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科室當中,兒科堪稱地獄級別的科室。
別看每天都跟小孩打交道,但對醫生而言,頗為棘手。
一名醫生若是能夠在兒科做得風生水起,前途不亞於外科大拿。
兒科牽扯的學問太多了。
首先,小孩有個頭疼腦熱,都會朝醫院跑,病人基數龐大,即使在天華醫院,也存在兒科醫生不足的情況。
其次,孩童因為年齡緣故,無法表達自己的病痛,哪個地方不舒服也說不出來,體內的器官發育不夠健全,有許多禁忌之處,檢查用藥都得小心謹慎。倘若你數學不過關,千萬不能去兒科,一個劑量換算就逼得你整天掉頭髮。
另外,如果說急診外科就像是一個喧鬧的集市,那麼兒科就像是十幾個集市湊在一塊。
急診外科的病區至少是安靜的,但兒科每時每刻都會面臨「哇哇哇」的高分貝噪音。
還有,兒科也是最容易產生醫鬧的科室。成年人不會因為自己有個頭疼腦熱,失去理智,胡攪蠻纏,但成年人會因為舐犢情深,見不得子女有任何委屈。孩子生病,家長的神經特別脆弱,有時候因為醫護人員的一個眼神,往往會引發一場戰爭。
當然,兒科不受待見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兒科醫生沒錢。
有個笑話,兩名工作了三年的住院醫,在食堂吃飯時聊天。
「兄弟,你是哪個科室的?」
「急診,你呢?」
「兒科。」
隨後,兩個人抱頭痛哭。
這便是當下醫院的鄙視鏈,兒科和急診都處於邊緣地帶,主動當兒科醫生的沒幾個,大部分都是走投無路,硬著頭皮、含著淚花接受這個崗位。
兒科分為新生兒科,小兒內科,小兒外科等部門,秦楊負責小兒內科。
她與同事相處,雷厲風行,面對小病人宛如慈眉善目的女菩薩。
秦楊搬了個椅子,坐在趙原的身後,見趙原有條不紊地給病人檢查,下醫囑,不時地會點點頭。
秦楊知道趙原的水平,沒有將他當成普通的住院醫看待。
有幾個住院醫,實習一個多月,就開始輪科的?
趙原有一個習慣比較好,能不做的檢查,通過體格檢查判斷,儘量減少檢查,能不用藥的情況下儘量不用藥,利用物理方法處理。
按照道理,趙原是干外科的,性格應該像是謝長天那種整天黑著臉。
趙原來到兒科,整天臉上掛笑,讓人看著就舒服。
普通兒科病人的病情相對集中,但不少得的是病毒性感冒,有輕微傳染性,因此醫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
很多人帶著孩子到醫院看病,發現醫生也在生病,會暗自腹誹。其實,醫生哪裡想要生病,儘管戴著口罩,注意個人衛生與防護,但在病毒肆虐的高發期,難免還是會被傳染,這個時候又不能下崗,只能堅持在崗。
這個季節正好是兒科大規模爆發病情的時候,如果換做一般人,早就忙得不知所措,但趙原表現得鎮定、自如,讓秦楊覺得非常驚訝。
下午三點,一個還在哺乳期的女子抱著嬰兒走入。
女子的神色憔悴,懷中的嬰兒倒是挺乖巧、安靜,閉著眼睛似乎在睡覺。
「大夫,我女兒從一個月前開始便便就帶血絲,在縣醫院和市醫院都做了檢查、治療,都沒有好轉。」
趙原走過去從女子手中接過孩子,孩子很敏感,離開女子的懷抱,就哇哇哇的哭起來。
秦楊以為趙原會手足無措,沒想到趙原輕輕地拍背,沒幾下功夫,女嬰就安靜下來。
女子微微驚訝,「天華醫院的醫生果然厲害,我女兒平時認生,誰也抱不走,沒想到現在這麼乖巧。」
秦楊之所以驚訝,因為她知道趙原還沒有畢業,沒有當過父母,如何知道安撫嬰兒?
趙原一邊擠眉弄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邊給孩子做體格檢查,「之前做過什麼檢查沒?」
女子連忙將報告單拿出來。
趙原結束檢查,將孩子送回女子的懷中,又研究了一番之前醫院的病例和報告單。
女子見趙原眉頭緊鎖,「病情很嚴重嗎?」
趙原朝秦楊看了一眼,秦楊將報告拿到手中研究,大致對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比起之前那些病人,這個病人的難度就大很多了。
正當秦楊以為趙原沒法解決時。
趙原開始給病人解釋病情。
「並不是很嚴重,只是治療起來需要費心和花功夫。」
「小孩是由牛奶蛋白過敏引發的腸炎,在臨床上誤診率很高。」
聽到趙原給出的結論,一旁的秦楊微微點頭。
女子瞪大眼睛,「我家一直都在母乳餵養,沒有喝牛奶啊!」
趙原耐心解釋,「牛奶蛋白並非指的是牛奶,母乳裡面也會含有這種元素。」
女子微微一怔,「那我注意一點,近期不吃牛奶製品是否就可以了?」
趙原瞧出女子打算母乳餵養,搖頭道,「短期忌口來不及,必須要忌口兩到三個月。暫時吃胺基酸奶粉,等忌口兩個月之後,再用母乳餵養。」
「不用做檢查了嗎?」女子驚訝地望著趙原。
趙原對著顯示器噼里啪啦地瘋狂輸出,道,「不用!給你開點胺基酸奶粉,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胺基酸奶粉也稱為「無敏配方」,無敏是指所含的成分不會引起任何過敏的可能,主要適用於牛奶過敏或多種食物蛋白過敏的飲食治療。
女子拿著單子,連聲道謝,抱著孩子,轉身離開。
丈夫在外面等待,接過孩子,放入推車,「怎麼樣?」
「醫生說,不用吃藥,不用檢查,吃一個月胺基酸奶粉。」女子輕鬆笑道。
丈夫如釋重負,「遇到一個好醫生了啊。」
對父母而言,就怕嬰兒做很多檢查,吃很多藥。因為嬰兒太脆弱了,經不起折騰。
秦楊暗嘆了口氣,趙原能得到常院長的賞識,還是有真本事的。
門診是經驗活,即使理論學得再好,到了實戰仍是會出現偏差。
自己帶的幾個醫學生,雖然都不錯,但剛開始接診的時候,哪個不是手忙腳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