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恩義
後堂之中,上方是剛剛送離了曾櫻路振飛等觀禮士紳的張肯堂,左側則是坐著張同敞
「末學後進,見過兩位大人」
鄭成功進了堂中,對著兩人行了一禮,而後便坐在右側,臉上神色沉默
張同敞見得鄭成功臉色,與張肯堂相視一眼,而後便開口說道
「今日我等在人前未與大木多做交談,大木此時心中可有怨言」
「大木不敢」
鄭成功悶聲回道,而張同敞見此,眼中也是閃過一絲瞭然,開口說道
「我等今日之所以對你視而不見,並非是無視你這一番報效之意」
「只是如今你叔父卻是未肯表態,如果我等在人前與伱交談甚歡,固然可以令軍中眾將以為你鄭家已然投效朝廷,但如此豈不是陷你於不義」
「朝廷此時雖然也是急於招攏眾將,但如此詭道亦非我等所取」
鄭成功聞言也是一愣,而後心中卻是忽然升起一股感動,他原以為是鄭家遲遲不肯投效朝廷,這才讓張肯堂等人對自己態度冷淡,未想到對方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刻意疏遠自己
「晚輩還以為……還以為是因為我鄭家之故,這才招來兩位大人冷眼,晚輩心中狹隘,卻是驟升忿意,有失禮數,請二位大人見諒」
鄭成功看著眼前張同敞二人,心中卻是愈發堅定了投效朝廷的決心
兩位大人行事磊落,不義不取,這才是他想像中朝廷賢臣的模樣
張同敞兩人見得鄭成功臉上的感激之意,眼底也是閃過一絲笑意
他們今日刻意疏遠鄭成功固然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卻是,他們已然弄清了鄭家如今的情況
鄭家如今的實權都掌握在鄭鴻逵鄭芝豹手中,鄭成功雖是鄭家長子,但如果不得鄭鴻逵二人支持,恐怕同樣號召不了鄭氏眾將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藉此機會,拉近他們與這鄭成功的關係
鄭成功此時雖然暫時無法起到號召鄭家眾將的作用,但光憑鄭成功鄭家之人這個身份,對他們來說就已經很有價值
張同敞見得鄭成功神色恢復,此時臉上卻是忽然一正,開口說道
「今日我與張部堂召大木前來,要說的卻不是此事,我等原以為你鄭家今日不會來人,但卻未想到你會到場」
「既是如此,我等也想正式問一句,你可願受這閩省巡撫之位」
鄭成功聞言,臉上卻是神色一滯,沉默了半晌之後,這才開口
「兩位大人也知,如今我父身處敵營,若是我此時受了朝廷的巡撫之位,恐怕清虜立時就要惱羞成怒」
「他雖是投清,但畢竟是晚輩親父,晚輩此時卻是不能受這巡撫之位」
鄭成功說完以後,見得對面神色似乎冰冷起來的兩人,心中也是一緊,立時開口說道
「大木雖是不肖,但亦是聖人子弟,知得華夷大義,桂監國殿下乃是神宗嫡脈,自當是我大明正統,為我天下士人君父」
「晚輩此時非是不願為朝廷效命,只是擔憂因己之故,害了那人性命,兩位大人放心,只要那人歸來,晚輩便立刻反出鄭家」
「晚輩亦有自知之明,在下只是一介生員,歷事淺薄,如何能做的一省巡撫,在下日後來投,只求為府下一刀筆吏,能為朝廷效力便已知足,絕不敢攀望爵祿」
張同敞兩人聞言,臉上神色這時才像是稍稍放緩,張同敞沉默片刻,便開口說道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大木如今情況確是身處兩難,既是如此,我等亦不好再相逼迫」
「只是大木可能不知,我等臨行前監國殿下對閩省之事,都只是定下大致方略,令我等相機決斷,但惟有你父子二人的爵位官職乃是殿下親口定下」
「殿下聖喻已定,而大木又節義未失,只要你今後願歸義朝廷,你便依然是殿下親自定下的閩省巡撫,此時無論是我還是張部堂,都是無法去改的」
鄭成功聞言,臉上神色卻是愈發羞愧,而此時上方的張肯堂也是終於開口,輕聲說道
