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大唐的家底(下)
這是大家心裡都清楚的,若是算上大唐這些年開拓的疆域,這個數量,翻上幾倍也不成問題。
可現實的情況竟然才增長了幾成,數額還算到了擴張地區的土地和人口身上。
單從這些數字上,就能看出來,現在的世家大族的力量是何等恐懼,難怪他們敢肆無忌憚的對李世民下手,都是強橫的實力在背後支撐啊!
李言忽然想到什麼,連忙來到一邊的資料架上,翻起當年李世民推行土地方面的改變所施行的政策。他即使不懂這些具體的步驟,也知道,在進行這些大舉措前。
一定會進行一項清丈土地的環節,這是盤整土地和人口必要不可少的步驟。只有切實了解到最真實的數據,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
這種改變,每一項都關係國計民生,無數百姓的生存,豈能大意?
可翻遍了檔案,也沒有看到一項關於清丈土地和人口的記述,李言心中震驚,這說明什麼?
說明朝庭的改制,根本就沒有去清丈土地?
回到坐位上,李言臉色已經變的無比的難看。他已經知道,這說明世家大族隱瞞的土地和人口數量實在太多了,所牽涉的利閃也太大,這項舉措,根本就無法形成決議。
國家一大半的實力,並不在朝庭手中,而在世家手中。
李言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僅從人口和土地的數量上來看,大唐這個公司,李氏只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分,另外百分之六十是在其他的股東手中,難怪他們可以隨意更換董事長。
李言又開始翻看關於科舉這項扼制世家大族在官場上勢力膨脹的利器,經過了一個多時辰的翻閱資料,李言的心更涼了。
大唐雖然有了科舉,且每隔三年舉辦一次,可並沒有真正得已落實,徒有其形,而沒有真正發揮他為國選士的作用,反而成了世家大族的子弟進入官場的一道方便之門。
以前大唐的官員,主要的是採取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靠的也是朝中官員的推薦,然後直接進入官場。換湯不換藥,講究的是出身,是門蔭。
出身不好的,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朝堂。
前隋雖然開創出了科舉這項有力的舉措,可也因此得罪了世家,連王朝都沒有保住。
而李世民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把科舉重新抬了出來,卻已經不再是煬帝時的科舉了。而是只保留了一個形式,科舉的主持之權,都在世家官員手中。
李世民能爭取到的最大利益,就是科舉入仕抬高了世族子弟進入官員的門檻。以前只要出身世家,不管才學如何,都能入仕為官,可現在就不同了,至少要有才能。
多少也要有些才學,阻擋了一些世家子弟中的酒囊飯袋。
另外,一些頂級世家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竟爭力,也意識到自己家族的庸庸碌碌之徒進入官場,不但對家族沒什麼幫助,反而還會影響到家族的實力。
所以把一部份名額外放出去,吸納一些願意拜入豪門但具有真才實學的窮苦人家子弟,這些人經過他們的渠道進入官場,自然就是自家在權利場上的勢力。
現在的朝中大員中書侍郎馬周,就是通過這樣的渠道,進入官場上的。
後世都把馬周當做平民出身官員的案例,來體現唐朝科舉制度已經打破了門閥士族對官場的壟斷,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馬周雖然是從科場上走入官場的,卻實實在在的有強力靠山。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安康公主的門下,在進入官場的初期,更是屢次受到安康的保駕護航,這才得已走入李世民的視線。
之後,其乾淨的出身和背景,迅速被李世民看重,隨後加以培養,這才成了中書省的重臣。
而馬周的同科好友閔國器,卻因不願攀附權貴,而被官場多次打壓,屢試不第。最終受馬周的舉薦而進入李世民的視線,卻由於其背後沒有強力的靠山。
被發配至澤州,後來更被捲入反案,死在亂民之下。
在李言看來,閔國器的死,幾乎是必然的。
首先,閔國器性格灑脫無忌,為人狂放不羈,肆意妄為,不把朝庭規矩放在眼裡。雖然有才,卻不被朝中官員所喜,所以他和馬周的際遇完全不同。
馬周直入中書省,御前行走,在李世民身邊做事,深受李世民看重。
而閔國器卻被下放到澤州地方,說是培養,從另一個側面,也能說明,李世民也不怎麼喜歡此人。
其二,馬周已經沒看住,被溜到了李世民身邊,成為了攪亂世族利益的一個害群之馬。世家大族怎麼可能容忍再來一個性格再加怪張的閔國器呢?
