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唯有不爭,才能不敗

  第1002章 唯有不爭,才能不敗

  雖說現在任務甩到了自己手上,不得不面對這個龐大的利益群體,可在方法上,卻也不是不能靈活一些。

  若是在自己地位穩固的情況下,即能享受帝王至高無上的威嚴,又能把坐龍椅帶來的負作用,那些煩瑣的政務給推出去,讓長工們去干那些髒活累活兒,不是更好嗎?

  人生在於享受

  享受八方來朝臣服跪拜的快感,享受人前顯聖帶來的心靈滿足,更享受鶯鶯艷艷的二八妙齡給自己帶來的人間美好。

  而不是把大好的青春,寶貴的年華,浪費在永無止境的勾心頭角和永遠處理不完的繁瑣政務上。

  是以李言暫時還不想失去李世民這個千古工頭兒.

  當然,偷懶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現實策略和上位者生存的需求。

  李言不是第一次做皇帝了,每個世界都是居於高位。

  久在上位的他知道,做為帝王,整個大唐的最高權力者,所有事務的最終負責人,在整個大唐。

  在大面上來說,他沒有敵人,只有非常配合和有限保留意見的臣子。

  自己要始終處在一個超然的地位,做好一個中正的裁決者,自己的任何意圖,都要通過在朝堂上的代理人來完成,而不是挽起袖子,以帝王之尊,親自下場博弈。

  李世民就是前車之鑑,親自下場推李治上位,結果呢?

  被滿朝臣子給頂了回來,弄得顏面掃地,沒有一點兒迴旋的餘地,帝王威嚴也大受影響,不得不捏著鼻子吃了這個鱉。

  若不是他命不久矣,非得大開殺戒,弄得血流成河,才能挽回天子丟失的面子。

  從大局上來說,李世民落到這個下場,根本原因也是因為親自下場和世家大族博弈,引起了世家的強烈反彈,自己一方的代理群體也極為不滿,失去了大部份臣子的支持。

  這才是天子遇難的根源,和隋煬帝的落難沒有多大區別。

  可見所謂的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也只不過是聽聽而已,違背了眾人的聖旨,和一張廢紙,也沒有什麼區別?

  李世民的遭遇,更是從一個側面,向他提醒了世家大族的難纏和可怕。對付這樣的敵人,一定要百倍的謹慎,李世民這樣的千古帝王尚且落得黯然收場的結果。

  自己在治國理政上和個人威望上,可是遠不如他的。

  李言自然要吸取教訓,不能一上來就暴露自己的企圖,從長計議。和世家的博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長年累月,急不得,李世民是時間有限,而自己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即然這樣,先做穩皇位,保存有用之身,不半道而崩,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這種職業,只要不是昏君,只要安然活著,坐在龍椅上,使得天下不陷入混亂,或者落入傀儡之手,就是對天下百姓最大的貢獻。自己壽命悠長,那些敵人,熬也熬死了。

  要想長久的活著,做為帝王,沒有態度,才是最好的態度。

  裁判就是裁判,代表了規矩,規矩本身是不能有偏向的,只能保持公正,超然其上。

  唯有不爭,才能不敗。

  自己的代理人一旦朝爭失敗,裁判也得認,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所有的人的認同和支持,默認你的高高在上。

  親自下場,就是違反了規矩。

  你不守規矩,那別人也不會守,直接把矛頭對準你這個裁判,也怪不了別人。雖然李言身有系統,不怕被暗算,可也不想每天去防著身邊的隨時出現的刺殺,徒的影響大唐世界的體驗感。

  對付世家大族,系統的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靠殺伐能解決的,隋煬帝時不惜玉石共焚,其實已經解決一大批頂級世家,五姓七望也沒有了當時的威勢。

  可那又怎麼樣?

