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高陽身死

  第1041章 高陽身死

  從表面上來看,大唐真正的權力核心,只有七人。尚書省的左右僕射,中書省的兩名中書令,門下省的兩名侍中,再加個皇帝這個核心,這就是大唐的最高決策圈子。

  李世民權威甚重,貞觀一朝,無論軍政,都進行了大力的精簡。為了集中權力,增加效率,中書省和門下省標配的兩名最高主官,長期也都只任用了一人。

  以前門下省的侍中是蕭禹,中書省的中書令由左僕射房玄齡兼任,一人橫跨兩大部門,此舉更加奠定了房玄齡在朝堂中超然的地位,可見李世民對房玄齡的信任和重用。

  而左右僕射由房玄齡和高士廉分別擔任,高士廉年事已高,新帝登基大典後,已然卸任。

  其所任的右僕射由長孫無忌接任,這個交換實際上沒什麼意義。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舅舅,從小把長孫兄妹撫養長大,對於長孫無忌來說,高士廉如舅如父。當年長孫無忌卸任右僕射後,李世民就把這個位置給了高士廉。

  等於右僕射一直在長孫家族的掌握之中,也是李世民對長孫家族的信任,賦予監督之權。

  現在,長孫無忌重新回歸朝堂,進入尚書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長孫無忌是為李承乾保駕護航,是要接手房玄齡的左僕射,扛大唐新朝的大梁。

  李言借著朝堂上的事情,索性把整個尚書省全都給了長孫無忌,一步到位,是信任重用,也是沉掂掂的責任。

  除了岑文本外,中書省也升任了另一個中書侍郎馬周接任中書令,而門下省黃門侍郎劉泊升為侍中,和蕭禹一起執掌門下省,三省長官在之前的登基大典上,基本都配齊了。

  原本房玄齡兼任的中書令空缺,李世民的意思也是等房玄齡卸任後,提拔另一個黃門侍郎諸遂良接任。

  可李言卻覺得,馬周就算了,這傢伙壽命不長,還沒李世民活的時間久,最多再有三年,就壽終正寢了。他繼任中書令沒關係,三年後,這個位置還可以騰出來,讓自己任用新的臣子。

  諸遂良則不同,活了六七十歲,還有的是時間,多在下面鍛鍊鍛鍊不是壞事。這些壽命悠久的臣子們,就要壓著慢慢升,不然升無可升,就得想辦法往外趕了。

  這些實際上的配置卻是極大的消弱了新君的權力,李言對於做皇帝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主要是為了完成系統的任務。

  沒有那種極強的權勢欲蒙蔽雙眼後,就能客觀冷靜看待現實。

  他也明白,這是李世民對於自己是否能掌握大唐抱有懷疑,是以開始消弱他以前當皇帝時高度集中的權威,重新調整權力駕構,分散君權於臣下。

  從某中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刻意限制,而是一種用心良苦的保護措施。

  眾所周知的是,權力越小,責任就越輕。

  在眾人眼中,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沒有那麼高的威望和功績,若是把所有權力攬於一身,無疑於把全部的責任也集中在了身上,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力弱不負重。

  對於李承乾來說,坐穩江山才是第一位的,至於更進一步,就要靠自己了。

  同時,這也像是對新皇帝的一種考驗。

  若是李承乾有李世民那樣的手腕和能力,自然能把分散的權力再度集中起來;若是沒有這樣的能耐,還是安安份份老老實實的當一個守成之君,這樣對江山社稷的破壞才是最小的。

  翌日,李言剛剛上朝歸來,左右僕射長孫無忌、中書令岑文本和馬周、侍中蕭禹和劉洎,一起到承慶殿的御書房中商議政務。

  李言看著幾人在御前一件件有條不紊的匯報處理著各項事宜,不禁心中感嘆道,這就是自己新朝的最高權力核心了。這五人統稱為宰相,負責三省六部的正常運轉。

  理論上來說,自己這個皇帝駕馭住了他們,就能管理好整個朝庭。

  大面上來說,這些都是自己的輔政大臣,細分下來,又能分成三個派系。長孫無忌和劉泊走的比較近,而蕭禹和岑文本出自江南豪族,天然親近,而馬周是妹妹安康公主的人。

  從出身來講,算是平民系的代表。

  實際上,馬周也是世族的代表,只是,他機緣巧合之下,成了皇族李氏的代表,不能算純粹的寒門。

  就從這些成員構成上就能看出來,大唐的朝庭是關隴貴族一家獨大,江南氏族和平民系的聯手,才能堪堪起到制約的功效,再加上自己這個皇帝,才能壓得住。

  倒是勉強維持了權力核心的平衡。

  李言知道,這個平衡的根源,並不是自己的手腕和眼光不夠,也不是朝中沒有其他人可用。它更多的是天下力量的分布,在朝堂核心的一種體現。

  若是不解決關隴世族一家獨大的局面,就算是解決了一個長孫無忌,也會有第二個長孫無忌;若是不能解決世族政治的基礎,就算自己把這些世族背景的官員解決了。

  換上來的人,還會是一樣的。

  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馬上就要秋收,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基。眾人不管怎麼爭權奪利,在收糧食的事情上,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就是不能沒有飯吃。

