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左屯衛翊府中朗將

  第576章 左屯衛翊府中朗將

  李言三世為人,思想成熟理智,不會被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影響,也懶得操心。自己小小年紀,還是要以將養身體,固本培元為主。這些起早貪黑、熬心費神的事情,幹得多了,可容易早逝,還是丟給老李吧?

  李言樂得輕閒,是以幾次李世民提起讓李言跟著學習政務,開始接觸國事,都被李言給婉言推掉了。

  不過,從李世民讓自己參加朝會,李言就知道,有些事情也是避無可避的,今天過來,正是想向李世民討一個差事,做點對李言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李世民笑罵了幾句,然後說道:「雖然如此,可你是太子,有些朝務還是要及早了解的,只是跟著幾位太傅學習經典可不成,紙上的東西固然重要,不落實到實際,終歸只是空談。」

  「不實際接觸朝務,以後怎麼繼承這大唐江山社稷。」

  「父皇說的是,兒臣知道了」

  李世民看著一臉敷衍的李言,笑著搖了搖頭:「朕這裡有個摺子,朕考你一下,看看若是你,該怎麼處理?」

  說完,李世民將案頭的一個單獨的奏摺遞給了李言,李言好奇的接過一看,頓時心裡一曬,奏摺上說的是左屯衛張道遵官升一級調往雲中前線去了。

  空缺的翊府中郎將一職,張道遵推薦了程咬金的兒子程懷亮接任。

  而兵部推薦的是出身東宮的常勝,兵部尚書正是此時帶領大軍在襄陽剿滅丁節叛亂的李言未來老泰山侯君集,再有長孫無忌一攛掇,自然而然推薦了李言的人。

  而李世民不知出於什麼想法,可能也是過來人,猜到李言務實不務虛,即然朝務這些東西伱不在意。

  那軍權呢?

  左屯衛翊府可是駐守京師的內府,實實在在鎮實京畿的五千禁衛軍,就放在西內苑,不怕你小子不動心。

  李世民將這個重量級的位置放了出來,在李言和李恪之間吊胃口,任由兩幫人在私下搞動作,爭的不亦樂乎?

  李世民等李言看了一陣然後說道:「這兩個人的資歷差不多,程懷亮在馳緩綏州的時候攻下了河東兩座渡口,而常勝呢,在雲中第一個殺進了梁師都的帥府。」

  「承乾,朕考考你,你說說,要是你,你該怎麼處理呢?」

  李言一愣,常勝的事情,應該就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在背後使力,將其調回來給自己做幫手的。但李言知道,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想抓軍權,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抓到手上,也沒有什麼意義。

  原劇中長孫無忌為太子找來的張玄素,在李言看來,也就那樣兒,他是文臣出身,只知道以史為鑑,看到李世民靠軍權上位,於是也就使勁的幫李承乾攬權。

  對於張玄素來說,李承乾的老師只是一個跳板,他本身能力就不足,又沒將心思放在李承乾身上。

  每次李承乾需要他的時候,他都不在,看完全劇,李言就發現,李承乾真正的謀主,竟然是武將出身的侯君集,皇后還有長孫無忌,任由侯君集這個粗胚,硬生生將李承乾一盤好棋給下廢了。

  所以,李言對這兩個人都沒什麼好感,要想上位,與其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父皇,兒臣覺得,這個位置還是應該給程懷亮!」

  程懷亮這個撲街,是鐵桿的李恪派,上次羅藝的事情,幫著李恪可是狠狠的坑了自己一把,差點把自己弄死。

  俗話說的好,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現在都過去三年了,也是時候收拾這個龜孫子了。

  李言可是知道,左屯衛軍里可是殺機四伏,常勝,孫達,吳勝這幫子隱太子的鐵桿死忠在此經營日久,準備了一鍋大餐,隨時都有可能利用左屯衛軍在長安城掀起一場波瀾,還是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李恪和程懷亮他們去吧!

  借著隱太子舊部的一幫子人馬,狠狠坑程懷亮一把,就算程咬金也想不到自己身上?

  李世民一愣,臉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容,看著一臉混不在意的李言,緩緩搖了搖頭,暗道,你這小子是真傻還是假傻,軍權對任何一個皇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朕好不容易放出一個實權中郎將的職位,就是想讓你們兩個好好爭一爭,最後多半還是便宜你的。你這一味的往外推讓,難道不知道,一支左屯衛軍的重要性,還是守衛在長安城的禁衛軍。

  唐代禁衛軍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隸屬宰相府,由朝庭宰相管轄,分隸十二衛,管理天下近七百個地方折衝府。

  李淵稱帝後,從太原起義的軍隊中選拔出三萬禁軍駐紮在皇城北面,負責皇宮的守衛工作,稱為元從禁軍,又稱為北衙。專職守衛皇宮的禁軍不在南衙十六衛編制中,由皇帝直接掌握和控制,意在「文武區別、更相檢伺。」

