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盧瑟福的訪問

  先不提權力的事,畢竟這東西不能事後諸葛亮。當事人也永遠不會醒,權力的癮無法抗拒,就算去勸,袁世凱還是會義無反顧走上那條千夫所指的死路。

  就是不知道算不算必經之路。

  幾天後,新一期《SCIENCE》從美國郵了過來,吳君和秉志的關於噬菌體的文章刊載其上。

  兩人看到後非常高興,這種級別的發現雖然夠不上大獎,但作為博士論文毫無問題。

  ——二十世紀初的博士可是相當值錢的。

  李諭樂得看到,這時候國內的尖端生物學人才太少,比數理方面的還要少。

  現代生物學幾乎就是站在微生物學以及後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上開始大放異彩的。

  而醫學又與生物學密切相關,它們每進步一點,就能挽救成千上萬生命。

  只不過病毒有點太超前,當下僅局限於「發現」,想初步研究它也要等十多年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

  病毒在生物界號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摸索它的性質都很難,最多就是再研究研究如何培養之類,這也不是容易事,——去年學者才成功在實驗室完成病毒的體外培養。

  總之這項研究的成功讓吳君、秉志對微生物學有了足夠興趣。

  等一戰後,很多事情就能展開搞一搞。

  最好還能藉助他們的力量讓國內生物學水平提升一個檔次,做好未來的鋪墊。

  ——

  還有件意外的事情,李諭突然收到一封盧瑟福的電報,提到他馬上就會到中國。

  李諭連忙搭乘火車來到上海碼頭迎接。

  見到風塵僕僕的盧瑟福,李諭愕然道:「盧瑟福教授,您怎麼會突然造訪?」

  盧瑟福苦澀道:「我之前在澳大利亞,本來想乘船返回英國,沒想到歐洲突然打成一片。我聯繫了一下國內,他們說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幾乎沒人了,來自德國、奧匈、義大利等敵對國的研究人員全走了。就算是其他國籍的研究員,如今感受到戰火威脅,大多也選擇了回國。我回去面對的將是一個空蕩蕩的實驗室。」

  盧瑟福是個親和力很強的人,以往熱鬧的實驗室一直被稱作「幸福大家庭」,沒想到這個大家庭組建還沒一年,就已經分崩離析。

  李諭說:「英國本土學生估計都要被徵召入伍。」

  「的確是這樣,」盧瑟福難過地說,「一想到我的學生們在戰場上彼此廝殺,我真是心如刀絞。更加難過的是,我最優秀的學生莫斯萊竟然選擇拿起槍上了前線,而不是成為後方技術兵種!我擔心他有危險,專門發了電報讓他回國,同樣可以參與軍事方面的工作。但戰時的通信太困難,輾轉到達時,他所在的部隊已經奉命開赴法國前線。」

  如今的西線戰場猶如人間地獄。

  「作為一名士兵在前線的死亡率非常高,」李諭十分惋惜,「此前的幾場戰役,每一次衝鋒幾乎都是全軍覆沒。」

  盧瑟福神情沮喪:「他本來可以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最多五年就能夠成為教授。我現在只能每天給他祈禱,希望平安歸來。」

  李諭問道:「如果您回國,是不是也要加入軍方部門?」

  「很可能,」盧瑟福說,「我聽說英國海軍與法國一樣,已經組建了聲吶研究部門,專門勘測水雷、潛艇,他們需要大量實驗物理學家。但湯姆遜教授讓我先等一等,可以來日本或者中國待一段時間。我想到你在中國,於是就來找你了。」

  「榮幸之至,」李諭說,「現在英國海軍有大行動,地中海戰火連綿,您想回去還真要等一等。」

  「地中海也打起來了?」盧瑟福這段時間在船上沒法看最新的報紙。

  李諭說:「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地點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加利波利半島,目標直指伊斯坦堡。」

  盧瑟福說:「難怪我上船前,有大量船隻滿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年輕小伙子去了英國。」

