。

  只不過李諭暗中推動,讓這件事提前了兩個月而已。

  最終決定,除3位太妃、溥儀、淑妃這5個宮各留20名太監外,其餘全部裁撤。

  而且下令後,幾個小時內必須離宮。

  紫禁城一共裁掉了700多太監,內務府為此發了遣散費,首領每人發200元,一般太監發20元。

  反正是歷史必須掃過去的塵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