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有歐陽修與曾公亮主持,還有李皓帶著一幫人在後面搖旗支持。
再加上武將階層的集體請願和李皓對於趙宗漢持續以來的諄諄教導,很快開啟平夏之戰就在朝堂上有了定論。
不過接下來,該派誰去主持此戰,就成了一個問題。
大宋承平日久,如今軍中的中堅力量是顧廷燁這一代,可他們這些年剿匪平叛的事倒是幹過,所帶兵馬最多也就是兩三萬人。
可此次與西夏一戰,李皓等人是打算傾盡全力,畢其功於一役的,所以除去北方各路提防遼國的兵馬不動之外。
與西夏相鄰的各路禁軍都會被徵調,然後加上汴京派去的禁軍,總共出兵數量將達到二十多萬。
另外還需要配置廂軍及相應數量的民夫,如此眾多的人馬讓朝廷如何放心交給顧廷燁他們。
至於老一代的將領中,有過這種統兵經驗的也是寥寥無幾,而且基本上也都已經澹出了朝堂。
這種時候,英國公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是站了出來,向朝廷請命親自主持此次大戰。
對於這個想法,李皓自然是不答應的,畢竟英國公年紀比起歐陽修都大,今年都已過古稀。
這要去了西北,萬一出什麼事情,李皓可怎麼和家裡交代。
但英國公在此事上卻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只不過在朝堂上英國公並未多說什麼,而是私底下把李皓給請到了英國公府,順帶還有英國公夫人和張桂芬在。
在這裡,英國公直接說道:「今日我把你們都給喊來,就是要交代一下我去西北之後的事。」
一聽這話,李皓立馬便要接話,可話還沒出口,就被英國公給打斷了。
「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才不想讓我去西北的,可我等武勛人家世受皇恩,如今正是需要我的時候,怎能畏懼不前。
而且我與西夏交手多年,其中恩怨已經理不清楚了,如今有了能平滅西夏的機會,讓我安坐在汴京城裡等著消息,我做不到。」
這邊李皓剛想接話之時,張桂芬直接搶了:「若是在以前,我與母親絕對不會攔著您的,可現在您年紀都多大了,這怎麼能讓我和母親放心。
而且朝廷將領這麼多,我就不信沒有其他人選可用。」
英國公回道:「若是朝中有比我更合適之人,那我也願意留在汴京,可你問問李皓,有嗎?
像顧廷燁這一代人,從未經歷過與遼國和西夏的戰事,讓他們直接去統領大軍與西夏一戰,誰能放心的下。
只有打過這一場仗,他們才能真的獨當一面,日後也能放心讓他們去奪回燕雲十六州。
而且我這年紀怎麼了,漢將趙充國七十有六尚且可領兵出征,我如今比他還要小上幾歲,自然也是無礙。」
此時張桂芬的目光已經從英國公轉向了李皓,示意李皓來接話,可李皓此時卻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麼去說。
因為英國公所說的確實是實情,朝中的確是沒有更好的人選。
看著李皓的沉默,張桂芬頓時便有些坐不住了,但也沒立即和李皓計較,反倒是轉頭看向了自己母親,想讓英國公夫人也出面勸下。
卻沒想到英國公夫人此時卻說道:「好,既然你想去便去吧,只是你要記住,我與芬兒就在汴京城等你,你一定要安然歸來。」
張桂芬聽見這話,立馬說道:「母親,您怎麼能答應父親呢?」
英國公夫人說道:「既然這是你父親的決定,咱們就要去支持他,不能阻擋他為國效果的道路。」
見張桂芬還想說話,英國公夫人說道:「這是你父親的責任,你應當理解的。」
見自己父母都已經鐵了心了,張桂芬也知道再勸也沒什麼用,就只能李皓一同返回澄園,將空間留給父母。
不過在回去的路上,張桂芬面對李皓,卻發起了難:「你剛剛為什麼不幫我一起勸勸父親,坐一邊看熱鬧呢。」
李皓無奈回道:「岳父大人心意已決,我又哪裡勸得動,而且我剛剛也在想一件事。