  加里波利戰役的主力就包含澳新軍團。

  奧斯曼土耳其在歐洲各國眼裡是塊大肥肉,誰都想趁著打仗吃一口。

  邱吉爾在海軍大臣的位置上已經幹了三年,成效不錯。他上任時英國海軍還是以燃煤為主,此時已經全轉變成了以燃油為主的現代海軍。

  他本人很想打仗,力排眾議進攻「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在邱吉爾看來應該易如反掌。

  戰略上還能幫俄國緩解壓力。

  俄國有兩條海上生命線:其中一條波羅的海航道,目前已經被德國封鎖;剩下的一條便是達達尼爾海峽。

  如果達達尼爾海峽再被封死,那麼就會如德國新任總指揮法金漢所言:「俄國將變成一個癱瘓的巨人,在孤立無援中自己活活困死。」

  英國還指著他牽制德國東線軍團以及奧匈帝國軍隊哪,當然不能讓俄國等死。

  邱吉爾策劃了一場奇襲,加里波利半島上守軍並不多,但澳新軍團登陸後,恰巧遇到了守在這裡作為預備隊的凱末爾所率部隊。

  歷史的舞台把聚光燈打了過來,配角成了主角。

  凱末爾誓死抵抗,全軍打光彈藥後,他命令部隊裝上刺刀進攻,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我不是命令你們戰鬥,我是命你們犧牲!」

  凱末爾成功抵擋住了澳新軍團的進攻,讓這裡也陷入了塹壕戰。

  遠離本土作戰,英軍補給困難,其實已經註定了敗局。

  邱吉爾被迫引咎辭職,前往法國前線當了個營長。

  要不是後來基辛納成功策劃了一場完美的撤軍,英軍在加里波利會演化成慘敗。

  敗肯定是敗了。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竟被奧斯曼土耳其打敗,舉世譁然,這場戰役成了奧斯曼最後的榮光。

  「不僅莫斯萊,」盧瑟福又說,「我的另一位助手查德威克(中子發現者)在德國被當作間諜抓進了集中營,好在沒有生命危險。」

  「德軍的集中營……」李諭聽到這個名字就感覺不吉利。

  盧瑟福說:「大戰爆發時,查德威克正在柏林做學術交流,莫名其妙被逮捕了。」

  李諭說:「愛因斯坦先生委託前往克里米亞的天文探測小隊是一樣的遭遇。」

  盧瑟福嘆道:「希望德國科學院看在多年合作的面子上幫忙斡旋。」

  李諭說:「放心吧,戰場外被俘不會被過分為難。」

  查德威克確實挺倒霉,一關就是四年,一戰打完才被放出來。

  集中營里很無聊,查德威克要憋瘋,幸虧後來德軍又抓了一個叫做埃利斯的英軍青年軍官。

  每當放風的時候,查德威克閒著沒事就給他講原子物理學。

  兩人很快成了難友加師徒。

  盧瑟福和普朗克關係不錯,後來經過德國科學院協調,並直接出面干涉,查德威克被允許在集中營里搞了一個小型實驗室,繼續做研究。

  有意思的是,那個年輕軍官埃利斯上了四年「集中營大學」,戰後也投身原子物理學了。

  堪稱集中營中的奇蹟。

  李諭帶著盧瑟福在國內幾個景點轉了轉,心情好了一些。

  然後又請他在大同大學、清華學校、北京大學做了幾場關於「原子和電子」的演講。

  盧瑟福講完後對李諭說:「理論物理學你恐怕比我還好,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一定告訴我。」

  李諭笑道:「好極了!」

  不久後,盧瑟福到來的消息為北洋政府所知,袁世凱特意派教育部長湯化龍接見。

  湯化龍拿著一枚嘉禾勳章說:「總統一向愛戴諸位科學界的教授學者,特命我奉上嘉禾勳章一枚。」

  盧瑟福並不清楚嘉禾勳章的等級,接過來道:「多謝。」

  一年前,盧瑟福剛剛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

  湯化龍說:「如今歐洲戰事吃緊,教授可以在這邊多待些時間,想住哪就住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盧瑟福說:「中國的飯菜名不虛傳,雖然我不想早點離開,但恐怕不能久留。」