「老夫與你父亦是共事多年,你父在隆武朝時便已有不恭之態,說實話老夫對你父甚為不喜,但未想到你父竟能養育出你這等賢良之子,老夫確是甚為驚訝」
「殿下以閩省之地託付給你父子二人,雖然你父降清,但你如今能尊奉大義心向朝廷,也算是沒有辜負殿下對你鄭家的一番深恩,大木你當勉之」
「晚輩明白,我鄭家身受朝廷殊恩,如今卻做出這等荒唐之事,大木今後惟有以死盡忠,以報朝廷殿下殊恩」
鄭成功聽到此處,更是羞愧欲死,起身對著兩人躬身一拜,而後在張同敞的連聲寬慰之下,這才神色感激的坐回座位
張肯堂與張同敞相視一眼,覺得火候應已差不多,於是微微點頭,張肯堂便開口說道
「其實今日我等請大木前來,還有一事想請你相助」
「部堂大人請說,只要大木能做到,絕不推辭」
鄭成功聞言,也是立時應道
「於子之前,不應言父過,但如今的形勢大木也知曉,你父恐怕定然是要降清的了」
「接下來我所說之話乃是朝廷機密,大木出得此地,決不能向任何人泄露,你可能做到」
鄭成功見得張肯堂神色嚴肅,也是立時應聲,而張肯堂也是繼續開口
「此次使團入閩,除了是要冊封你們父子以外,其實朝廷還另有旨意,那便是要將清虜堵在粵省之外,為朝廷爭取布防增援的時間」
「朝廷冊封你鄭家的目的也正是在此,但此時你父投清,一旦你父回來,不要說是拖住清虜,反而可能要成為清虜攻粵的先鋒,這絕對不行」
「既然你父已然不能阻擋清虜,那我等閩省督府,便要承擔起牽制閩省清軍的任務,決不能讓清軍全軍入閩,影響朝廷的大局」
「老夫在同安已練出數千精卒,必要之時應能牽制部分閩省清軍,此次請大木前來,有兩事要請大木相助」
「第一,老夫麾下的督府之軍不日就將進駐同安及附近各縣,獲取糧餉兵員,老夫希望大木能與你叔父說清楚,不要派兵阻撓督府行動」
張肯堂先前雖然堅決不肯入駐同安,但此時形勢卻又有不同
張肯堂之前不肯占據同安,一方面是師出無名,一方面是擔心惹來鄭芝龍攻伐,禍亂一地百姓
但此時這兩方面的顧慮卻皆是沒有了,他此時已受朝廷閩省總督之職,自然有權管轄閩省各個府縣,他麾下的督府之軍進駐同安取餉,自然是理所應當
督府此時肩負著牽制閩省清軍的任務,與鄭芝龍等人遲早要有一戰,張肯堂先前不欲引起戰火,非是他婦人之仁,而是他根本不知道為何而戰
而此時得了朝廷的命令,張肯堂卻是再無一絲猶豫,又是變成了從前那個殺伐決斷的封疆大吏
牽制清虜乃是朝廷大事,若是因為擔憂引發戰火他便袖手不動,主動退避,那朝廷立他這閩省總督又有何用
張肯堂見著鄭成功臉上並無不滿,又是開口說道
「第二,督府要牽制清虜,未來與清虜在閩省必有一戰,此時我等卻需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好糧餉輜重,老夫欲以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向你鄭家購買五千石軍糧」
「同安左近能立時提供如此多糧餉的便只有你鄭家,大木你可願出面,替朝廷籌集這批糧餉」
張肯堂說完,也是緊緊盯著右側的青年
而張同敞見得陷入沉思的鄭成功,心中也是一沉,忍不住開口說道
「大木,我等也知此時這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實在是有些低,但此時督府新立,朝廷也遠在粵省,我等帶來的銀子實在不多……」
若是放在承平年間,一兩銀子一石米糧也算一個公道價格,但這兩年江南閩省各地爭戰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這些年不斷爆發的旱災蝗災,各地的梁價早已一路上漲,如今哪還能買到一兩一石的米糧
鄭成功聽得張同敞所言,也是立時反應過來,立刻拱手說道
「大木剛剛只是在思索如何籌集米糧,並不是此意」
