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王者

  太監總管魏琛來得十分突然,浩浩蕩蕩一群人,竟無門子前來報信,害得吏部官員毫無準備,只得眼睜睜地看著他把積壓了許久的幾箱公文全部帶走。雖然早知道小趙縣令住在何處,魏琛卻還假模假式地找人來問了問。

  按照規矩,但凡入京述職的官員,都要在吏部留下聯絡地址,以防差事派遣下來卻找不到人。以往趾高氣昂的大小官員,在魏琛面前什麼都不是,點頭哈腰的奉承了一堆好話,這才把地址交上去,又塞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打聽朝上發生了什麼事。

  魏琛接過地址甩袖就走,對那荷包看也不看,臉上一派冷肅。出了吏部衙門,他沒按照地址上的路徑走,反倒直接去了趙有才家,仿佛對小趙縣令的行蹤瞭若指掌。

  當是時,趙有才正撂著狠話,字字句句皆無比誅心,「趙有姝,別以為考中狀元就一步登天了,信不信我立馬就能把你踩下去?不過一個七品的芝麻小官,也敢與我作對。我乃天官,手裡掌控著大庸國所有官員的前程。你若是不按我的意思來,就不止扣押述職報告那麼簡單。我要動了真格,評級之時給你定個丁等,外放到嶺南、蜀州、湘西等地,你且看看自己還能活多久。」

  他口中的幾個州府乃大庸國流放人犯之地,環境惡劣、民風彪悍、路途艱險,莫說坐穩官位,能不能活著到任都是未知數。被派去這些地方的官員,要麼沒錢沒勢,要麼得罪了權貴,一去就是一輩子,甚少有人能活著回到京城。

  有姝深知內情,卻也絲毫不懼。最要好的朋友(當然只是他單方面認定的)便是掌管地府的閻羅王,他怕什麼都不可能怕死

  。放下早已涼透的茶水,他正欲回絕此事,卻聽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趙府的大管家跑了進來,顫聲道,「老爺,太太,大少爺,外面來了一位公公,說是奉皇上旨意前來召小少爺入宮覲見。」

  「你說什麼?」趙有才陰狠而又得意的表情變成了不敢置信。不過一個七品芝麻官,竟引得皇上親自召見,所為何事?

  有姝也同樣驚訝,走到廊下一看,果見一名面白無須、相貌陰柔、氣度不凡的太監匆匆走來,揚聲道,「前面可是遂昌縣令趙有姝?」

  「正是在下。」有姝走下台階拱手。

  「大內總管魏琛見過趙大人。皇上有旨,急召趙大人入宮,請趙大人隨奴才走一趟。」魏琛立刻還禮,態度十分恭敬。他統轄宮中內務,雖說只是四品官銜,卻因得了皇上重用,地位比之一品大員也不差。六部尚書見了他還得點頭哈腰,奉承不斷,偏到了小趙縣令跟前,卻把姿態放得極低,一言一行也甚為小心。

  有姝絲毫未覺,趙有才卻是個人精,很快就嗅出異樣。趙有姝這次入宮,恐怕不是壞事,而是得了皇上青眼。皇上若看重他,押在吏部的述職報告也就毫無作用了,自己的威脅亦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如此,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該怎麼辦?難道果真把所有家產還給他?

  當趙有才極度不甘,五內俱焚時,有姝已經隨著魏琛走了。二老爺、二夫人急得滿頭是汗,連連埋怨兒子做事不乾脆。無法可想之下,他們只能等待,看看趙有姝從宮裡回來是個什麼光景。若他得了皇上重用,家產的事更不好解決,得了訓斥,或許還能運作一番。

  魏琛親自去請小趙縣令,卻把幾箱公文託付給徒弟,讓他帶去金鑾殿。幾個身強體壯的太監扛著箱子入內,行禮過後整齊擺放在大殿中央,好叫文武百官以及皇上看個清楚明白。

  吏部尚書定睛一看,頓時汗流如瀑。只見幾口箱子上分別貼著封條,封條上寫著注釋。其中一條注釋是這樣的:銀兩已經結清,可送予劉大人批覆;又有一條寫道:款項交付過半,還須再審;最後一條用了醒目的硃批:拒不交付款項,無限期押後!