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李世民得逞.
馬周打了世族一個措手不及,已然打草驚蛇,閔國器豈能復蹈復轍。在世族一旦有了準備的前提下,閔國器一個普通仕士,焉能翻得了天,這也是他運氣不好的地方。
最後,閔國器雖然是一個小人物,可機緣巧合下,已經被捲入了澤州反案,成了東宮和魏王府奪嫡的暴風旋渦中的一員,也成了皇家和世家關於科舉選仕博弈的棋子。
閔國器的死亡,是世家大族在向李世民宣告對世族對自家利益基本盤的強力維護。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閔國器都不可能成為第二個馬周。
世事就是這樣,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發了大財,第二個想故伎重施的人,就只能填坑了。
不過,隨著文字和書籍的普及,平民百姓掌握知識,這個群體也會越來越龐大。他們的利益訴求,終有一天會越來越大,成為李言推行科舉的助力。
待李言把承慶殿內關於國朝各項事務的資料都大致的過了一遍,已經過了整整一夜,外面的晨曦已漸白,李言對於大唐的真實情況,也已然掌握在胸。
王與馬,共天下!
果然不虛啊,要想真正的消除世家,把世家的權力收回朝庭,還任重而道遠。
世家大族占據了大唐大部份的土地和人口,這不僅意味著他們富可敵國,更多的還是依仗這些財富對官場權力的把控。
當然,這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兵權旁落。
李言瞳孔一縮,財權,官權,還有兵權,這其中,核心就是兵權。有了兵權為核心,李世民無論是在土地和人口,還是朝中官員上,都無法撼動其地位。
所謂的各項改變,也只是隔靴瘙癢而已。
『呼』
李言鬆了口氣,無論局勢有多艱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
如今李言已經處在皇帝的位置上,撥開了所有的雲霧,真實的了解到了這個國家面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呼之欲出嗎?
兵權,是一切權力的根本。
李言現在才明白,為什麼隋煬帝楊廣發甘冒奇險發動三場導致他亡國的征伐之舉,不是他不明白此舉的危脅,也不是他看不到這麼做會有什麼下場。
而是他知道,土地、人口、財富、官員、和兵權,已經結合成了一個猶如鋼筋沙子和水泥構建而成的混泥土樑柱,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牢牢的支撐著世家大族的所有一切。
土地和人口是基礎,朝堂和地方的官員權力是表相,真正把他們聯結在一起的,就是軍隊。
可該怎麼解決世家大族對軍隊的掌控呢?
李言知道,這些領域,時間久了,都會滋生出一些掌權者,誰也無法避免。可關鍵是,不能讓他們聯合起來,歷朝歷代,軍財政都要嚴格的分開。
軍頭世家,只能在軍中有力量。
無論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多大,都翻不了天。因為軍隊的調動,離不開朝堂文臣的認可,更離不開財政的支持,沒有了這兩樣,軍頭力量再大,也翻不了天。
而從政的,也只能在官場上,不管你的權力多大,有多少羽翼,只要手中沒有軍隊,面對皇權,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趴著。
隋唐時期的世家,因為南北朝時期朝庭力量的缺失和自己生存的需要,世家早已把這幾項權力擰合到了一塊,這一個個的世家大族,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一個個的小國家。
所以,解決世家的問題,也是需要把兵權、財權、官權分開,只要能分開,任何一個家族在任何一個領域的龐大,都左右不了全局,更威脅不到皇權。
李言想到這裡,豁然開朗,神情一震。
原來如此,楊廣三征高句麗,其實就是想斬斷世家大族在軍權這一塊兒的觸手。
隋唐的軍隊中,四品中郎將以上軍職者,由朝庭,或者說由皇帝決定。
五品及以下別將、參軍、校尉、旅率、隊正等大量的中基層軍職,則在世家大族的掌握中。
一隊五千人的衛府中,中郎將才一個人,加上副將也才兩三個。可大大小小的中基層將領就有好幾百人。幾衛兵馬聯合起來,也才設一個大將軍,兩個副職將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