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秘訣

  第一次合作真正意義的港島警匪題材,蘇澤受益良多,親身體會兒子憧憬場面感覺無比奇妙。【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什麼是類型片?

  在蘇澤看來就是在某種特定電影類型上,電影工作者通過反覆試驗積累出大量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運用在實際拍攝當中、降低試錯的成本,形成可以反覆生產的流水線產品。

  熟能生巧!

  比如說公路片,經過大量實驗,編劇發現最有效的人物關係設置就兩個人,一個是沒頭腦,另一個叫不高興。

  把兩人裝進一個車裡,不用怎麼設計劇情都會很好看,看看《泰囧》《唐探》甚至是得奧斯卡的《綠皮書》,基本都是一個套路。

  這就是前人積累下來的類型片經驗,後人直接模彷就可以,省時省力,童叟無欺。

  港產警匪為什麼拍得好,說白了就是早年拍得多。機位怎麼運動,演員怎麼走位,爆破怎麼設置,環境如何配合……

  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案,就是靠經驗堆出來。你這樣拍,觀眾爽了,你那樣拍,刺激不到觀眾,久而久之拍警匪片的這些導演就知道怎麼拍可以讓觀眾一直爽,也就是俗稱的全程無尿點。

  也解釋蘇澤很長時間的某種困惑,為什麼內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就是拍不好呢?

  這些所謂的經驗都是可以用錢解決的,把人家這套班底搬過來也就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最不好解決的其實是另一個問題:美學體系。

  旺角、油麻地、九龍城寨、五彩斑斕的燈牌、小巴、輪渡……

  聚集著蠱惑仔的大排檔、臥底天台、長長的階梯、逼仄的樓房、昏暗偏綠的走廊燈光、需要拉門的老式電梯、骯髒的後巷……

  這才是港產警匪片的很重要的視覺元素。

  讓人感覺犯罪能在這些地方滋生,你覺得特別對,不僅因為導演很會拍,還有就是你的大腦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只要看到這些元素就覺得味道對了。

  地勢差很重要!

  這是林超賢總結的一句話。

  因為警匪片裡面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追逐戲,而追逐戲要拍出花來,就需要藉助地勢差,讓主角上躥下跳。

  為什麼韓國當年能直接照抄港島模式,甚至後期有些片青出於藍?

  很關鍵原因是首爾也是天然不平坦的大都市,很多洞都是建在小山坡上,再加上極不規整高矮不一的民居,讓導演拍追逐戲大有可為。

  相反內地一線城市除地鐵和商業樓能耍耍花樣,其他除直線跑還是直線跑,沒意思。

  所以看看重慶。

  蘇澤覺得不是說內地導演不會拍警匪片,而是目前內地導演還沒有在這個類型上形成足夠大的規模。

  很難叫不出幾個擅長拍警匪類型的導演,你說五百,到現在也只有一部白夜追兇。

  猩玉坤?嚴格說是犯罪題材,基本沒有火爆場面,都是反應社會問題,所以容易得獎,但票房始終不太高。

  當然這種題材內地風險太大,港島很多經驗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加上雙方的美學風格不能完全兼容。

  比如你現在拍一群匪徒在陸家嘴槍戰搶銀行,觀眾會信?

  搞笑的吧!

  說到底缺乏現實邏輯的支撐,事實上港島也沒有所謂悍匪當街搶銀行,但長期灌輸導致觀眾已經習慣性相信了?

  經過這次合作,蘇澤確定單純模彷百分百就是死路一條!

  警匪片是一個需要文化背景和現實邏輯雙支撐的類型。這幾年很多新導演拍的警匪犯罪類型,十部有九部是在模彷殺人回憶。

  結果往往是東施笑顰,因為人家本土很多元素不能直接套用到咱們的語境裡,最後拍出來讓人看著特別假。

  蘇澤覺得未來理想的大陸警匪片,應該是導演在自己的家鄉深度挖掘各種元素,並將他融入到自己的電影裡。

  近些年除了重慶,東北也是犯罪懸疑的重要取景地,當年無證之罪蘇澤很喜歡,算是把地域元素髮揮到最極致的,沒有之一。

  特別是對冰雪天的運用,對人物狀態的把握,對場景的美術設置,就是讓觀眾覺得特別有質感,特別真。

  人家導演就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還有人生大事,雖然不是警匪題材,但道理一樣,如果劉江江不是當地人,如果沒有十幾年從事殯葬行業採訪經驗,莫三妹根本立不住。

  還有同類票房最高的誤殺,導演是馬來人,雖然在泰國拍,但文化基本差不多,因為導演的成長曆程和環境讓他對這些元素天然有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

  兩次合作讓蘇澤對於港島電影有種深刻體會,很多東西不能用語言形容,那是種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聯繫。

  從最開始的喋血雙雄和英雄本色來說,這種借著警察和匪徒身份的對立,但是又賦予他們某種情感的聯繫,來凸顯矛盾情節很高級。

  所謂警察和匪徒就是一種殼而已,只要是對立的就可以,可以是警察與匪徒、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子女、上司與下屬……

  都算是對立的身份,只不過警察和匪徒是最強烈之一,矛盾無法調和,加上各種火爆場面融入其中,觀眾才會樂此不疲。

  這種強烈身份對立,再安插一種相互聯繫的情感,戲劇矛盾就出來。

  假如換成什麼大國博弈或者國際風雲,打死港島導演都拍不出來!

  反倒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細膩又柔軟的情感最擅長,畢竟港島太小了,人和人都擠在一起,當年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場地都沒場地。

  只能想盡辦法利用資源,所以本地導演拍的電影往往都是聚焦到一個人或者一個小集體裡面,及格的就是所謂類型片。

  厲害的就是方寸之間見天地。

  目前為止,蘇澤最欣賞的就是他們的敏感,那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獨特歷史和地位成長中不自然的就會關注到城市中的人,關注到他們的情感。

  拍出來的底層小人物最好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