  因禁軍總部設在皇宮北面的西內宛里,一方面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一方面鎮攝京畿,彈壓市面,是穩定長安城的主要守衛力量之一,皇帝可不經過相府直接調動,故稱北衙。

  雖然經過武德九年突厥入侵,北衙的元從禁軍消耗損失巨大,但這幾年又經過補充,人數不減反增,保持在四萬到五萬之間。

  原本北衙禁軍有羽林、龍武、神武、神策四軍,後來李世民又陸陸續續增加了幾個內府。

  其中左屯衛翊府就是新增的北衙禁軍的一支,有近五千人,平時負責守衛長安城北邊靠西的光化門、景耀門、芳林門,還有西面的開遠門和金光門,一共五座長安城門。

  南衙十六衛每衛主官都設有正三品的大將軍,很多大將軍都擁有從一品的國公爵位,像尉遲敬德、柴紹、秦瓊、程咬金、張公謹、侯君集等,但十六衛的大將軍更像是一種顯示尊崇身份的籌功職位。

  只是地方折衝府番上的時候,負責管理和訓練,若要實際統領軍隊,一般都是外放出去守衛邊疆重鎮的時候,像劇中的侯君集,李績,平時一個在襄陽平亂,一個在北地守邊,一旦調到京城就擔任十六衛的大將軍,卻不能在京城統兵。

  十二衛雖然管理著天下的眾多折衝府,但除了左右衛之外,其他大多並沒有實際調兵權和統領常備軍隊,統率的內府也基本上都是形同虛設,有編無員。

  實則是李世民將這部份該有的人員,調整到北衙直屬自己管轄的禁衛軍中了。

  而直屬皇帝的北衙禁軍雖然實際掌控四五萬常備軍隊,但卻並沒有設置品級特別高的類似大將軍、將軍等職位,而正四品下的中郎將一職,就已經是一軍最高軍事主將了。

  和南衙的軍事主官地位尊崇卻無實權相反的是,禁軍的統領們雖掌實際兵權,但地位卻不高,這也算是一種變像的制衡。

  南衙的主官動不動就是功勳卓著,在軍中甚有威望的老將,占據高位,卻沒有做亂的力量;

  而北衙禁軍的主將有做亂的力量,卻地位底下,也沒有影響他人的威望,要想調動軍隊,只能靠皇帝的聖旨,不然,下面的人也不會聽你有違常規的命令。

  所以原劇中的常勝和孫達才會千方百計,先是逼迫禁軍去累死累活的修水渠,又用霉米吃死了不少人,激起眾人的不滿,又出動吳慶這個託兒,死命的煽動,最後又在眾人面前帶人斬殺了主將常勝。

  費了諾大的精力,這才將原本就是隱太子東宮六率衛老底子組成的左屯衛禁軍逼到了做亂的邊緣。

  但就算這樣,當李世民出現在禁軍大營門口的時候,常勝孫達和吳慶絞盡腦汁,苦心孤詣的所有謀劃全都破產了,被李世民三言兩語的就給搞定了。

  可見,朝庭的制度設計還是很科學的,巧妙的將造反所具有的條件給分開了。

  不得不說,不管什麼時代的統治者,都是很有智慧的。

  像這次左屯衛原來的中郎將張道遵,再次升級,進位高品格將軍的時候,就要調去雲中前線了,不然若是在京中升職,就只能去南衙十六衛中做正四品上的虛職將軍了。

  空出來的正四品下的左屯衛翊府中郎將一職,也只能是常勝和程懷亮這些低級軍官們去爭,像程咬金,張公謹那樣的名將們,是根本就不可能參與競爭的。

  這讓李言想到後世很多非處在強勢擴張期的公司和團隊裡面,中間的管理層大都無能廢物,下面做事基層的反而都精明能幹。

  其實低層人並沒有看錯,管理層在才具上確實都無能,因為若是處在管理層的人同時具備了精明強幹,那要不了多久,公司就要改姓了,要麼就是把下面的人帶走另起爐灶,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而且這些人往往還和原來的東家乾的同一行,處在強勢競爭的位置上,甚至爭搶客戶,惡性競爭。

  所以,這些無能的管理者的存在,就是保證公司始終在老闆的控制之下,相對於後者的嚴重後果來說,損失一些效率,增加一些冗員成本,根本無關緊要。

  不是所有的開支,都一定要為了效率服務的,有時候維穩更加重要。

  而管理層的人明白兩者不可兼備,所以更加凸顯自己的無能,什麼事情都要請示,任何創新的改變也不做,就是因為他們清楚,一旦精明能幹,若是不能被委以重任,就要滾蛋了。

  而基層的人也是如此,一旦具備管理才能,往往面對的不是提撥,而是被擠兌,最後只能離開公司,跳槽到另外的公司,直接進入管理層。要是在原公司把你提起來,再幹個幾年,那你就要幹掉老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