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范興是奸臣?
眾人回到長安城太極宮的議政殿弘文殿裡,李世民召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封德彝、蕭禹、陳叔達、高士廉等朝中重臣商議軍情,剛剛投誠的楊岌,還有范興也是赫然在列。
沒過一會兒,候君集也趕了過來。
開創貞觀盛世的賢臣們濟濟一堂,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接下來應付突厥的策略。
現在羅藝已死,燕遼軍已經平息,憑空多了八萬大軍,被牽制在涇州的程咬金幾萬軍馬也可以調回來,這樣就等於多了十多萬援軍,大家的安全感一下高出很多。
李世民也給眾臣解釋了一下,之前楊岌偷偷向朝庭上奏,他派長孫無忌前去協助對付羅藝的事情,不少人這才明白,原來還有這麼一茬兒,看向楊岌的目光中也都多了幾份讚賞。
紛紛誇獎起楊岌對朝庭和皇上的一片忠心!
可有人高興有人怒,封德彝現在已經明白上次議政的時候,長孫無忌鬼鬼祟祟把眾人打發走單獨向皇上說的事情是什麼了,想到自己私下的打算全都毀在長孫無忌手中,心裡無比惱怒,卻不敢對皇上發作。
看到站在後面角落裡的范興,對身邊的幾個同僚使了個眼色,當先站出來說道:「皇上,老臣要參一個人。」
「哦,封大人要參誰啊?」李世民得了強搖,心情大定,也沒注意到其它的,隨口問道。
封德彝看了范興一眼,冷著臉說道:「老臣要參核范興,此人是奸臣,皇上不嫌棄其出身低微,抬舉他參與朝政,可沒想到他上次竟然盡饞言讓皇上傾空府庫以收買頡利,向頡俯首屈膝。」
「身為臣子,本應殫精竭慮的報效皇上,但他卻慫恿皇上,出這樣鮮廉寡恥的主意,這可是要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啊,臣請皇上治其謠言惑眾,蠱惑君王之罪。」
幾名和封德彝親近,出身世家看犯興不順眼的人也跟著啟奏道:「是啊,皇上,范興簡直不當人子.」
「范興是奸臣,臣等不屑與之為伍.」
「.」
長孫無忌一急,不顧皇上還沒有發言,站出來氣憤的說道:「嚷什麼,你們人多就有理了,也不想想當初是什麼情況。范興當時也是一心替朝庭考慮,當時皇上還不知道楊將軍的一片忠心,更沒有這涇州八萬軍馬。」
「情況危急,范興出這樣的計策不也是出於一片好意,為了保住我大唐的江山社稷,你們中不少人,不也覺得范興的計策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嗎?」
「現在時過境遷的,伱們又開始找後帳,這算什麼.」
封德彝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連忙說道:「長孫大人此言差矣,當時老夫就斥責范興,皇上也是十分的不滿,當時還發了雷霆怒火,說寧可立著死,不願跪著生,臣等們都被皇上的凜然正義所感動。也都抱定了和長安共存亡的死志,認為頭可斷,氣節不能失。」
「豈能贊同范興奸臣的主意,你問問在坐的臣子,有誰認同他的建議了?」
呃.
封德彝老狡巨猾,這麼一說,將本來想響應長孫無忌替范興說兩句話的人也不敢再發言了,不然恐怕會被扣上一個贊同范興奴顏卑膝向頡利屈膝的帽子。
甚至連皇上的嘴都堵住了,李世民聽到這裡也是啞口無言,被封德彝的話給抗兌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更是隱晦的向李世民搖了搖頭,現在城外還有突厥十十多萬大軍,內部團結十分重要。而且時過境遷,涇州軍的投誠使得朝庭的情況也沒有之前那麼危急了,范興的主意也就顯得是那麼不合時宜了。
就連他們也不便出來替范興求情,而還有一部份人出於維護世家的利益,也樂得看封德彝他們攻擊范興,隱隱打消皇上啟用寒門的意圖。
見此情形,李世民無聲的嘆了一口氣,見兩邊抄成一團,本來愉悅的心情,頓時變得開始心塞起來。他又何嘗不知道,封德彝他們不過是看范興不順眼,找個藉口想將范興擠出朝堂。
往深了來說,是怕自己這個皇帝開始重用庶族寒門的用人策略,盡而影響到千百年來形成的士族門閥在朝堂中的利益,雖然李世民對此也是忿忿不平。
但目前大敵當前,只能是暫時犧牲范興,穩住這些老臣們。
李世民撇了站在最后角落里一臉怡然無悔坦蕩神情的范興一眼,心裡也是微微有些歉意,但還是硬著心腸,止住了長孫無忌說道:「諸位大臣們說的也有道理,范興確實不該出這樣的膄主意,朕寧死也不會向突厥低頭的。」
「但好在沒有實行,也沒有造成什麼損失,若是因為臣子出的主意不當,便因言獲罪,那以後朝中就沒人敢再獻策了。」
見封德彝正想爭辨,李世民揮手打斷了他的話,斷然說道:「不過,這也證明,范興不適合參與朝堂議政,傳朕旨意,遷范興為綏州司馬,待打退突厥後,即刻上任。」
呃.
