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朝堂爭鋒(三)
左僕射是百官之首,除了統領六部外,對中書和門下兩省的官員,也有很大的發言權,是當之無愧的皇帝之下第一人,這也是為人臣者所能達到的最高權力位置了。
如今,長孫無忌已經被內定,馬上就要榮升左相,可他這些年遠離朝堂,卻差那麼一份功績。
當然了,若是被皇帝強行任命,也可以,卻會讓人垢病,托於裙帶,這是自信的長孫無忌無法接受的。他要扎紮實實的踏上左僕射的位置,實致名歸,讓文武百官心服口服。
若是為大唐打回一個財源之地,讓大唐稅收膨脹一倍。
如此,再取代房玄齡就順理成章了,有了這樣的赫赫功績,就算皇帝也壓不住,更沒人會說什麼。
歷史上,李治上位後,採取了退縮的保守態度,讓長孫無忌逞凶了一段時間,而後無情的將其掃除掉。
在李言看來,無論是前面的退讓,還是後面的清除,都說明李治的政治水平不夠,無法鎮攝長孫無忌,甚至收服其人,這才採用這些極端的手法。
而真正的高手,即有霹靂手段,又有菩薩心腸,可獲全勝。
李言個人對於那些用人在前,推崇備至;不用人在後,卸磨殺驢的上位者也十分不恥,說到底還是自己能力不夠,最後弄得一片狼藉,君臣蒙羞。
還找出種種藉口,說什麼為了大局和長遠,為自己的卑劣齷齪行徑做掩飾。
什麼叫功高蓋主?
什麼叫賞無可賞?
臣下積極進取,努力建功立業還有錯了?
說到底,還不是君主太過無能廢物,嫉賢妒能,最後還搞出來了一套所謂的屋檐生存法則出來。你有本事就是罪,你的本事超過了我,更是罪上加罪,真是悲哀。
豈知鴻鵠安肯屈居燕雀之下?
這也是為什麼自古大才,必然要找能力最高的老闆,不然自己早晚被壓制的窩囊死。
李言自認為是一個天花板極高的老闆,對於下面的人都輕鬆駕馭。依他現在的政治智慧,自然知道,若是任由長孫無忌這樣無序的肆意膨脹,最後必然會走向他的老路。
高層鬥爭關係十分複雜,不是那麼容易搞清楚的。
就像李言和長孫無忌,一個皇帝一個宰相,兩人關係親近,即有聯合一致駕馭群臣,治理天下的需要;同時,又有相互竟爭此消彼漲,互相制衡的客觀現實。
從李言特意擢升岑文本為中書令的時候,兩人心中都知道了這一點兒。
所以在今日的朝堂中,兩人各自相爭了起來。
當然,這種競爭也並非就是惡性的,只要引導的好,控制的好,上位者有足夠的智慧和包容度,也會有積極的一面。能使得朝堂上的官員水平,往上提升一大截。
同時,這種競爭也並不妨礙在大局上,兩人的利益是一體的,爭的只是未來的話語權罷了。
或者說此時的博弈,就是為了確定未來朝堂上的權力格局,長孫無忌想要的是三七分,自己拿大頭,勢壓君主;而李言想要的是五五分,一家一半,並不弱於長孫無忌。
其實,做為帝王,與臣子一家一半,已經是弱了一籌。
不過李言性格憊懶,本身就不想操心,把政事託付給長孫無忌也無不可。反過來,若是權力過重,就會像李世民那樣,事事都攬到自己頭上,精疲力盡之下,自然壽不長久。
不但影響到自己享受生活,還會引發臣子們的排斥,最後被無情的拋棄。
所以,在李言的心中,自己最多爭取五分,多一分也不要,甚至三分也可以。
不過,多餘的那些權力,哪怕以後要讓出去,卻不影響自己現在去盡全力爭取。
就像後世公交車搶座一樣,有些年輕人一看有老弱婦嬬,自動就站在邊上不搶了,美其名曰,尊老愛幼,我讓給她們。
呸.
李言對此是極為不屑的,什麼叫讓,是你先要搶到手。搶到手的才是你的,是你的,你才有資格去讓。你都沒有搶到手,東西沒有落到你的手上。
權屬未定,憑什麼說是你讓的?
人家還會覺得是自己搶的.
所以,李言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都是盡全力去搶,不顧吃相的去爭,最後拿到手,再根據情況做出謙讓。
權力更是如此!
想要讓,就得爭,讓之前必須得激烈的爭。爭到手是你的能力,而讓出去,是你的恩德和大度。
沒有爭的讓,就等於沒有能力的謙虛,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如何能服眾?
