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不可調和

  儘管道格-莫里斯強烈地反對,並不惜以辭職的方式來表達抗議,但這並不能影響維旺迪的態度。

  儘管維旺迪也和絕大多數多元化的大型集團公司一樣,喜歡投資「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但對於那些已經註定成為「不良資產」的子公司,維旺迪卻是絲毫不會講半點情面,冷血無比。

  就像北方暴雪和雪樂山一樣,當維旺迪決定榨乾旗下一家子公司最後一絲價值的時候,根本不會在乎這家公司的未來會如何,只在乎它能夠在短時間內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

  很快,維旺迪的管理層就派出了一支談判團隊,與【量子娛樂】進行接觸,就股權置換一事展開談判。

  雙方在大的方向上很快達成了一致,都同意以現金加股權的方式完成這一筆交易,但分歧卻也不小。

  維旺迪希望在交易中儘可能加重「股權置換」的比例,減少現金的比重,同時,對於【量子娛樂】提出的報價也表達了不滿,認為環球音樂集團和【量子音樂】的「市值」應該大致相當。

  若是按照這樣的方案,每百分之一的環球股份,就能換到百分之一的【量子音樂】股份。

  再加上維旺迪要求的,現金交易的比例不得高於四分之一,假如按照這樣的條件達成協議,維旺迪手中,百分之四十一多一點的環球股份,立刻就會變成百分之三十的【量子音樂】的股份,再加上數十億美元的現金。

  除此之外,維旺迪還拒絕了羅傑提出的,將B類股份加入交易當中的提議,要求在這一筆交易當中,每一股【量子音樂】的股份,都必須是具備完整投票權的A類股份。

  同時,對於完成這筆交易之後,維旺迪在【量子音樂】董事會內擁有的席位數量,雙方也有很大的分歧。

  這樣的方案,【量子娛樂】當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將樂隊四人看做四個不同的個體,並且將四人名下對應的【量子娛樂】股份份額轉換成【量子音樂】股份份額,在勞倫斯兄妹入股之後,股份最多的羅傑,手中的股權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三十。

  讓維旺迪成為【量子音樂】的第一大股東?

  無論是樂隊,還是以盧西恩-格蘭奇為首的,【量子娛樂】的一眾高層,都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提議。

  自從北方暴雪和雪樂山兩起事件之後,無論是在業內還是圈外,維旺迪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樣。

  【量子娛樂】又不缺錢,自然不願意讓維旺迪對自家的公司有過多的話語權進行干涉。

  維旺迪模式下,從短期來看,對於維旺迪自身確實是有利的。

  不斷收購一家又一家的優質公司,然後趴在它們身上吸血。

  至於因此而引起的內部矛盾、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等等一系列問題,維旺迪壓根不在乎。

  就算這些公司造血能力下降了,大不了一腳踹開,轉手賣掉,或者乾脆讓這家公司破產。

  大多數情況下,在這最後的「清算」過程中,維旺迪還可以再賺上一筆。

  這種模式對維旺迪來說沒有任何的問題,至少,除了名聲上的損失之外,維旺迪可以獲得實打實的利益。

  至於說名聲可能會影響長遠利益這一點,可能的變數太多了,並不總是會生效,事實上,如果將「最賺錢的企業」排一個排行榜,榜單前列的公司,在其所在的領域內,名聲大多好不到哪去。

  但對於被維旺迪投資入股的那些小公司而言,卻很容易演變成一場災難。

  在能夠持續盈利,或者至少持續推高股價的時候倒還沒什麼,維旺迪不但很少干涉子公司的經營,同時還會提供必要的資金以及渠道資源,例如幾年前的環球音樂集團。

  但一旦面臨困境,尤其是看上去比較麻煩的困境,維旺迪的第一選擇絕對不是出手幫忙,而是抽身走人!

