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差別

  曾經蘇澤也有一個疑問:明明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什麼這些電影卻執著的將鏡頭對準底層?

  是否導演只是為討好外國評委,而故意只去展現貧困落後的一面呢?

  投其所好?

  譁眾取寵?

  後來逐漸明白,所謂文章憎命達,拍攝達官貴人的故事難免顯得膚淺和單薄,甚至矯情。記住本站域名

  因為對於一個劇本來說, 矛盾點設置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引發矛盾,就必須製造壓力,沒有什麼壓力是比生存壓力更加嚴重的。

  比如去年贏得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窮人身上很容易營造出生存壓力的氛圍。但在富人身上,這種營造則顯得比較困難, 他們的苦難看起來更像是吃飽撐得無病呻吟。

  而他們真正困境要麼涉及政治, 要麼涉及經濟, 甚至很多灰色領域,很難過審不說,其中涉及的複雜問題也超出很多象牙塔中的電影學者們的認知範疇。

  這種事全世界都一樣,不只是國產電影。

  跟陳剛也討論過,很多中戲北影科班導演畢業,上來信誓旦旦要拍文藝片,基本全是沙漠、大雪、卡車、孤獨而落魄的男人,放蕩卻純真的女人……

  各種無病呻吟。

  看看人家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聶隱娘這種電影,就是西方電影人十輩子都拍不出來。

  你能給世界展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得獎。如果衝著拿獎去拍片,你的電影就low了。

  奧斯卡也一樣,21年無依之地大蕭條下失去家園人們的生活……19年綠皮書種族主義……月光男孩毒品、同性戀。

  16年聚焦醜聞……08老無所依毒品、犯罪、兇殺。

  07年無間行者黑社會臥底警局……06年撞車種族、偷渡、犯罪、警察腐敗。

  蘇澤喝口啤酒,他贊同的答案是我們拍出西方人拍不出來的東西。因為他們並不懂東方,只看過被翻譯過的華夏。

  那裡有政治正確,有共產的理性,有唯物的價值, 有封建遺留的氣質……

  這些東西都是西方電影走過百多年還沒接觸的東西, 可這些東西有東方的靈魂,有東方的過去和現在,東方人普遍的執著,普遍指向生存狀態……

  他們想看就是這些,這些具有躁動的人和躁動的事件所映射的,一種讓他們感受到味道的東西。

  透過這些,仿佛能感受到一種心理上的獵奇和倖存者偏差,用一種不可名狀的詞去為東方打上一種符合西方理解的標籤。

  就像西方爭著搶著給你貼無人權的標籤,你卻不能將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去翻譯給他們?

  拉條子和樹先生,不僅是億萬農村人的真實寫照,更是存在於我們身邊,他們雖處在社會的底層,但也有自己對生活的嚮往。

  有著自己的價值取向,但人性的醜惡以及生活的殘酷將他們的夢無情擊碎,致使他們徹底精神崩潰。

  畢竟普通人的生活大多數時候是髒、亂、差,有幾個人活在小時代?

  時間來到九月底,今年金雞入圍提名終於出爐,一個勺子不出意外入圍四項提名,成為本屆最閃亮的崽。

  蘇澤也如願以償提名最佳新人, 孔雪早就蓄勢待發,消息剛出來各種水軍造勢,什麼金雞金馬最強新人……雙料提名……中戲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一度登上熱搜!

  以前大一大二陳剛站在講台場景不在,每次表演課都到中戲小舞台,學生排練各種話劇,小的幾人一組,自由組合。

  大的十幾人,分成兩大組PK,最後大四畢業大戲全員參戰,誰都不能逃避。

  這段時間蘇澤化身編導,帶著張瑜丁峰胡劍鋒胡蕾趙雲成等人排練話劇,終於體會到站在舞台和面對鏡頭的不同。

  話劇和影視劇最大不同就是視覺觀感,根源在於場地。

  戲劇擁有上千年歷史,話劇作為分支經歷上百年發展。可過去這麼多年,形式基本沒有太大改變。

  看話劇的時候,觀眾絕大多數還是要坐在台下,距離舞台有一段距離。

  正是這幾十米的距離,會讓感染力被嚴重削弱,這就對演員提出一個要求:從動作到語氣,表演必須誇張。

  只有這樣演員的情緒,才能夠準確傳遞給遠在台下的觀眾。就像同樣都是賽車,有的車設計出來就是為速度,有的車則是為越野。

  而水平越高的人,想要突破往往也更為困難。能夠將舞台和鏡頭影兩種體系融合突破的人,真的不多。

  比如陳建兵、程道明、段奕宏、濮存昕、梁冠華、宋丹丹……

  每個都是大腕!

  經過這段時間舞台表演,蘇澤親身體會到舞台的魅力,也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大腕明明已經功成名就,為什麼還辛辛苦苦演話劇?

  一個字:

  爽!

  假如拍電影,演員必須要接受的一個事情就是被人打斷情緒。想想你吃著火鍋唱著歌,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咔!

  然後導演過來說:夾的菜不對啊、動作這麼做視覺效果更好啊,我們再來一條。

  對作品來說,這是很有必要。可是對演員來說,是不是有種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憋屈?

  而上台表演不用再擔心與演戲無關的問題,可以完全沉浸在角色中,享受戲裡的悲歡離合,享受完全融入一個角色。

  而且話劇要演很多場,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繹中,會讓演員對角色有更深的理解。這份沉浸感和滿足感,才是演員選擇話劇的關鍵。

  演員也是一份職業,有人為名利,當然也會有人選擇內心最真實的渴望,享受站在舞台面對觀眾的互動,沉迷提升演技的成就感,這就是舞台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喜歡說:演話劇讓演技突飛猛進?

  在蘇澤看來,其實因果倒置了。因為喜歡話劇的演員,往往都是對表演有著強烈的熱愛。

  他們願意花費更多時間去琢磨一個角色,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純粹的享受這份屬於演員的樂趣。

  即使沒有話劇,他們也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演繹出更多讓人驚艷的角色。

  因為他們是演員,不是明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