是以,哪怕李言出於自己的各方考慮,要把權力讓出去,也並不影響自己現在去爭搶。
試想,自己若擊敗了長孫無忌,拿到權力後,再讓給他,他會更加敬畏和感激涕零,還是現在主動選擇退讓,讓他直接一步到位的拿到手,他會更尊重自己這個皇帝?
毫無疑問,前者和後者的地位是天差地別的。
做好了和長孫無忌放手一博的打算後,李言就開始分析長孫無忌背後的倚仗。
長孫無忌比資歷和功勞,朝堂中很多臣子都不下於他,就算比智慧和手段,也有比他強的。
而他所依仗者,無非兩處,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私人親戚關係,而這一點兒在自己和他相爭時,就已經不存在了。長孫無垢再親近他這個哥哥,還能比自己這個親骨肉更加親近?
自己和長孫無忌相爭,長孫無垢只會站在自己兒子一邊,勸長孫無忌退讓。
長孫無垢本身就是賢后,不爭權不奪利,多次勸諫李世民消弱長孫家族的榮耀。
怕長孫家族恩榮過盛,盛極而衰,遭來大禍。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能看到這點兒,並克制自己的欲望,長孫無垢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
而長孫無忌依靠的別一方面,就是關隴貴族。
這一塊兒力量確實強大,也難辦,可關鍵在於,關隴貴族會不會完全相信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一腳踏兩船,當皇權和世家之權相爭時,他到底站在哪邊,恐怕連他自己也難以決擇。一邊兒是自己家族所在的利益群體,一邊兒是自己的外甥,又掌握了皇權的大義。
歷史上的長孫無忌,就在這兩條鋼絲上跳舞。
最後一時顯赫後,被皇權和世族同時拋棄,被時任中書令的許敬宗誣陷謀反,自己被流放,全家死傷殆盡。長孫家族終於走向了長孫無垢擔心的境地。
此後有唐一朝,長孫家族受其謀反罪名牽連,再無後人走向朝堂,長孫家族也消亡於歷史的長河中。
從這點兒就可以看出來,長孫無忌雖然聰明,卻智慧有限,機緣巧合下,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李世民,長孫家族從此站在了風口兒上,就此飛上了天。
後來靠著給李世民出點主意,玄武門立下大功。
僥倖獲得恩寵,顯赫一時,其實際的執政能力和權謀水平並不是太強,所以才在長孫無垢和李世民先世離世後,占據那麼優越的地位,擁有那麼強的實力。
卻經不過驚濤駭浪的權力博弈,第一回合就倒在皇權和世族爭鬥的傾軋之中。
他的出身就決定了,長孫家族只能堅定的站在皇權之後,而不能首鼠兩端,左右逢源。
世族給了一點兒橄欖枝,長孫無忌就覺得能獲得他們的支持,不過是痴心妄想。世族們不過是想利用長孫無忌的一點兒小心思,來牽涉皇家,挑撥離間罷了。
長孫無忌連這點兒都看不明白,還想玩兒高端局,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也就不奇怪了。
要知道,那些世家大族的族長和掌權人們,都不在朝堂中任職,深藏於後。不居其職,就不受其累,推出幾個晚輩和代言人,遙控局勢,進退兩便,攻守從容。
而長孫家族呢?
長孫無忌是族長,另一個扛大樑的長孫順德掌軍,一政一軍,都在朝中。這就說明,長孫家族並不安穩,還處在世族發展的初極階段,如何能和五姓七望那些貴族們相提並論?
若李言是長孫無忌,肯定第一時間退出朝堂,有司徒的爵位,足以顯赫門庭。
所謂一鯨落而萬物生
把自己出仕的機會,換取一批族中優秀的晚輩進入朝堂。然後再利用自己國舅的身份,間接參與朝政,一點兒點兒的把那些晚輩給提攜起來,壯大家族。
沒有了宰相的實職,就不受各方派系的約束。
在外甥皇帝那裡,也就有了超然的地位,進退之間,更加從容,幫助外甥掌控朝堂,一點兒點兒收回皇權的同時,自己的子侄輩也跟著發展起來。
等到壽終正寢的那天,自然能獲得皇帝的認可和朝堂的尊崇。
可惜,長孫無忌貪戀權位,一家獨大,被後落得慘澹收場,也是註定的。
李言暗暗搖了搖頭,表面上看是長孫無忌進入朝堂為自己保駕護航,實則他還要靠自己的暗中照拂。若是沒有自己把岑文本提起來,等到房玄齡退下後。
他必然會走到進退兩難的眾矢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