此次動用如此之多的兵馬,除了一眾武將之外,朝中必然會派遣一位重臣前往西北坐鎮。
我打算自薦一下前往西北,到時也能就近照看岳父。」
聽了這話,原先還在責怪李皓的張桂芬,立馬變了臉色:「父親都已經去了戰場,你如今是文官宰輔,何必去冒這個險。」
李皓回道:「為了這次的滅夏之戰,我苦心準備數年時間,所以也是最清楚其中深淺的。
無論是士卒、軍備都已做到了最好,對付西夏肯定沒有問題的,去了其實沒有太多危險,反而是去領功。
若非是岳父年紀太大,我也不會去反對此事,所以你安心就好。」
見李皓如此說,張桂芬問道:「你說的都是真的,不是在誆騙我吧。」
李皓回道:「我,你還不知道嗎!若沒有十足把握,我哪會去輕犯險地。」
被李皓這麼一帶,張桂芬想想也覺得李皓說的也有些道理,當即也就沒再說話。
等回了府里之後,李皓又給張桂芬好好分析了下局勢,讓張桂芬放心。
在這邊安撫好後,李皓便在朝堂上提了出來,並徵得了歐陽修和趙宗漢的同意。
以英國公為宣撫使,掌西北各路軍事,總籌此次滅夏之戰。
李皓為招討使,負責協助英國公主持軍務,並負責統籌西北一眾地方官員。
至于禁軍之中上四軍除神衛軍留守外,其餘三軍傾巢而出,再加上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下屬廣捷軍、雄威軍、神勇軍、神騎軍等一眾精銳之師,總共近十萬人馬。
將領方面,顧廷燁、楊文遠、袁文紹、李毅興等一眾人都去參加,其中袁文紹和李毅興還是李皓專程調回來了,畢竟後續還有與遼國的戰爭,這種立大功的機會不能錯過。
李皓等人出發之時,趙宗漢在歐陽修、曾公亮的陪同之下,在萬勝門外親自為大軍踐行,也給眾多將士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出發後不久,李皓就先行大人趕往了西北,提前安排大軍到達之後的事宜,督促各地文武官員組織備戰。
按照規劃,此次進攻西夏將分成三路,分別從永興軍路、秦鳳路、河東路出擊。
由英國公坐鎮永興軍路局中調配,楊文遠主持秦鳳路軍務,顧廷燁主持河東路軍務,所以李皓需要在這三地囤積糧草軍備,做好後勤保障。
至於西夏那邊,此時也得到了大軍要來的消息,也開始整兵備戰,畢竟這麼大的動靜,也瞞不住人。
只是看大宋這邊來勢洶洶,所以西夏這邊沒敢第一時間開戰,而是沿用以往策略,堅守險地,以守待攻。
畢竟宋軍歷次攻伐,大多都會出現協同失調的情況,到時便可以在內圍調動大軍逐一擊破。
所以直到英國公他們趕到之時,邊境處雖然有些風聲鶴唳,但卻並無大的戰事發生。
等京中來到的禁軍修整一段時間,恢復體力並適應下西夏環境之後,由大宋主導的此次大戰就正式打響。
在約定好的同一天裡,三路大軍同時出發,沿著各自規劃好的路線進軍。
西夏軍以往是從未見識過火炮的威力,所以在前期的城池據守中,根本阻擋不了宋軍的進攻步伐。
被接連攻克石州、夏州、銀州、洪州、宥州、韋州、蘭州等地,最終讓英國公兵鋒直指西夏重鎮靈州。
不過到了這裡,英國公也開始減緩速度,等到顧廷燁和楊文遠帶兵趕來。
畢竟靈州是通往興慶府的一道門路,打破這裡之後,必然就會遭遇西夏的勐烈反撲。
雖然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體驗,英國公不覺得自己麾下的士卒一定敵不過,但為了避免損失,還是穩妥下好。
只是另外兩路人馬,楊文遠領軍過來比較快速,因為這次過來,李皓請動了吐蕃出兵渡黃河攻取涼州,牽制住了西夏右廂兵力,從而讓楊文遠這邊沒有後顧之憂。
而且相對來說,楊文遠這一路並無多少大城,所以行走起來也比較容易。
可顧廷燁這邊就不一樣了,一路上各處城池阻礙繁多,真是一路攻城拔寨。
見此情形,英國公思考一番過後,會合兩路人馬之後,已經足以應對,便決心開始攻打靈州。
另外傳令顧廷燁,不用前來靈州了,直接趕往懷州牽制住西夏一部分主力,為自己策應。
三路大軍在英國公的指揮下,確實發揮出了原有的力量,甚至更強,西夏大軍被打的連連敗退。
