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魏徵的提醒
「殿下一心為民,實在是讓老臣佩服!」
魏徵躬身一禮,得知李言所做的一切後,也是由衷的欽佩,隨後說道:「可殿下糊塗啊!」
「大人何出此言?」
李言疑惑的問道:「承乾不明,還忘大人指教!」
在李言不解的神情中,魏徵神色鄭重的解釋道:「不論之前事情是怎麼樣的,可進行到這一步,飛虎軍的籌建基本上已經完全,所有的錢都收到了軍營中。」
「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陛下將事情給攤開了,否則到時候在朝中,幾位王爺的勢力一齊壓上來,僅憑太子一系的力量根本就抵抗不住的,而此案一旦被定性為腐蝕案件。」
「數額如此巨大,涉及人數達幾千人,最後皇上也有可能抗不住其壓力,選擇犧牲太子殿下。」
呃.
李言神色一沉,之前李言並不太過操心自己的儲君地位會動搖,一來現在李世民的精力還放在抵禦外敵和鞏固自己大唐天子的地位上;二來,大唐經過隋末的多年戰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接下來還要發展國內經濟。
等到貞觀後期,國家的大目標都完成後,李世民也老了,身體不行了,才會考慮安全和傳承的問題。
現在的太子,不過是為了穩定人心的舉措,朝庭只是需要一個太子,至於是誰,是否英明,能不能幹,並不是太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李言其實就是個擺設,就是再作,李世民也不會輕易動搖國本。
最多就是作出一系列的懲罰措施,太子的根本地位不會動搖的。
何況,在這個節點上,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也沒閒著,頡利整兵經武,訓練士卒攻城拔塞的軍事素養,一統十八個部族,加強集權的腳步也在加快。而中原對草原的情況卻沒那麼了解,這就給了李言從中做小動作的機會,可以從外圍向李世民施加壓力。
東宮的錦衣衛初見成效,幾個百戶所的探子像蝗蟲一樣隨著商隊撒向草原各地,消息也在源源不段的傳回大唐。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李言卻可以根據劇情的發展,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
每過段時間,李言都會通報李世民,頡利又幹掉了一個部族首領,換上自己的親信,用以增加危急氣氛,凸顯錦衣衛的重要性。
李世民也是越來越著急,現在兩大勢力對於近期要展開的當今天下最大力量的對決,以決定天下誰主沉浮的局勢,也是越來越清楚,雙方都在爭取時間,加緊整合內部,積極備戰。
不然李世民也不會允許李言用這種損壞東宮名義,透支朝庭信用的方式來攫取軍資。
因為哪怕大家現在看不明白,但等到事後,眾人一定會發現,這次飛虎軍的貪腐案件,就是李世民父子導演出來的掠奪權貴,積蓄軍費的一場鬧劇。
若是沒有李世民在背後的支持和默認,一個年幼的太子根本幹不了這種大事。
所以的真正的帳還是要算在李世民身上的.
可畢竟自己對這個時代並不是太了解,對於封建時代掌權者們在面臨危機時具體該怎麼取捨,背後的勢力們又會展開怎樣的博弈,實現怎樣的政治目標,李言沒有魏徵這個年過半百的當朝老臣更加清楚。
即然魏徵都覺得自己是有危險的,那還是應該多聽聽他的意見,畢竟魏徵的立場一貫是中立的,和李世民和房玄齡那一堆老狐狸們打交道的時間更久,也更了解他們。
李言忽然發現自己的權力架構中少了一塊重要的短板,就是沒有一個像魏徵和房玄齡這樣的老辣的謀國之士來匡正自己的決策,之前的侍讀群也好,錦衣衛也好,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參與國政。
侍讀群體還孱弱,而錦衣衛又是暗中的力量,飛虎軍才算是自己第一個插手的武裝力量了,李世民讓自己練成廢物軍,但外界並不知曉,所以廢物軍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聲譽和形象。
這裡面真正損失的東西和所冒的風險,或許自己也無法客觀的去衡量,但魏徵老臣謀國,他一定看得比自己要更清楚。
李言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像大清時代烏思道一樣的國士來參謀自己的事情。
雖然東宮有那麼多德高望重的老臣,但都打著各自的主意,像張玄素名義上是自己的太傅,實際上更多的,他還是把東宮做為一個跳板,對於是否能教導出來一個優秀的太子,他的興趣並不是太大。