封德彝一看,兵部郎中和綏州司馬都是從五品,但兵部郎中是從五品上,綏州司馬是從五品下,再加上長安和地方的巨大差距,范興也算是被貶出去了,也就沒有再爭辨了。
而長孫無忌雖有些忿忿不平,但他也知道,皇上這其實已經是格外開恩了。綏州地處邊陲,又是重鎮,突厥連年犯邊,經常有仗可打,立功的機會很多。
范興水平在那裡管著,要不了一兩年,就能升任刺史,這等於明降暗升了。
看著封德彝他們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長孫無忌也有些氣苦,看了看李世民對自己使了一個眼色,想到當下大軍壓境,皇上也著實為難。不能在這個時候因為范興一人榮辱得失,在內部製造不和諧氣氛了,也就怒氣洶洶的退下了。
「臣叩謝皇恩!」范興上前跪拜謝恩,然後在封德彝們的置疑目光下,退出了弘文殿。
而一邊第一次參與大唐核心議政的楊岌,看著范興因為一句話說錯,出了一個自己認為不但沒罪,反而能救大唐於水火的主意,就被往日聞名遐邇享譽盛名的眾臣們圍攻。
最後,在自己眼皮底下,就連長孫大人出來維護都沒用,生生的被踢出了朝堂,打發到了邊疆。
朝爭,黨爭,利益之爭。
這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黨派傾軋,在楊岌這個一個月前還只是一個低級將領的武夫面前血淋淋的上演,給本來躊躇滿意,因救駕及時被皇上看重,還有些自滿得意的楊岌,兜頭潑了一頭冷水下來。
楊岌心中有些發顫,眼皮也在微微抖動,情不自禁的咽了幾下,慢慢冷靜下來,思考著李言的話。
他隱約知道,這是朝堂中世族和庶族的權力之爭。
而說到底,他楊岌也是寒門出身,不過是後來娶了涇州豪族家的女兒,算是嫁接到世族身上了。
以前楊岌只是涇州之地的一個偏俾之將,如今機緣巧合,卻登堂入室,坐在這弘文殿裡,和大唐的皇帝國公元老們商議政事。一個羅藝他都覺得有些應付不了,現在朝中群雄爭鬥,更是讓他心中膽怯。
歸根到底,他楊岌肚子裡的墨水不夠,不足以參與這種程度的朝爭,現在自己剛剛投誠,又『挽救』大唐於危難,還率領著涇州八萬大軍,所以靠著皇上暫時的感激,眾臣才能讓他坐在這裡。
可天長日久,自己這投機取巧的草包,早晚是要露餡兒的,等到再次再被打壓下去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了起來的機會,論水平,楊岌覺得自己還不如剛剛被灰溜溜趕出的范興,至少他想不出傾空府庫退敵的主意。
現在楊岌算是深刻理解了李言昨天上午在起兵之前,最後對自己叮囑的那一翻話的用意了,見到范興黯然退場,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一想到這些,楊岌再也坐不住了。
下定決心,站起身往李世民面前一跪:「皇上,臣有一事啟奏,望皇上俯允!」
看到楊岌啟奏,李世民擺了擺手,眾臣安靜下,李世民眼神溫和的目光看著這個救駕及時的臣子,雖然他以前並沒有見過楊岌,房玄齡也提醒過他,楊岌就是個投機份子。
但今天的及時救駕,以及八萬涇州軍在渭水的擁護,還是讓他對這個看似耿直的漢子,有一種莫名的好感。
「楊將軍,快請起!」
李世民溫言說道:「君前議事就是這樣,吵吵嚷嚷的,有時候什麼爭得面紅耳赤,但在坐的諸位都是我大唐最忠心的臣子。楊將軍不必行此大禮,有什麼事,儘管說就是了.」
封德彝等人聞聽此言,都滿意的點了點頭,顯然是被皇上的認可感到很是欣慰。
往日如雷灌耳的名臣們此時都好奇的看著這個目前可以決定形勢的臣子,封德彝和蕭禹等人更是微微不屑的撇了撇嘴角。楊岌之前只是一個涇州軍的副將,機緣巧合才取代羅藝,如今更是和德高望重的眾人一起論政,大家瞧不上范興,更看不起楊岌。
只是這小子現在手握八萬雄兵,又剛剛立了救駕之功,若不是楊岌來得及時,大家這時候說不定已經在頡利的鐵蹄下哀嚎了,所以眾人一時也沒有人找楊岌的麻煩。
就是要干他,也要等朝庭之危解除了之後,剝掉軍權再說。
封德彝知道,別看大家剛剛肆無忌憚的攻擊范興沒事兒,若是敢將這一套現在用在楊岌身上,不說皇上,馬上其他的重臣們都會蜂擁而上,把自己一臉的白須給扯掉的。
楊岌這才將手伸入懷中,掏出以前燕遼軍的帥印、兵符和李世民之前親筆書寫的詔書,一起放到李世民面前:「臣請辭去燕遼軍統帥之職,請皇上允准。」
呃.
一石激起千層浪,弘文殿眾臣被楊岌這突兀的一句話給驚得雅雀無聲,落針可聞,眾臣一臉面面相覷,都是驚愕得看著跪在中間的楊岌,就連李世民也不例外。
李世民心裡疑惑,抬頭看了看長孫無忌,但對方也是一臉的驚愕,似乎也沒有意料到這一幕的發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