「兩位大人放心,大木定為朝廷籌來這批糧餉!」
「至於銀錢之事,兩位大人也不必再提,此時朝廷支援不及,軍中各處都要用錢,兩位大人可將銀錢用於更為緊要之處,這些糧餉,大木自會去想辦法,絕不會誤了軍中大事」
若說讓鄭成功說降施福等人投靠,他確實是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花錢買糧,對鄭成功來說卻並不是什麼難事
五千石糧,頂天了便是一兩萬銀子,這對鄭成功這個鄭家長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鄭成功並不缺銀子,唯一難辦的便是要想辦法說服鄭鴻逵,從鄭家商行的府庫中拿到這批糧餉
張肯堂兩人聞言,心中也是一松,使團此次入閩就帶了兩千兩黃金,糧餉棉衣軍械,哪一樣不要花錢
這兩萬兩銀子實際上根本就不夠用,此時鄭成功能主動承擔下這批糧餉,那他們就能把銀子花在其他地方,再次募軍擴大軍隊數量
張肯堂想到此處,也是忍不住說道
「老夫也不願欺瞞,此時軍中銀錢確實緊促,既然大木有辦法籌到糧餉,那老夫便不與大木客氣了」
張肯堂見得鄭成功臉上並無難色,又繼續開口
「此事卻是拖延不得,大木你也清楚,你父離城已經十餘日,隨時可能回來,這批糧餉必須在你父回來以前,便運出安平」
鄭成功聞言,臉上神色也是一肅,立刻開口道
「晚輩明白,那晚輩這就去籌集糧餉,三日之內,大木必來復命」
鄭成功說完,見得張肯堂等人點頭,也是不再猶豫,直接起身便匆匆向著堂外而去,
鄭成功離去,此時堂中便只剩下張同敞二人
張肯堂坐在上方首座,沉默了片刻,忽然開口說道
「別山以為此子如何」
「心存大義,性情純良」
張同敞見得張肯堂臉上的愕然之色,又是開口說道
「部堂可能不知,我等雖是給鄭家發了請帖,但鄭鴻逵其實一直觀望不應,鄭家此次根本就沒有打算派人過來」
「此次鄭成功是自己強行過來的,是以身邊才會空無一人,說實話我亦是沒想到,此人能頂著族中壓力前來觀禮,由此亦可見其心性」
張肯堂看了一眼下方神色感慨的張同敞,沉默片刻,卻是開口說道
「老夫是說,別山認為此人到底能不能籌來糧餉」
而張同敞聞言也是一愣,立時反應過來,思索片刻後,也是開口說道
「難說,鄭成功雖是鄭家長子,但鄭家此時是鄭鴻逵在主事」
張同敞說完,也是眉頭微皺,只是此時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如今附近能提供大批米糧的只有鄭家,若是連鄭成功這個鄭家之人都買不到大批糧餉,那他們這個新成立的所謂督府就更不可能買到
堂中氣氛一時間也是變得沉默起來,下方張同敞凝眉苦思,而張肯堂卻是目露思索,忽然開口說道
「此時軍中不止是缺米糧,軍械甲冑同樣也缺,此次見了這鄭成功以後,老夫心中卻是有了些想法」
「別山以為,此時我等以低價,去向施福黃廷等人購買甲冑軍械,是否可行」
「部堂此策高明!」
張同敞聞言,眼中也是立時一亮,立刻明白了張肯堂的意思
如今施福等人擁兵觀望,這些人此時既不想投清,也不想投明,只想等形勢更加清楚以後再做決定
此時若是他們向施福等人提出低價購買軍械,無論他們願不願意,為了不徹底得罪朝廷,恐怕都會低價賣上一些軍械給他們
此時督府雖然成立,但他們卻根本控制不了閩省任何一處地方,自然也無法補充箭矢兵甲等物
若能從施福等人處要來一批軍械,立刻就能大大加強張肯堂麾下軍卒的戰力,而且他們也能藉此事,趁機試探一番軍中各方對他們的態度
如何試探,自然是誰收的銀子少,給的軍械多,誰便更忠心於朝廷
兩人商議已定,於是便立即招來使團眾人,而使團眾人聽得命令以後,也是立刻前往城中各處,向施福等人提出要求採買軍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