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靜說出了那句話後,直播間的觀眾們都愣了愣。
「這徐啟是誰啊?為什麼金靜會說在滬城很有名?」
「滬城很有名的歷史人物都有誰啊?」
「歷史人物那麼多,誰知道說的是誰。」
「作為滬城人,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徐啟在滬城的出名度非比尋常。」
「能有多出名?在我知道的歷史中,最出名的就諸葛亮,能出過他嗎?」
「可真是個槓精,兩人都不是一個朝代,你這樣比就沒意思了。」
「就是,徐啟在我們滬城可是個特殊的存在,聽過徐匯沒,這個地方的名字就是由徐啟的名字定下的。」
「既然這麼有名,那老爺子在提起的時候你們卻是沒有一個人知道,可見這徐啟在你們印象中也沒多深刻的印象,而且他還不是跟著洋人學習的。」
「兄弟,你這樣就沒意思了,跟著洋人學習可是老爺子讓去的,你這是要引戰到老爺子身上啊。」
「徐啟所寫下的著作,可都是給後人不少啟發,咱們只需要他的貢獻就好了,別在直播間中亂扯,不要忘了,直播間中可是有人看著的。」
這話一出後,評論區中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只靜悄悄的繼續看節目。
……
蘑菇屋。
葉清聞言,眉頭微挑。
「滬城的名人?」
他知道那孩子最後被葬在滬城。
可徐啟咋成了滬城的名人?啥時候的事?
他沒聽說過啊?
金靜點點頭,口吻中頗為自豪的給葉清講道:
「是啊,滬城中心區域有個地方就是以他的名字定下的,他的墓葬在一個公園,公園裡還有關於他的紀念館,館裡呈放的就是關於他的生平,他的著作,那裡還有您剛才說的那些書籍的手跡碑石。」
沒想到老爺子竟然會不知道徐啟有多有名啊。
那徐啟的紀念館可是重點文物保護的地方,更是他們滬城最值得去看的地方啊。
但是老爺子不是有去過滬城的嗎?為什麼會不知道呢?
正在她在心中暗暗的想著時,老爺子和黃老師就給了她答案。
「老頭子我知道那孩子的墓葬是在滬城,當初他的崇真曆書還被崇真那孩子追贈了太子少保的稱號。但徐匯以及其他的老頭子我就沒有多了解過,畢竟後來去滬城的時候沒有怎麼遊玩過。」
「那滬城作為發展的主要城市,它經歷過幾個時代的變革,更不要說在清代被侵略的時候,還有戰爭的時候,不少文物都遭到了損壞。公園和紀念館是近現代才修整起來的,老爺子不知道很正常。」
黃雷也從那兩本書的名字,還有金靜的講述中,想起來徐啟是何人物。
他對於老爺子為什麼會不知道徐啟是名人這點,是一點好奇都沒有。
先不說在徐啟之後經歷了多少任君王,那墓葬能有多完好。
就單說後來的戰火,那些文物早就被破壞了不說,老爺子去滬城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又不是遊玩,哪能注意到徐啟的事情。
而且這徐啟的墓葬是在近現代被修整好,並定為公園有了紀念館的。
老爺子即使去了滬城,說不好聽點,那裡就是個墳墓,誰沒事了去墳墓轉悠啊。
「我就說我怎麼不知道他有名,感情是近代才修整好的。」
葉清還以為是因為他後來去了滬城沒有遊玩才不知道的,沒想到那孩子的事跡是在近現代才出名的。
「不過這泰西水法這本書在紀念館中是沒有的,難道說這本書沒有刊印嗎?」
金靜解開了心中的疑問後,眉中還是有一點困惑。
這徐啟既然如此的有名,還留下了不少書籍,那為什麼沒有泰西水法這本書?
按理說這水利也是對民生大大有利的書籍啊。
「刊印了,只不過是內部刊印而已。」
「為什麼只是內部刊印啊?」
「這書其實算不得本土的智慧,它裡邊的內容是介紹的西方水利上科學技術。」
「哈?」
聽到老爺子的話,眾人都愣了愣。
誰都沒想到這書竟然是西方的智慧。
「不用這麼驚奇,那個時候咱們本土的水利並不怎麼理想,海外的水利做的不錯,所以老頭子我把利馬逗和熊三波他們帶來,就是讓他們來給老頭子我交一些孩子去改善的。」
葉清看著面前幾個孩子的吃驚,就給詳細的解釋道:
「那時候大旱大水是長有的事,當時先來的是利馬逗,老頭子我先讓他來傳教科學,他在看到本土用水困難,還有那些自然災害的時候,就說該帶一個有豐富水利知識的孩子過來。」
「老頭子我一聽好像確實如此,就把熊三波這孩子給帶了回來,然後就把徐啟交給了他,讓他去教那些水利上的系統知識,好改善咱們本土的水利,不得不說,這熊三波把那孩子教的不錯。」
還記得那時候,他把人交給熊三波的時候,熊三波都傻了。
剛到這邊,連他們這邊的話都還沒學,就要教學生,這其中的困難是一個洋人難以想像的。
但熊三波想要拒絕還沒法拒絕,這也是他說徐啟聰慧的地方。
早在他帶利馬逗他們回來的時候,那孩子就經常窩在他那,一是聽他講課,二就是跟著他學習了洋文。
正因為這洋文,徐啟才能那麼快的跟著熊三波學習。
「您帶洋人回來傳教,他們能溝通的了嗎?」
「那時候的洋人並不是很普遍,徐啟豈不是又要學習洋文,又要學習水利知識?」
「也沒有那麼難學,回來的時候就在船上給他們講了課的。徐啟那孩子在跟我學習的時候有看過我書房中的洋文書籍,就跟我學了洋文。雙方的溝通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困難,在熊三波來的時候,徐啟的洋文算是學的差不多了。」
葉清搖了搖頭,抬手接過張一興給他添滿茶杯的杯子,輕輕的吹了幾口氣,淺淺的喝了一小口,繼續講:
「熊三波腳一沾地就收到了老頭子我給他的任務,他是百般的拒絕,當天我就讓他跟徐啟那孩子見了一面,他們兩全程洋文交流的還算順暢。第二天開始熊三波就開始了對徐啟的教學。」
「你們看到的那本手稿書其實耗費了有幾年的時間,本來應該是帶著徐啟在大旱大水的地方都走一遭在當地就做出改善,但那時的徐啟就是張白紙,熊三波只好把海外的所有水利技術都向徐啟闡述。那本手稿書其實算的上是徐啟的聽課記錄了吧。」
「這本書竟然是聽課記錄?」
「怪不得上邊會有熊三波的筆記,這應該是他對徐光啟的聽課記錄做出的改正吧?」
聽到老爺子的話,所有人都明白了這本書上兩種字跡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