  眾位大臣無不在吏部辦理過述職報告,評定過等級,見此情景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不僅吏部是這個規矩,其他各部也都如此,給銀子好辦事,不給銀子便只有一個字——耗。看誰把誰先耗死。

  然而這種規矩與律法相悖,於國法不容,大家心裡明白就成,卻絕不能宣之於口,否則就是貪贓枉法,危害社稷,罪名重大。他們原以為吏部那些官員自有辦法應對上頭檢查,先皇在時不就什麼事兒都沒有嗎?卻沒料魏琛一去竟就翻出鐵證,然後明晃晃地擺放在金鑾殿上。不愧為大內第一總管,不愧為皇上最倚重的心腹,果然有兩把刷子!

  他們若是知道魏琛並非凡人,且進入吏部官衙的時候使了障眼法,令胥吏措手不及,也就不會如此驚異了。

  新皇離開御座,緩步而下,先是繞著箱子走了兩圈,然後才在最後一口箱子前站定,本就冷峻的臉龐越發高深莫測。他輕輕揭掉封條,篤定道,「無限期押後,看來趙縣令的述職報告就在裡面吧?」

  別開,千萬別開!吏部尚書以手遮面,暗暗吶喊。封條倒沒什麼,幾句話就能搪塞過去,壞就壞在每一口箱子裡還擺放著帳薄,詳細紀錄了那些前來述職的官員都交了多少銀子,送了多少珍寶,不肯交銀子的分別什麼背景來歷,好讓尚書大人一目了然,繼而按照銀兩的輕重批覆等級、安排差事。據不肯交銀子的拖上一年半載;還不交,那些沒什麼背景來歷的官員就會像犯人一般,被發配到苦寒之地受罪。

  正因為掌控了各地官員的晉升之道,吏部官員才得了個威風凜凜地綽號——天官。

  吏部尚書的意念顯然無法阻止新皇。他已經打開箱蓋,取出一本帳冊翻看,臉上毫無表情,眸光也晦暗莫測。眾位官員紛紛垂頭,頗為心悸地忖道:連帳薄都擺在裡面,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啊?劉大人的屬下是幹什麼吃的?怎能讓魏琛搜出如此要命的東西?

  還是那句話:人鬥不過鬼

  。所謂的鬼怕惡人,也得看看那鬼究竟是什麼等級。

  在一連串粗重的呼吸聲中,新皇翻完帳薄,低聲評價道,「有趣。朕萬萬沒料到,吏部評級竟然是以銀錢多寡與背景輕重為依據。錢多就給甲等,錢少就給丁等,沒錢就扣留在京,等候發落。你們把各地官員當成什麼?待宰的肥羊?把朕當成什麼?可以肆意欺瞞糊弄的傻-子?有能者被你們迫害,無能者反而大行其道,以至於各地官員文婪武嬉、衣冠沐猴,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為尸位素餐之輩。長此以往,我大庸百姓如何不反?我大庸國祚如何不亡?」

  他越說越怒不可遏,抬手把帳薄砸在吏部尚書臉上。只聞「啪」的一聲脆響,吏部尚書額頭多了一塊紅印,更有一條鼻血蜿蜒而下,可見新皇用了多大的力道。他立刻跪下磕頭請罪,渾身打顫、冷汗淋漓的模樣看上去狼狽極了。

  一名太監飛快把帳薄撿起來,輕輕拍乾淨,在皇上的示意下遞給百官傳看。

  新皇也不需要旁人幫忙,彎下腰仔細翻找,好不容易在箱子最底部找出趙縣令的述職報告,打開來閱覽。

  「劉大人,你之前說過什麼還記得嗎?」片刻後,他慢條斯理地開口。

  「敢,敢問皇上,您指的是哪句?」吏部尚書已經快嚇癱了。新皇一上-位就斬殺了幾百名官員,除了吏部與戶部,朝內朝外皆整肅一清,得了個活閻王的稱號。他冷著臉、皺著眉的時候已經足夠駭人,如今唇角微微含笑,怎麼就更為可怖了呢?