見此情形,在攻破了靈州城後,英國公更改了當初設定的作戰計劃。
原先本意是想打突擊戰,在掃清必要的障礙之後,直接合圍西夏王都興慶府,以最快的速度滅亡西夏。
但這樣顯然是有所缺陷的,畢竟就算是攻破西夏王城,但在靜州、定州、順州依然還有西夏部分主力在。
一旦發現都城被攻破,這幾地的西夏軍必然會逃竄離開,到時再想消滅就麻煩多了。
所以之後除英國公這一路兵鋒直指興慶府之外,楊文遠和顧廷燁所部分別前往攻打西夏的其餘重鎮,為以後掃清障礙。
當然,為了彌補英國公這裡兵力有所不足的情況,李皓親自率領留守在後方作為預備隊的兵馬上前,支援英國公。
不過計劃雖然實現的很順利,但顯然遼國並不願意讓大宋就這麼簡單滅亡西夏。
於是開始在遼宋邊境布置軍力,給大宋施壓,並派遣使節前往汴京,讓大宋主動撤軍。
在李皓收到後方的八百里加急通報之後,便找到英國公說道:「滅夏之戰不能再等下去了,如今遼國蠢蠢欲動,必須儘快解決這裡的戰事。
否則萬一讓遼國找到機會,只怕我們會前功盡棄,而且汴京城那邊我也有些擔心,不知道那些主和派的官員會不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
對於李皓的提議,英國公也是十分贊同,於是便召回了在外的楊文遠和顧廷燁所部,圍攻興慶府。
面對這樣的攻勢,西夏自然抵擋不住,在堅守城池五天之後,興慶府正式被攻破。
雖然,夏惠宗李秉常趁亂在一部分質子軍的保護下,向北逃離了興慶府。
但因為西夏的軍隊,大多都被成建制消滅,還剩下的兵馬也不足為憑。
而且西夏較為繁華的河南、河西之地全部落入大宋手中,只憑貧瘠的河外之地,也只剩下苟延殘喘的本事了。
到此時,李皓立即寫了一封大捷軍報,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汴京。
另外由顧廷燁帶一部分人馬留下,並協同原西北各路的駐軍留守西夏各州,防備李秉常,順便等待朝廷發回指示。
至於其餘從汴京城而來的人馬則迅速往宋遼邊境集結,以做支援。
經過這一次大戰的洗禮,顧廷燁、楊文遠的等一幫將領,基本都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於是在英國公的放手之下,面對遼國兵馬的挑釁,楊文遠、袁文紹等人各自領軍在邊境與遼國兵馬碰了一碰,小有成果。
而此時,遼國也已經知道興慶府被破的消息,再見到宋軍兵強馬壯的樣子,便也有了退意。
當然,在面子上遼國自然是不肯鬆口,非要宋朝將占領西夏的領土還給西夏。
李皓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便將前線的事情託付給了英國公主持,反正現在也沒有進攻遼國的打算,英國公可以坐鎮後方好好休息。
畢竟原先的裝備的糧草輜重在西夏消耗的差不多了,在攻破西夏之後也沒得到多少補充。
沒辦法,誰讓西夏窮呢,唯一值得高興的就是補充了大量的戰馬,而且自此大宋有了養馬之地,以後也能大規模培養騎兵了。
等李皓趕到汴京之時,遼國使臣也是剛到不久。
於是接下來的談判,李皓就在歐陽修的同意下,順勢接了下來。
總體來說,李皓的打算是示敵以弱,反正遼國素來看不上西夏和大宋的。
縱使是大宋滅了西夏,估計遼國也未必會覺得大宋有多厲害,既然這樣李皓就打算忍一時之氣。
占了的土地,李皓自然是不會還回去的,但銀子什麼的李皓是捨得給的。
反正就這麼最後兩年,等李皓這邊攢足了再次開戰的本錢,到時候自然百倍、千倍的從遼國直接拿回來。
在李皓的刻意拉扯之下,大宋給遼國加了一些歲幣,就將此事趟了過去。
接下來宋遼再次恢復和平,出征的禁軍便可以返回汴京城。
當然,他們回來並不是馬放南山,而是繼續艱苦訓練,以迎接與遼國的一戰。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