  湯化龍轉而說:「總統熱衷於立憲,對貴國的君主制一向尊崇,不知道你們這些科學界人士如何看待?」

  「事實上,我們只是尊敬國王,」盧瑟福簡單扼要地說,「上頭還有議會,不過我對政治不感興趣,知道的不多。」

  湯化龍說:「聽您的語氣,起碼不反感國王?」

  盧瑟福說:「為什麼要反感?」

  「我明白了,」湯化龍說,「作為知識界精英分子,你們的意見非常重要。」

  李諭插嘴道:「要不還是聊聊關於科學合作的問題?」

  「當然。」湯化龍說。

  李諭說:「現在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人手不夠,我希望可以委派一些中國留學生過去幫幫忙。」

  盧瑟福說:「和平年代我不會拒絕,但現在就怕回國後我也要進入軍方從事聲吶項目。」

  李諭說:「大學裡的教學總不會停止,要不隨船派去一批留學生?」

  盧瑟福說:「英國的大學說不定只留下了少部分英國本土學生,還有大部分留學生。教師也不像往常多,他們去了必然耽誤學業。你知道的,多延長一年畢業,就會多很多學費。」

  李諭說:「這個問題不用擔憂,學費我們想辦法。」

  湯化龍對留學項目同樣比較感興趣:「李諭先生說得沒錯,學費不會受影響。」

  「好吧,既然你們這麼堅持,可以派一批學生隨我一同回英國,」盧瑟福說,「但我聽說德國已經生產出了可以投擲炮彈的飛艇,英國本土如今並不是那麼安全。」

  李諭說:「我給學生提前講明白,去不去遵從他們的意願。」

  盧瑟福說:「留學確實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要是沒有獲得獎學金,我現在說不定還在紐西蘭種土豆。」

  湯化龍說:「如果能夠通過留學生加強與貴國的溝通交流,我們會更加高興。」

  湯化龍終究是個官員,也在思考對二十一條的破局問題。

  小鬼子咬死了條約不改,逼著袁世凱簽。

  北洋政府只能玩拖字訣。——如果真能拖下去就好了。

  後來袁世凱又派曹汝霖作為外交次長與日方直接接觸。

  前四號中的條款大體談得差不多,就差北洋政府實在無法接受的第五號。

  然後小鬼子對第五號內容做了稍微「讓步」,但仍舊關於北洋政府的主權,斷然不能接受。

  但那時候連英美都不耐煩了,英國外交大臣格雷訓令駐華公使朱爾典,勸袁世凱簽了得了。

  這就是從鴉片戰爭開始以來中國在外交上面臨的局面,弱國無外交不是空談,最終往往只能被迫妥協。

  不過外交總長陸徵祥還有句名言:「弱國無外交,但有外交家。」

  他們在被動局面下做出的成果,已經非常厲害。

  李諭聽得出來,湯化龍言語中是想加強與英國文化界的聯繫,期盼他們多少影響一下英國議會。

  畢竟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已經明顯影響了英美在華利益。

  如今英國越發感覺日本是在憑藉英日同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對此漸生疑慮。

  ——狐假虎威也就罷了,小日本現在想做主人。

  只可惜英國自顧不暇,否則以他們的外交策略,絕對會多摻和摻和。

  作為英國科學界領軍人級大佬,盧瑟福即便不入政治,說話也有分量。

  盧瑟福說:「戰爭爆發時,大家都說聖誕節戰爭就會結束,如今看來不可能了。我無法預測戰爭的走向,但只要局勢稍稍穩定,一定多關照中國留學生,萬一裡面會有下一個李諭。」

  李諭笑道:「真的說不定。」

  盧瑟福說:「到時候你也一起去,玻爾告訴我,他似乎發現了一些奇妙的現象,只是苦於無法來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做驗證,也聯繫不上其他的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這方面你最在行。」

  「會的,」李諭說,「等戰爭結束。」

  盧瑟福只能說:「一起預祝該死的戰爭快點結束。」

  幾天後,他便接到了英國領事館通知,要乘船回國,參加海軍組織的聲吶項目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