  有了糧,吃飽喝足了,才有精力展開爭鬥。

  五名宰相針對秋收一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現在大唐的疆域更大了,需要管理的地方也就更多。秋收之前,朝庭都要派出使臣前往各地,督促各道府州縣,徵收稅糧。

  李言做為新皇帝,對這些很是陌生,也沒怎麼發表意見,就看著幾人商量。

  派下去的官員,涉及到大量的好處,都是肥差。五人明爭暗鬥,錙銖必較,你爭我奪,在一陣激烈的交流中,艱難的劃分了各個負責的區域,最後才向李言這個皇帝請示。

  利益分配好後,具體的事情就簡單了,大家每年都做,熟得很。

  以前這事情都是三省主官在弘文殿議妥,再通報皇帝的。考慮到李言是新皇登基,以前也沒有長期輔助李世民處理政務,對很多事情也並不了解。

  岑文本才提議,這些事情可以當著皇帝的面處理,也可以讓皇帝耳儒目染下,儘快熟悉朝庭的運作。

  諾大的天朝上國,數百個州,幾千萬人口的福祉。做為這麼一個泱泱大國的帝王,可不僅僅會權力鬥爭就行了的,要處理的具體政務,多如牛毛,燦若繁星。

  李言也知道,岑文本這是為他好,也是在回報他的提攜之恩。

  是以他儘自性格憊懶,不願操心,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習。畢竟,他可以不管,卻不能不懂,想要大氣磅礴的放手放權,首先得做到十分了解和絕對掌控。

  否則,自己這個皇帝早晚會被架空。

  等到徹底失去權柄的那天,等待自己的就不是享福,而是身死,亦或國亡了。

  眾人正聊的口沫橫飛的時候,王玄策突然闖了進來,一臉驚慌的說道:「皇上,不好了,出事了.」

  五名重臣一看,頓時心裡一慌,錦衣衛是皇帝的直屬密探機構,主要任務是查探他國內情。次要功能卻是監察內部,在大唐各處都設有衙門,是皇帝的一雙耳目。

  這種部門從一開始設立,眾臣就不是很樂意,這不是變相的等於多了一道監視。

  只是,錦衣衛只負責打探消息,沒有其他職權,無論他們樂不樂意,皇帝出於穩固皇權的需要,都會設置。若是他們反對,只能讓這個機構沉在水下,而不是不被設立。

  至少放在表面,大家還能看著,不致於完全失控。

  再加上它不用朝庭直接撥款,使用的也都是東廠商隊賺來的利潤,等於是從皇帝的內帑中支出,眾臣也就默認了。

  此時見王玄策臉色煞白,眾人都怕是自己負責的地方出事。

  李言自是心中有數,不過還是裝做不知情,板著臉訓道:「慌慌張張的,成何提統?有朕這個皇帝和諸位宰相在,這大唐還翻不了天,出了什麼事情,說吧!」

  相對於眾臣來說,李言還算鎮定。

  蕭禹欣慰的點了點頭,皇帝理政經驗還淺,這份處變不驚的大氣,還是隱隱有些帝王威儀的。

  王玄策這才說道:「皇上,昨天您不是下旨,讓高陽公主去太廟面壁思過。誰知道今日一早,侍女們進去送飯,發現公主被吊在房樑上,等侍衛們把公主放下來時,公主已經沒氣了。」

  「什麼?」

  李言雙眼驀然圓睜,憤然而起,暴怒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侍侯公主的那些太監和侍衛們都是吃乾飯的,竟然讓公主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出了事兒,可有查出是什麼人幹的?」

  『唰』的一下,五名宰相鬆了口氣的同時,臉色忽然一變,眼神如鷹隼般看向王玄策。

  受到這種壓力,王玄策臉色有些發白,身子都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畢竟,高陽公主昨天夜裡,可是他親自帶人掛上去的,做了賊,必然是心虛的。

  他知道,此時此刻,一定要鎮定自若,要是露出一絲馬腳,被人看出破綻,就算是皇帝也饒不了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