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眉頭緊蹙,「你說什麼痴人夢話?父皇令我監國,頭一件事自然是將老九抓回來。Google搜索我若辦不成,豈不被他斥無能?」
「還是那句話,請兄長從長計議,大局為重。」
這句話,裴珏已經和太子說了許多次。每次都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聽到這話,倒是稍稍冷靜些許,他道:「你且說來聽聽。」
「兄長莫忘了,此前為何覺得搖搖欲墜,便是人心不在太子身上。二兄、九弟那時如日中天,多少人想從他們那裡得好處?如今他們走的走,逃的逃,這些人自會將心沉下來,回到儲君身上。再加上九弟違抗皇命,叛逃河西,必成為眾矢之的。兄長要監國,要鎮住朝廷人心,正需要一個把柄。九弟就是那把柄。屆時,兄長與群臣同仇敵愾,收攏人心,豈非形勢大好!」
太子聽得這話,眼睛一亮,卻又皺了皺眉頭。
「可老九到底不是等閒之輩。」他說,「先前父皇一直不曾動他,就是因為他牢牢盤踞河西,著實不好下手。如今再讓他回去,他定然與朝廷決裂,豈非成了我心頭大患。」
裴珏笑笑:「兄長此言差矣。河西再強大,也不過是一隅之地。兄長不是沒去過那裡,富足的不過幾個城池,到處是千里無人的荒漠之地。這樣的地方,就算兵馬再剽悍,也不能長久養得起來。等他日兄長根基穩固,手握實權,自可揮兵西去,一舉收復,即是大功一件,又能叫兄長一雪前恥,豈非大善。」
太子聽著,目光隱隱閃動。
他死都不會忘記,當日在玉門關外被裴淵強行捉拿,軟禁在關城一事。從他以後,他在聲望一落千丈,連父皇也不想正眼看他。
「你是讓我再給自己一個機會,擒九郎一回?」太子挑眉道。
「正是!」裴珏笑眯眯道:「兵書上說的欲擒故縱,不就是這個意思?」
「亦是有理。」太子頷首,「不過那兩兄妹還要繼續找,尤其是那常晚雲,將她捏在手上,可有備無患。」
「臣弟這就去令人辦。」
太子看著裴珏匆匆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
深秋已至,渭水趨緩。水中露出一小塊沙州,一片蘆葦正在上頭迎風招展。
晚雲已經在一艘船上等候多時,忽而只聽一陣馬蹄,她從帘子的縫隙中看去,看見了王陽的身影。
她鬆一口氣,趕緊跑出來迎接王陽上船。
「可是出了什麼岔子?」她問,「許久未見師兄前來,還以為不得脫身。」
「無事。不過些許只會撒潑打架的親衛,對付他們花了些功夫。加上京中來人,我等了些時候才接上頭。」王陽笑著拍拍她的肩頭,說罷,招呼身後那人一道進入船艙。
晚雲詫異地看向隨王陽一道進來的人,只見瘦瘦高高的,似有幾分面善。
過了一會,她想起來,道:「我記得你,在京師的宅中,有一回與你在門口遇了正著。你是師叔的人?我記得是制香的?」
那人拱手做禮,「娘子好記性,小人陶得利,是香坊的坊主。」
王陽補充道:「陶坊主亦是負責暗樁的管事。此前在京師時曾替我查過些許消息,便記下了。昨日忽而想起,便令阿承入城去尋。見了他,才知道此番三殿下也對京師仁濟堂下手了。」
晚雲正給二人倒茶,聞言一驚:「下手?出了什麼事?」
「三殿下想掌握暗樁,二殿下卻不曾給他名單。如今二殿下不在,三殿下無法,又不敢壞了皇城司的規矩聲張此事,便藉口捉賊,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京師仁濟堂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們的人被困住,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才斷了消息。」
「那我傳給二殿下的消息,可轉出去了?」晚雲趕緊問。
「轉出去了。」陶得利道:「小人看是總堂來的,又是傳給二殿下的,便不敢怠慢。二殿下留下了一條秘密的信道,無論他到哪裡,總能找到他。若無意外,他想必已經收到了。」
裴安果然留有一手。晚雲不由慶幸。
「二殿下那頭可有答覆?」晚雲又問。
陶得利搖搖頭 :「未有音訊。」
晚雲心頭一沉。莫不是中了最壞的狀況,裴安打算隔岸觀火?
裴安此人亦是最大的變數。
他的處境如何,立場怎樣,如今無人知曉。而晚雲深信,若非親自見上一面,縱使是姜吾道和王陽也未必能憑空猜透他的心思。
晚雲正沉思,忽聽王陽問道:「陶坊主還有九殿下的消息。你不想知道麼?」
晚雲望著王陽,怔了怔。
想,她當然想。只是有些害怕。
怕聽見他已經遠走,再也不能見面。也怕他還尚未脫困,生死未卜。
她默了默,徐徐點頭,「陶坊主請講。」
陶得利便將裴淵逃走的事大致說了一遍,道:「據我所知,九殿下已經離開了京城。他的人在城牆下秘密買了一處屋舍,挖了地道直通城外。齊王府里貼身的人也跟著九殿下走了個乾淨,什麼也沒留下。永寧侯世子謝攸寧倒是留在了京中,但無論大理寺怎麼查,他似乎都與此無關,永寧侯已經糾集了一干老臣鬧起來,說大理寺戕害忠良。」
看晚雲露出擔憂之色,王陽道:「謝將軍必是擔心家中受自己連累,故而沒有跟著走。你放心,他剛立下大功,威望甚高,大理寺無憑無據,不敢對他下手。」
晚雲遲疑應了一聲,又聽王陽和陶得利在說起京中局勢。皇帝病重,太子監國,雖然驚心動魄,但晚雲心中想著裴淵,已然無所謂。
她知道,只要他逃出去,事情就不會變得更壞。
沒多久,王陽送走了陶得利。晚雲望向船外,只見暮色降臨,河面映著寡淡的霞光。
她也有大事要做。
今夜,要見裴珏。
跟裴珏見面的地方,就在這船上。
按照約定的時辰,袁承把船開到了一處野渡上,停下來。之所以選擇這裡,是為了防備萬一出了什麼事,逃跑方便。從此處經水路行至二里外的渡口,袁承已經在那裡備好了馬,他們棄船上岸,便可毫不費勁地逃之夭夭。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