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殺尉遲者李恪

  PS:感謝書友「Hugo」、「南川小人物」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從四萬援兵到達之後,大散關就徹底安全了。

  倒不是說四萬禁軍有多麼了不起的戰鬥力。

  而是聯軍的大後方,突然間亂了。

  四萬禁軍的到來,正好是這個局勢的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在許多年後,大唐史官們一直有爭執。

  有的說,是蜀王李恪的臨陣倒戈,扭轉了西南戰局。或者說,是李恪的反戈一擊,徹底使得聯軍喪失了穩定的後方。

  也有的說,李恪只是豎起了一面旗幟,真正扭轉西南戰局的,是無數的民間抵抗勢力,正是由於他們堅韌頑強的抵抗,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才迫使聯軍無法對大散關發起全力總攻。

  兩種說法,各有證據、各有道理。

  李恪確實在西南戰場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一筆。

  在松州至大散關這一路十數州之地,民軍聲勢逐漸壯大之際。

  李恪舉兵了。

  他舉兵伐唐,一萬五千人離開安州東進。

  與尉遲恭部相遇之際,他卻臨陣倒戈,向尉遲恭部驟然發起了突擊。

  迅速擊潰了尉遲恭此時已經不足一萬的羽林軍。

  戰鬥結束之後,李恪收留了潰敗的禁軍,一日之內,李恪麾下有了二萬二千人。

  此時,尉遲恭的雙目圓睜,面色猙獰。

  他的眼睛直直地瞪著李恪。

  怎麼撫,都不肯閉上。

  因為他正被李恪的右手拎著。

  拎得自然不是身體,而是尉遲恭的人頭。

  劉范雙手張著口袋,在李沐馬前躬身,道:「恭喜都督,有了尉遲恭的人頭,都督重新封王已無阻礙。」

  李恪將人頭往口袋中一丟道:「尉遲恭的人頭,只能讓本都督進入朝堂,真要站穩,恐怕還須另外一個人頭。」

  劉范問道:「何人?」

  李恪將手往馬背上擦了擦,垂下狹長的眼瞼,抿了抿他那薄薄的嘴唇道:「本都督的好弟弟,李慎。」

  ……。

  涼州。

  姑臧城。

  大唐三大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西北重鎮。

  李大亮守不住甘州,只能退守涼州。

  然涼州是南下最後一道屏障,再無可退。

  既然退無可退,便只能固守。

  八萬對三十萬,李大亮就算是神仙,也無法勝之。

  可李大亮決定固守涼州。

  不為別的,就為身後中原大地。

  李大亮無畏無懼。

  涼州乃雄城,易守難攻,是為無懼。

  大唐人口眾多,僅長安城,一戶抽一丁,可得百萬軍,是為無畏。

  無畏無懼,便可死戰。

  李大亮不顧將領勸諫,趕在突厥到達之前,向姑臧城外派出了兩支奇兵。

  二萬騎兵。

  東、西各一。

  不為殺敵,只為攏敵、襲敵。

  一支一萬人的騎兵,不求決戰,只求襲擾。

  便可動若脫兔,敵軍想要殲滅,除非數倍,甚至十倍之人進行包抄圍剿。

  可如果真這麼幹了,那麼突厥主力進攻涼州的時間就會被拖延。

  這便是李大亮的目的。

  事無不可對人言,李大亮不怕被朱邪克勒知道他的目的。

  所以,此計為陽謀。

  兩支孤軍陷入敵軍重圍,九死一生,絕無倖存之理。

  然,李大亮認為值得。

  慈不掌兵,這道理二十年前,李大亮就懂。

  以二萬將士的性命為大唐換得十天半月的應對時間,值!

  送大軍出城的那天,李大亮與將士們拜別。

  跪而磕首,是為拜別。

  受某一拜,安心上路。

  二萬將士虎目淌淚,跪拜還禮。

  向南叩首,與國訣別。

  願大唐永存!

  蕭瑟古道風,鏗鏘漢兒郎。

  毅然北向,再無歸期。

  ……。

  都說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這話他娘的太有道理了。

  雙方在西北對峙相伴這麼多年,朱邪克勒太了解李大亮了。

  自然能看明白李大亮派出這兩支騎兵的用意。

  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規模的兩支軍隊出涼州城,就算是瞎子也知道了。

  但,這是陽謀。

  知道是一回事,如何應對是另一回事。

  所以,朱邪克勒避無可避。

  既然不能避,那麼只有應對。

  如何應對?

  朱邪克勒停下大軍前進的腳步,派出兩部東西各八萬大軍,圍剿這兩支孤軍。

  既然我敢來,便不懼你任何手段。

  朱邪克勒記得李沐曾經在涼州說過的一句話——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的。

  對此話,朱邪克勒奉為金科玉律,謹記且堅信不疑。

  所以,他要用實力輾碎這兩隻不安份的蒼蠅,然後再堂堂正正地擊破姑臧城,揮師南下。

  告訴李沐,自己已經將他說過話,融匯貫通到了極致。

  朱邪克勒不擔心時間。

  據可靠的線報,大唐東北戰局未了,西南更是一片糜爛。

  而長安,很可能生變,繼而亂成一團粥。

  就算給李沐再多的時間,也無法從這一團爛泥沼中翻過身來。

  而自己不過是幫助兄弟,去收拾這個爛攤子。

  唐人為何要拒絕?

  如何拒絕?

  怎敢拒絕?

  朱邪克勒搖搖頭,馬鞭指向南方,「他們怎敢拒絕我的好意?」

  ……。

  七日後,孤軍深入的東路唐騎,被數倍於己的突厥騎兵圍堵在豬野。

  豬野,姑臧城東北三百里的一個淺水塘,名字很難聽,至少不甚入耳。

  但在荒漠,卻是一汪希望,一處生機。

  可依舊拯救不了被圍困的唐軍。

  兩日一夜的血戰,唐騎全軍盡沒,無一人被俘,無一人投降。

  涓涓血流匯入水澤,染紅了豬壄澤,紅色歷經數月不退。

  又三日,另外一支唐軍騎兵也沒有擺脫噩運,被突厥大軍圍堵在姑臧城西約四百里的林中。

  同樣全軍盡沒,一萬將士皆殉國,無一人被俘,無一人投降。

  突厥主力面前,再無任何阻擋者。

  朱邪克勒由此率大軍兵臨姑臧城下。

  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城戰。

  三面攻城,姑臧城危急!大唐危急!

  僅僅三天時間。

  城內六萬守軍傷亡過半。

  突厥人的瘋狂點燃了守軍的瘋狂。

  雙方都在瘋狂的燃燒生命。

  戰爭,本就是瘋狂的。

  但李大亮的拖延確實起到了效果。

  二萬唐騎阻滯了突厥大軍十天的時間,讓李師能率三萬神機衛及時趕到姑臧城。

  三萬援兵,杯水車薪。

  但卻給了守軍極大的士氣,給了他們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