  大唐建立的過程中,那些二流世家又填補了上來,天下依然還是那個樣子,世家依然把持著朝政,他們聯合起來,依然可以隨意的左右皇權,沒有半點兒改變。

  可見,僅靠殺人是沒用的,楊廣的方法也行不通,還得另闢蹊徑。從根本上瓦解世家存在的基礎,打破世家對人才的壟斷,這是世家擁有政權、軍權、財權的基礎。

  而這個過程中,世家大族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的維持自己的憂勢,必要的時候,可以更換帝王。

  後世的李治,就深刻的吸取了李世民的經驗,居於深宮,先是推出了長孫無忌,後來又推出了女帝。

  長孫無忌一朝得勢,過於自信,得意忘形,表面上是因為君權與相權相爭。實則是沖得太高,權勢太盛,引起了眾多世家的不滿,被群起而攻之,打落塵礙。

  而女帝十分聰慧,見長孫無忌這樣的資深重臣都沒好場,自然也學李治縮在背後,推出了來俊臣、周興、萬國俊、索元禮等酷吏給自己當狗,死命的和那些對手撕咬。

  萬不得已時,殺個一兩隻,還能收穫一波民心,何樂而不為.

  李言感嘆道,都是千年的狐狸,為自己設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火牆和充份的迴旋餘地。

  自己要學李治和女帝,不能學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李言暗是下定了決心。

  「母后放心。」

  李言當即表態道:「父皇親手打下了大唐帝國,又締造了貞觀盛世,為這個國家和百姓操勞了一生,如今還不到五十歲,兒臣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為父皇延壽,讓父皇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長孫無垢聽到李言的承諾,臉上露出安心的神色,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問什麼。

  李承乾長年在外,父子,母子之間的感情保持了幼年時的鮮度。不像李泰和李治一樣,這些年因為儲位之爭,早已生分,長孫無垢相信長子對自己和李世民的感情,並沒有改變。

  當然了,與其說相信,不如說是長孫無垢願意相信。在兩個次子漸漸疏遠的情況下,她十分珍惜這份失而復得的母子親情,所以在確定長子的真實身份後,就選擇了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

  長孫無垢對長子的感情最深,自然也是希望大局早定,兒子早早登基。

  丈夫和兒子都是自己最親的人,若是非要分出個輕重,那兒子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永遠也不會背叛自己。是以李言一說,長孫無垢就願意放下懷疑和戒心。

  哪怕兒子有一些隱晦的心思和算計,長孫無垢也願意全力配合。

  而丈夫,長孫無垢端莊的面容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這些年,李世民功成名就,早就不知道納了多少妃嬪,長孫無垢年過四旬,容顏漸老,不可避免的被冷落。雖然李世民依然尊重自己的妻子,卻沒有了那份夫妻間相濡以沫的心心相印。

  長孫無垢慈愛的看著氣質成穩的李言,心中大定,兒子做了皇帝,大局就穩定了下來,自己是太后,丈夫就是太上皇,都可以放心了。

  朝會散朝後,各大世家的臣子們神色凝重,沒有相互交談,紛紛出了長安城。

  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弘農楊氏、蘭陵蕭氏等世家大族在朝中的臣子們,向四面八方的祖宅而去。

  今日朝堂的變化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舊太太子的悍然回歸,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眾人要緊急商量一下後續的事態發展,以便決定自家的態度。

  韋挺更是一馬當先,覺得馬車太慢,直接騎了馬匹,叫上十幾個護衛,在當日晚間,就來到了眉縣東郊,見到了族叔韋德政。

  不及緩口氣,直接把朝中的變故一說,韋德政也是神情嚴肅了起來,眼神不斷變幻,腦中迅速思索起來。

  「叔父,現在該怎麼辦?」

  韋挺也感到事情有些失控,皺眉說道:「自貞觀三年定襄大戰後,太子出使突厥,一去就沒了蹤影。這才十六年了,眾人都以為他歿在草原上了,可誰曾想.」

  「能確定是本人嗎?」

  韋德政疑惑的問道:「當初他離開長安的時候,還只是個剛剛長大的孩子,這麼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他都待在哪裡,又是怎麼生活的,會不是別人假冒的?」

  韋挺想了想朝堂上情影,緩慢卻堅定的搖了搖頭,堅定的說道:「不可能,李承乾不是什麼阿貓阿狗,有皇上皇后,還有魏王吳王這些兄弟,還有房玄齡和張玄素、侯君集等親近臣子。」

  「今天在朝堂上相認,沒有任何人提出過異議,足見此人確是李承乾無異。」

  聽到這話,韋德政也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喃喃道:「這倒是,李世民命不久矣,傳位在即,若有半點疑惑,也不可能相認,讓皇位外流,看來我是多心了。」

  韋挺皺眉道:「此人早不回來,晚不回來,偏偏在這個關口上回來了,太巧合了,真了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這對於我們世家來說,是福是禍,真是未可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