  這,就會導致這些被維旺迪投資的公司,並沒有得到一個真正有力的靠山,反而會極大的降低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原本能夠渡過的難關,結果因為母公司拋售股份套現的動作引起其它投資者的不安,只能走向破產,這種例子,在維旺迪過去十多年的併購史上是很常見的,最著名的莫過於雪樂山。

  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維旺迪是一個這麼差勁的投資者,那些公司為什麼還要接受維旺迪的投資,並讓出至關重要的話語權?

  原因很簡單,就像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那個一樣。

  每一家公司,都認為自己會是下一個環球音樂集團,而不是被無情拋棄的雪樂山。

  ——儘管現在環球也到了即將被維旺迪拋棄的時候。

  而且,像【量子音樂】這樣,一路走來,極少出現資金上的困境的公司,無論在哪一個行業,都是不太常見的。

  對於許多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卻受限於資金,不得不延緩發展腳步的小公司,乃至於已經成型的大公司來說,為了獲取急缺的發展資金,也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事實上,任何一家風投機構的融資條件,都不會比維旺迪更好。

  除非公司的創始人能夠像「白手起家」的比爾-蓋茨一樣,有一個IBM董事的老娘。

  當然,對於那些不缺錢,也不需要依賴維旺迪所掌握的渠道資源的公司來說,拒絕維旺迪,是一個十分正常且理智的選擇。

  恰好,【量子娛樂】就不缺錢,也不缺乏唱片業所需要的各種渠道資源。

  光是百代唱片的遺產,就足夠讓【量子音樂】花上十年的時間去消化。

  再加上勞倫斯兄妹的入股,使得【量子音樂】在不可描述的層面上,也算是有了靠山。

  雖然這個靠山不那麼穩固,但終歸有和沒有,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概念。

  即便是維旺迪手握著對己方至關重要的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量子娛樂】仍然有對維旺迪說「不」的底氣。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場談判並不會因為這些分歧而中斷。

  儘管雙方的分歧很大,但卻也有著合作的基礎。

  維旺迪不願意在「已經註定沉淪」的環球音樂集團身上繼續投注資源,而是將它當成了下一個雪樂山,期望在環球倒下之前,利用手中的籌碼,儘可能地撈取利益。

  如果不考慮雙方之間的「恩怨」,單純站在一名投資者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放棄環球,以【量子音樂】取而代之,那麼後者無疑將具備極高的投資價值。

  或許唯一的缺點就是【量子音樂】的股權太過於集中,並且看上去沒有擴大流通盤的想法。

  這就使得作為一名投資者,維旺迪即便得到了【量子音樂】的部分股份,也只能享受分紅,而無法對公司的經營決策進行過多的干涉。

  不過,在【量子音樂】漂亮的財務報表面前,這些並不是問題。

  儘管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不會對市場公開,但維旺迪依然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從側面估算出【量子音樂】的收入。

  不算過去一年內,與環球開戰導致的損失,MAD唱片時代,從2005年起,這家公司每年的營收都在十億美以上,並且保持著每年數億美元的增長。

  至於成本和利潤,外人很難準確的評估,但若是按照環球自身的情況來推斷,稅前利潤至少也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間。

  而在完成了對百代唱片的併購之後,新成立的【量子音樂】,在營收、利潤方面,更是有了一個飛躍性的提升。

  儘管羅傑自己的【Darkness】樂隊減少了在演藝事業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但泰勒-斯威夫特的崛起卻足以彌補上這一塊的市場空白。

  再加上諸如賈斯汀-比伯等定位為「青春偶像」的明星逐漸走紅,雖然在咖位和格調上顯得有些沒逼格,但吸金能力卻是絲毫不遜色半分。

  依照維旺迪收集到的資料來推斷,如果不是在與環球的惡性競爭中投入了巨額的資源,同時承受了極大的損失,過去一年裡,單單只是泰勒-斯威夫特一人,就能為【量子音樂】帶來超過三十億美元的收入。