此公名利之心頗重,旁征百家,尤好申韓法家之說,志在輔助君王治理天下,伸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何況他年紀不小了,而李世民才三十多歲,比他足足小了一大輪。
他根本就不可能將希望寄託到自己身上,等著幾十年後自己上位,太子太傅也只是他重新踏入官場上的一個階梯。
由其是經過隱太子一事後,張玄素更是小心謹慎。
自一個月前永通渠事畢後,他走通了長孫無忌的路子,進入東宮為太傅。之後更是打著東宮的招牌廣結朝中臣子,拓展人脈,對於教導太子成才,也不甚上心。
從劇中張玄素的經歷也可以看出來,張玄素不是那種驚才絕艷的謀士,論計謀策略不如房玄齡長孫無忌,論正直敢言又不如蕭禹魏徵,心思有些活泛,一會在東宮做太傅,一會兒又跑到雲中去統兵。
文不成武不就的,最後也沒有混出個什麼名堂。
幾次李承乾犯大錯,做為李世民專門為李承乾配備的謀臣,都見不到他的影子,使得侯君集主持了大局。
李承乾最後走到造反的地步,做為太子太傅,張玄素是難辭其疚的。
但魏徵李言卻是信得過的,不是信魏徵會怎麼對待自己,而是信任魏徵的操守和人品,一個人很難忠於另外一個人,但他的所做所為卻是會忠於自己的思想和作風。
聽到魏徵的提醒,李言虛心求教道:「此事發殿到這一步,下一步就是收尾了,後面會怎麼發展,孤也是心中沒底,所以今晚才斗膽來拜訪大人。」
「還請大人不吝賜教,助承乾安然度過此關。」
魏徵這才找回了一個老臣的面子,點了點頭:「殿下一番赤子之心,為國為民不計得失,這是值得欽佩的。但就算是為皇上做事,也要留個心眼兒,不要把自己給陷進去了。」
「此事進行這一步,老臣建議太子殿下一定要去面見皇上,把事情挑明,然後老臣再去拜見皇上,為殿下保架護航,就算是舍掉老臣的一身紫袍,老夫也要在皇上為殿下請命。」
「接下來,也只有皇上親自出馬,才能平息即將到來的諾大風波。」
「其實現在朝堂上哪有什麼秘密,皇上和殿下的謀劃,也未必就沒有人看出來。只是那些人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不過是打得順水推舟的主意,只要到時候皇上不出面。」
「他們就可以把飛虎軍的事情做成潑天大案,扣到太子頭上。」
「到時候,這麼大的案子,總要找一個重量級的大人物出來背黑鍋,而太子即力弱,身份又尊崇,無論怎麼看都是十分合適的,最後若是皇上一擔抵擋不住,就會選擇暫時犧牲太子。」
「就算不皇上不廢太子,他們也會抓住此案大做文章,窮追不捨,將太子的名譽摸黑,從根本上動搖儲君的地位,那時候或許殿下也承受不住天下人的指責,主動退位讓賢。」
「所以,這裡面還是有諾大的風險的,無論如何,此事一定要拉皇上出來,也只有皇上親自出面,才能震懾群臣,讓那些暗中有著各種盤算的人收起心思。」
魏徵在心中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這次自己就算是和群臣們做對,也要在李世民那裡,保太子安全過關。
李言聽到魏徵的分析後,頓時心裡一沉,果然大生意就有大風險,自己之前想的還是太簡單了一些,權力場上的事情,原本就不能完全按照事情的本身去發展。
哪怕再簡單的事情,經過各方派系的紛紛插手,最後也會變的面目全非,或許就連李世民也沒辦法完全預測其中的風險。
自己也不能太高看他了,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畢竟他是皇帝,更多的是扮演一個超然其上的裁判角色,很少會親自下場參與博弈,各方勢力的角逐,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李言真心的給魏徵揖手行了一禮:「大人見識非凡,不是承乾一個懵懂少年所能及的,接下來的事情,大人有什麼不知的,盡可以發問,承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還望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嗯,好說,老臣必盡力而為!」
魏徵愜意的捋了捋須,太子能做成這樣的大事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略顯粗糙,比朝中那些老狐狸們是差了一些,可比起之前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又給了自己巨大的驚喜。
不怕太子做錯事,只怕太子天資太差,只要不是死不開竅的榆木疙瘩,魏徵覺得都是可以教導的,隨後魏徵開始心無旁騖的商討接下來如何在朝堂上操作這件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