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房玄齡的計策

  第845章 房玄齡的計策

  面對已過去十年,早已蓋棺定論的隱太子之事沉渣泛起。

  房玄齡也是十分頭痛:「皇上,若是臣沒記錯的話,那時候先皇沒有起兵,您和隱太子的關係還是十分融洽的。若有這樣的事情,難道您也不知道?」

  「朕和隱太子相差十歲,他成年的時候,朕還是個娃娃。」

  李世民頗有些煩燥的說道:「更何況,後來朕年輕氣盛,任狹好義,喜歡到處遊獵,結交四方豪傑。而隱太子是嫡長子,被父親常常拘在身邊,留在府中。」

  「這些粘花惹草的事情,哪個世家豪門的公子們沒幹過?」

  「誰知道李建成在哪裡留下了孽種,又不敢告訴家裡,偷偷養在外面,誰會知曉?」

  「隱太子妃出自滎陽鄭氏大族,若是知道這種事情,無論是女人還是孩子,都是死路一條。若是朕,也不敢讓旁人知道,最多就是私下偷偷做些補償。」

  李世民說到這裡,伸手從案上抽出一張紙,提起筆蘸了蘸墨,在紙上重重的寫下兩個字。

  目光銳利的看著:「你看他的名字,叫李言,而不是李承言。這就說明,隱太子並沒有將他當做兒子,更沒有納入族譜的意思,可這也讓他成了漏網之魚,成了今天這麼大的禍害。」

  「或許是隱太子想等到繼承皇位的那天,再讓其認祖歸宗呢?」

  房玄齡掰著指頭,順著李世民的思路推算著:「隱太子死的時候三十六歲,而通過頡利所說右賢王現在二十一歲,也就是隱太子十五歲時所生,玄武門之時有十一歲。」

  「已經懂事了,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世,才偷跑到頡利那裡,豈圖尋求庇佑?」

  李言不知道,自己曾經隨口編出來的瞎話,此時已經像一顆炸彈,在大唐權力最核心之處,引起了劇烈的動靜。讓李世民這半個天可汗和身為大唐第一智者的房玄齡,開始絞盡腦汁的分析起來。

  房玄齡此時也不再置疑了,而是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其實右賢王的身世無論真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即然打起了李建成的旗幟,必然所圖甚大。」

  「而頡利留著此人,也是意圖顛覆我大唐,想用此人來做傀儡。只不過頡利做夢也沒想到,定襄一戰,失敗的會是他,導致這樣的棋子最終也沒能用上。」

  「他更沒有想到,最終會養虎為患。」

  「現在李承言已經成長為突厥右賢王,勢力龐大,威脅到施羅迭的地位了。」

  「頡利這才想利用我們,除掉此人,為他兒子接手突厥汗國消除隱患。」

  聽到房玄齡不自覺的將李言改成了李承言,李世民很是不悅的撇了房玄齡一眼。

  察覺到自己的口誤,房齒齡神情一窒,老臉微赤。

  轉移話題道:「皇上,無論此人是隱太子長子的身份,還是突厥的右賢王,我們都應該趁著這個機會,利用頡利為內應,除掉此人,避免他威脅到我大唐。」

  「嗯」

  李世民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輔機也是這個建議,同時,他向朕請調飛虎軍,估計就是為了此事。」

  「據頡利所說,這次突厥南下,右賢王只帶了兩萬鐵騎。」

  「不過這兩萬人都是他多年征戰留下的精銳力量,驍勇異常,平時也是寸步不離身。尋常軍隊再多,恐怕也留他不下,想要斬草除根,就得把這兩萬人一塊兒殲滅。」

  房玄齡皺眉思索道:「飛虎軍原本只有兩萬,定襄之戰後,為了制約三大都督府,皇上又加以擴充,到現在的五萬規模。」

  「不過飛虎軍一向駐紮在定襄,守護京畿,鎮懾草原。」

  「也不能全部調去,臣建議可調三萬飛虎軍,秘密前往河北道。等到高句麗戰事結束後,讓長孫大人和頡利商議一個妥善的辦法,最好是能將右賢王與軍隊分開。」

  「若是不能,也讓頡利找藉口將其集中在一個城池裡。」

  「然後密調飛虎軍前去,再加上遼河道現有的十萬大軍,設八面埋伏,必能將右賢王部死死的封在城裡,插翅難逃。」

  李世民默默點了點頭,不愧是自己的首席智囊,片刻間便想出如此周全的計策。

  又在腦中細細的過了兩遍,確認沒什麼紕漏。

  「好,就這麼辦!」

  李世民臉色一肅,神情堅毅,伸出右手抓起寫有李言兩字的紙張,眼眸中閃過一道凌厲的殺伐之意。

  『嘩』的一聲,右手緊握成拳,紙團被牢牢的攥在手心。

  李世民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聲音響起:「玄齡,你即刻擬旨,速調尉遲恭.」

  遼水北岸,懷遠城。

  長孫無忌正在城守府內和侯君集、薛萬淑等將商議軍情,接到了從長安轉過來的聖旨。

  打開一匆匆看,臉上布滿笑容。

  第一次單獨主持這麼大一場戰事的長孫無忌興奮的握了握拳,隨後握著聖旨示意道:「諸位將軍,皇上已經知道了我們在遼東前線的情形,對我們的行動表示讚賞和認同,並且准許了我們的所請。」