  「你說你緣何扣押趙縣令的述職報告?」

  「微臣說,微臣說趙縣令的述職報告不符成規,須得打回重寫。」吏部尚書邊說邊擦冷汗,心裡七上八下,驚惶不定。今天這事都是趙縣令的述職報告引出來的,早知如此,給他評個甲等,即刻批覆也就罷了,何必扣著不放?說到底,還得怪趙有才那蠢貨!他們自己家裡的恩恩怨怨自己解決就好,為何把別人當槍使?

  思及此,吏部尚書對趙有才恨入骨髓,卻也悔之晚矣,只能祈禱趙有姝的述職報告果然不符成規,自己的罪狀能少一條。

  然而事與願違,觀皇上震怒之中卻還流露出欣賞之意,眾位大臣已經猜到,這位趙縣令的述職報告不但符合成規,且還極其精彩。果然,新皇閱過之後又把厚厚一沓卷宗遞給百官傳看,自己則走回御座,不發一言。

  本還半信半疑的官員們看完卷宗全都沉默了,眼裡隱約流露出驚嘆的神采。不愧為十八歲稚齡就高中狀元的鬼才,這位趙縣令文采斐然、口吐珠璣,從民生、商業、農業、治安、水利等各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政績,並總結了優點和不足。他用詞嚴謹、邏輯分明,敘述客觀又不乏優美動人,堪稱述職報告中的典範。

  便是把吏部最精於業務的胥吏找來,也寫不出比之更全面、更規範、更優秀的報告。而劉大人說他的報告「不符成規」,現在聽來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沒收到錢就明說,何必栽贓陷害,毀人仕途呢?

  太監收回這份報告,欲交給皇上,卻見對方揮揮袖子,沉聲道,「讓劉大人也好生看一看。他所謂的『不符成規』的述職報告究竟是什麼樣子。」

  吏部尚書接過報告細看,極力想找到一處錯漏,終是事與願違,心裡明白自己完了,當真是半點藉口也沒了。

  新皇命人把其餘幾口箱子打開,取出帳薄傳閱,悠悠道,「庶民者,國之本,固國之本須愛國之民。為官者憂國憂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好,說得好!我大庸國總算還有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官。」

  這是趙縣令述職報告的結語,皇上拿來反覆吟誦,可見十分欣賞,觀其政績,更是令絕大部分官員汗顏。大家紛紛垂頭,表情羞愧。

  新皇俯視堂下,繼續道,「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縱觀歷史,自省己身,你們說說,我大庸究竟是王國、霸國、僅存之國,還是亡道之國?」

  這句話誰人敢答?然而想想餓死、淹死、旱死、冤死的百姓,再看看富得流油的官員與士大夫,答案已不言而明。

  新皇敲擊桌面,正欲開口,就聽殿外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啟稟皇上,若是再不大力整頓吏治,我大庸必將成為亡道之國!」

  嘶,究竟是哪個不要命的愣頭青,竟敢說這種話?百官紛紛回望,就見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青年,不,或許是少年?大步走了進來。他面如冠玉,色若春花,雪膚紅唇配上晶亮貓瞳,看著全不似朝廷命官,反而像哪家的嬌貴公子偷穿了大人的衣裳跑出來。所幸他氣度幹練,凝重沉穩,倒還鎮得住場面。

