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安芮欣飾演的是一個單親媽媽,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無依無靠,沉浮於人生百態之下。
歷經丈夫突然逝世,親戚朋友的冷眼旁觀,首先橫在她面前的便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因為自閉,學校認為她的孩子是個智障,入學會拖學校班級老師同學們的後腿,堅持不讓他入學。
當媽媽的沒辦法,帶著孩子輾轉各所學校,都是同樣的說法。
甚至於最後母子倆被逼著去了特殊學校,學校也不收這個孩子,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孩子並不是殘疾,並不符合入學的條件。
這就是教育所暴露出來的弊端,學校原本是啟蒙孩子,激發孩子天賦的地方,可現如今卻成了攀比,滿足私慾的地方。
好不容易解決了孩子讀書的問題,媽媽開始為了生計奔波,在周圍人的幫助下母子倆的日子終於有了好轉。
年輕的媽媽也遇到了知冷知熱,疼她的人,一切都開始往明朗的方向發展。
觀眾本以為能松下一口氣,卻沒想到劇情突然急轉而下。
那個同媽媽示好的男人雖然不介意她有孩子,卻對孩子的狀況有些膈應。
而真正使得兩人徹底宣告破裂的卻是男人的家屬,他們不認同男人找一個已經結過婚的女人,更不認同這個女人還帶著一個拖油瓶。
男人希望媽媽能夠放棄這個孩子,告訴她他們以後還會有別的孩子,媽媽卻怎麼也不願意為此捨棄自己的骨肉。
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孩子卻也因為這件事情再一次受到傷害越發自閉。
媽媽愧疚不已,從那之後即便再有男人對她示好,也不曾再心動過。
當真是應了安芮欣在路演時說的那句話:對於媽媽而言,孩子是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如果連媽媽都放棄了孩子,那孩子在這世上還有什麼能依靠?
至始至終,媽媽都不曾捨棄兒子,嫌棄過兒子,用自己的愛一點一點融化掉兒子身上的那塊堅冰。
兒子一點一點長大,媽媽也在變老。
媽媽不願離開兒子,兒子卻在長大之後漸漸有了自己的圈子,開始學會離開家去遙遠的地方打拼自己的事業。
影片最後的結局也很是催淚,長大的兒子就跟風箏一樣,哪怕飛得再高,再遠,手中的那根線到底還是留在了媽媽的手上。
不復年輕時候漂亮窈窕的媽媽與著急趕回家跟媽媽團聚的兒子兩兩相望,溫情一笑。
最後的最後,後期還無可救藥的文藝了一把,在大屏幕上打下了一行字。
「於我而言,您對我的愛就像浩瀚大海上那一簇簇浮動的亮光,指引我在汪洋大海中找到方向。」
這是當初《浮光》發出第一張海報時,列印在海報上面的字,如今被拿來用在影片末尾倒也相得益彰。
這一串字淡去之後,緊接著又浮出了另外一串字。
「謹以此片送給全天下的父母,方便的話,看完這部片子,請回家擁抱一下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聲感謝。相信我,那將會是他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陪伴是最溫暖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