  「在前線設立遼東戰事指揮行營,由本大人任統帥,侯君集與唐儉任副帥,全全指揮遼東戰事。」

  除了人事安排外,聖旨的後半部份涉及到關於右賢王的敏感內容及秘密調動飛虎軍進入河北待命的事情需要嚴格保密,所以長孫無忌沒有公示聖旨。

  「太好了,皇上英明啊」

  侯君集和唐儉放下了懸著的心,畢竟遼東與長安路途遙遠,通訊不暢,為了爭取時間。

  長孫無忌只徵求了兩人的意見,在協議沒有經過皇上批准的情況下,就擅自同意了和突厥的交易,並設下這先勝而後敗的計策,將大唐河北道的物資運到了懷遠城。

  但在最後關鍵的『交接』步驟上,無論是侯君集和唐儉為謹慎起見,都堅持等皇上的通過後再最後『放手』。

  看到長孫無忌並沒有將聖旨交給兩人過目的意思,兩人也不在意。

  一些不涉及重要的官職及權力交接的旨意,只需口頭宣示即可。像這樣的情況,即然你長孫無忌說皇上同意了,那我們就相信伱,若是假傳聖旨,那是你的問題,和我們執行的人無關。

  並不是每個旨意,都需要所有人堪合的。

  而且不出示聖旨還有一項好處,就是別人都不知道具體的旨意,手持聖旨的人就有了解釋權。接下來的很多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分歧,都可以以聖旨的名義決定下來,避免扯皮。

  薛萬淑知道接下來的重頭戲要自己出馬上,當即興沖沖的請示道:「長孫大人,即然皇上同意了,那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就聽大帥的安排,您就下命令吧!」

  長孫無忌臉色一肅,環視一周,果斷的說道:「本帥將遼東大軍分為兩部,其中八萬人由副帥侯君集率領,三日之內,緩緩徹回遼水南岸。記住,要選在晚上,儘量不引人注意。」

  「是,大帥。」侯君集拱手領命。

  如何演這場戲,瞞過天下人的耳目,長孫無忌早就在心裡預演了多遍,爛熟於胸,是以這時候布置起來,毫不拖脫帶水。

  「薛將軍,本帥給你留兩萬人守衛懷遠城,你多打旌旗,虛紮營塞,偽裝成十萬大軍的樣子。三日後的晚上,突厥人會奇襲遼河渡口,燒毀橋樑,毀壞船隻,然後攻打懷遠城。」

  「到時你稍做抵抗,就將大軍撤往西北方向的阜定城。與營州成犄角之勢,為接下來收復遼東做準備。」

  薛萬淑拱手應諾:「是,末將領命。」

  「唐大人!」

  長孫無忌最後又溫和的對唐儉說道:「等到突厥人重新奪回遼河北岸,你就將頡利卑鄙的偷襲渡口,導致我大軍猝不及防之下,失去懷遠城的消息散播出去,務必要激起天下百姓的義憤。」

  「要多誇大我軍的損失,這樣我們也能對高句麗百姓有個交待,為接下來的治理打個好基礎。」

  唐儉捋須含笑,會意的點點頭:「長孫大人請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嗯!」

  見堂下諸將唯自己之命是從,長孫無忌頗有一種指點江山的豪氣:「眾將依令行事,不得有誤!」

  「是,大人.」

  諸將轟然應諾,隨後離開,各自辦理自己的差使去了。

  等到堂內空無一人時,長孫無忌回到案上,想了想,抽出一張紙,在上面書寫了起來。

  結束後,拿過一個信封裝起,封結。

  叫來一名信使,吩咐道:「你馬上前往遼東城,將這封信交給頡利可汗。」

  「是,大人.」信使接過信箋,匆匆離去了。

  幾日之後,遼東戰事發生劇變。

  原本旗開得勝的唐軍,已突過遼河,戰領了懷遠城,並準備以此為據,攻打突厥,營救危在旦夕的高句麗。

  就連遠在幾百里之外的平壤城內的守軍們,得知大唐出兵襲擊突厥後方,也是群情振奮,士氣高昂。誓要堅守城池,與平壤城池共存亡,並死守待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