  大家先是皺眉,後又暗暗點頭,已然猜到來者身份。原來趙縣令竟長成這樣?難怪能寫出那般才藻富贍的文章,難怪敢回答那要命的問題,難怪不肯賄賂吏部,固守清名。年輕人什麼都不怕,自有一股「敢為人先」的血性。

  當大家以為趙縣令性格耿直,脾氣木訥時,卻見他抬頭朝御座上的新皇看去,不卑不亢的表情瞬間變成驚訝、迷茫、狂喜,忘了去看腳下的路,被厚重地毯絆了一跤,摔了個四仰八叉。

  什麼氣度幹練,凝重沉穩,原來都是錯覺!眾位官員以手遮面,不忍直視。

  有姝在京里等了半個多月也不見皇上整頓吏治,還以為他怕了那些狗官。這樣的心胸,手段,顯然不可能是自己主子,便也慢慢死了心。然而眼下,他盼了又盼,想了又想的人,竟然真的坐在堂上,叫他又驚又喜,手足無措。

  他胡亂撲騰了幾下,卻因太過急切,又被自個兒右腳絆了一跤,再次摔倒。所幸緊跟其後的魏琛快步上來攙扶,才拯救了尷尬中的小趙縣令。

  有姝一面急急整理官帽與衣擺,一面抬頭仰視,就見曾經熟悉無比的人,此刻正用極其陌生的目光審視自己。他還是那樣俊美無儔,氣質卻冰冷嚴肅,眉峰之間鐫刻著幾道深深溝痕,乃常年皺眉所致。

  這是主子,卻又不是主子,幾乎在一瞬間,有姝就得出了結論。主子不會用冰冷的目光審視自己,主子不會在自己摔倒的時候無動於衷,除非他已忘了曾經的一切。

  思及此,有姝像遭了雷劈一樣,眼睛一眨,嘴巴一癟,就留下兩行豆大的淚珠。然而轉念一想,他又釋然了。主子畢竟不是自己,來歷特殊,可以不經由投胎,直接附體重生。他的每一世都是嶄新的,獨立的,喝了孟婆湯、忘川水,自然沒有前幾世的記憶。

  沒關係,還可以重新來過,還可以再創造無數美好的回憶,還可以把他追回來!有姝不斷給自己打氣,這才止住眼淚,但眼眶和鼻頭卻還紅彤彤的,看上去十分可憐。

  在朝上大哭大鬧的官員有之,大喊大叫的有之,但都是在受了冤屈指責,或與別人當堂辯論的情況下,像趙縣令這般莫名其妙哭起來的人卻少之又少?哦不,他現在竟然又笑了,腦子真的沒毛病?官員們齊齊側目。

  新皇也頗感疑惑,沉聲詢問,「來人可是遂昌縣令趙有姝?見了朕緣何又哭又笑?」話落,眉宇間的溝痕越發深刻。

  有姝連忙用袖子擦臉,然後飛快撫穩官帽,抹平衣擺,半跪行禮,「啟稟皇上,微臣正是遂昌縣令趙有姝。微臣對皇上仰慕許久,一朝得見天顏,自是激動難耐,欣喜若狂,還請皇上恕臣無狀。都說百聞不如一見,皇上果然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一身浩然之氣撼地搖天,令乾坤初定、社稷初穩、萬民歸心,實乃我大庸之福,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微臣收回之前的妄言,有皇上坐鎮中天,我大庸怎會是亡道之國,不出三五年,必然國富民強,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他一張口就是一番天花亂墜的讚美之詞,不僅把新皇誇得耳尖發燙,文武百官也都張口結舌,嘆為觀止

  。原以為這是個性格木訥耿直的清官,卻沒料不過轉瞬,竟變得如此諂媚,三兩句就把之前那番不要命的話給圓回去了。

  高,實在是高啊!即便朝中最善於溜須拍馬的奸佞,也不得不給趙縣令豎一根大拇指。

  新皇皺著眉頭,心中十分糾結。他知道小趙縣令並非那種媚上欺下之人,但他今天的表現實在是太過反常,簡直像變了一個人。擔心有妖魔鬼怪侵占了小趙縣令的身體,新皇擰眉細看,卻又更為困惑,沒錯,這人的確是他認識的那個,如假包換。