  當然,這只是收入,還要扣除掉成本、稅款,以及向泰勒和她的團隊所支付的分成等等,剩下的才是利潤。

  但任誰都想像得到,這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這樣一家盈利能力出色的公司,是無論哪一個投資者,都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的。

  哪怕僅僅只是吃分紅,只要能安安穩穩地將這筆分紅吃進肚子裡邊,那也是相當美味的。

  而對於【量子娛樂】來講,順利地完成對環球音樂集團的併購,不但可以彌補這段時間以來,雙方種種惡性競爭之下,對自身造成的巨大損失,同時還可以藉助環球的「遺產」,使得【量子音樂】一舉超越索尼和華納,成為名副其實的唱片業第一巨頭。

  想要做到這一點,維旺迪手中所掌握的股份,就是最大的阻礙。

  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

  除了「共同的目標」之外,【量子娛樂】和維旺迪之間,還因為環球,彼此都對對方有所忌憚。

  維旺迪擔心自己手中的環球股份打了水漂,畢竟,除了【量子娛樂】之外,再也找不到有能力吃下、又願意接手這批股份的下家了。

  華納唱片仍然沒有從接連不斷的動盪中緩過氣來,衰落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

  哪怕是個外行都看得出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角色站出來挽回局面,華納將在未來數年之內,成為下一個百代唱片。

  索尼的經營狀況倒是不錯,在不斷侵蝕華納的市場份額的同時,還借著【量子娛樂】與環球音樂集團開戰的機會,從兩者口中奪取了不少的資源。

  在環球的「黑金」醜聞爆發之後,就有不少的明星選擇跳槽去了索尼。

  但索尼最大的問題是,它背後的東家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尖端科技領域,或者至少也是和「科技」沾點邊的東西,例如幾年前的BD/HD藍光DVD格式標準之爭。

  至於唱片業,從來都不是索尼集團的業務核心。

  確切地說,索尼集團對索尼唱片足夠重視,但卻更加重視他們的科技產品。

  無論是索尼-BMG唱片,還是索尼-哥倫比亞影業,歸根結底,還是為索尼的DVD、CD、MP3等一系列產品服務,而不是反過來。

  因此,無論是在唱片業,還是在好萊塢,索尼旗下的公司雖然都坐到了巨頭的位置,但排名卻都靠後,並且沒有太多向前的野心。

  這樣的一家公司,顯然是不會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吃進維旺迪手中的環球股份的。

  並且,若是沒有索尼集團的支持,單靠索尼-BMG本身,也拿不出足夠的交換籌碼來。

  若是將目光局限在唱片業本身,願意買下這些股份,並且有足夠支付能力的潛在買家只有一個【量子娛樂】,這是後者最大的優勢。

  如果不想讓這些股份爛在手裡,維旺迪只能硬著頭皮,和【量子娛樂】繼續談下去。

  而站在【量子娛樂】的角度,同樣也有必須要吃下這批股份的理由。

  同時,【量子娛樂】內部也存在一種擔心:萬一談判破裂,維旺迪破罐破摔之下,乾脆不管不顧,直接讓環球音樂集團拖著【量子音樂】一起去死,這可就要出大麻煩了。

  雖然說,從過去數十年裡維旺迪的行事作風來看,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低,但【量子娛樂】卻是不敢冒這個風險。

  為了這場戰爭,【量子娛樂】已經付出了一百多億美元,直接和間接的損失相加,也高達數十億美元,加起來就是超過兩百億美元。

  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量子娛樂】還要為此付出少則數十億,多則上百億美元的現金或者股份。

  這些錢,絕大多數,可都是來自於貸款!

  若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並獲取足夠分量的「戰利品」,單單只是巨額的債務,就足以讓【量子娛樂】跌入深淵。

  在有著共同目的,又彼此忌憚對方手中的籌碼的情況下,儘管雙方的分歧看上去有些不可調和,但談判卻是沒有半點中斷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