  他雖然滿口的溜須拍馬,但表情卻極為真摯,目中也閃爍著喜悅的光芒,仿佛對自己很是仰慕。但真是見鬼了,朕在藩地默默無聞地待了那麼些年,除了幾個心腹,誰知道朕是誰?難道有姝能看穿朕的障眼法,認出朕是閻羅王?新皇一腦袋疑惑,卻又不好詢問,只得擺手道,「地上涼,起來回話吧。」

  略停頓片刻,他又從袖子裡取出一條明黃絲帕,遞給魏琛,「讓趙縣令擦擦眼淚。」

  注意了,是「讓」而不是「替」,這表示自己不能碰著小趙縣令一根手指頭。魏琛心下明了,接了帕子走到堂下,小心翼翼地遞過去,「趙大人,快擦擦吧。」

  有姝胡亂擦了兩下,自然而然把絲帕揣進兜里,竟不打算歸還了。

  魏琛欲言又止,表情糾結,眾臣也都不約而同地暗忖:皇上的東西,若是不說一個「賞」字兒,你敢私自昧下?這膽子可真夠大的啊!那述職報告真是你寫的嗎?在報告裡咱們看見的分明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良臣、清官,怎麼來了殿上就變成了奸臣、佞臣、貪官了呢?莫非哪裡搞錯了?

  新皇以拳抵唇,遮掩自己哭笑不得的表情。有姝一來,他這張冷酷的面具就戴不住了,果然是命中克星。

  有姝絲毫沒發覺自己哪裡做錯了,正暗暗揣度主子的想法。畢竟跟了主子兩輩子,對對方的行-事手段頗為了解,他知道主子不發作則已,一發作必是雷霆萬鈞。之前放著吏部不管是因為時機沒到,現在把自己召來定是準備下手了。

  思及此,有姝立刻把寫好的摺子取出來,揚聲道,「皇上,微臣想彈劾吏部尚書劉大人七七四十九條罪狀,其罪一,貪贓枉法;其罪二,買官賣官……」話落又奉上許多證物。

  魏琛立刻把奏摺與證物送到御前,均是這些天小趙縣令親自查訪所獲。他給吏部官員下了套,裝作被逼無奈的模樣說會去籌錢,卻又言及自己記性不好,請各位大人把所收款項一一羅列。吏部官員自詡天官,行-事猖狂,竟毫不猶豫地把各種名目的款項寫在紙上交給他,且還做了極其詳細的說明。

  這種東西到了御前就是鐵證如山,無可辯駁。吏部尚書的臉白了青,青了紫,恨不能厥過去。文武百官亦面露惶恐,冷汗如瀑。

  新皇看似雷霆震怒,心裡卻不著邊際地想到:對了,這才是朕認識的小趙縣令,公正廉潔,不畏強權,敢說敢做。

  有姝為了主子甘願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又豈會害怕區區幾個權貴?他把吏部十之七八的官員都彈劾了一遍,這才跪下為自己喊冤。

  新皇差點就走下去,親自扶他起來,忍了又忍方把腿腳壓住,沉聲道,「趙縣令快快請起。吏部貪腐之事朕定然徹查到底。來人啊,把劉大人的烏紗帽摘了,押入天牢候審!」

  眾位大臣或多或少與吏部尚書有過牽扯,想為他求情,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說辭,只得沉默。掌控國家的關鍵在於吏治,吏治*則亡國亡種,它涉及到國本,涉及到江山,並非可大可小之事。若劉大人買官賣官、貪贓枉法的罪名落實,凌遲處死都算輕的,更甚者還會株連九族。

  九族盡滅這樣的事,誰敢胡亂摻合?自是躲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