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機會?

  連續討論了一個多星期,總算是將【狂暴之路】計劃的大體方向確定了下來。

  演出的時間被確定在了明年的十二月中旬,連續進行兩天,樂隊將為此付出總計高達一億美元的預算,用於演出現場,以及宣傳方面的開支。

  提前一年多的時間開始籌備,看上去時間很是寬裕,但其實並非如此。

  單單只是為了那特殊的「戰車舞台」,向卡特彼勒公司下訂單,租賃十二輛卡特彼勒797型大型工程車,就需要大半年的時間進行調配和改裝。

  除此之外,邀請的嘉賓名單,也需要慎重地評估,並與符合範圍的歌手、樂隊溝通,調整檔期,這些都需要時間。

  不過這些瑣事自然有漢克的團隊,還有兩名經紀人去打理,不需要樂隊親力親為。

  但是,卻是有另一件事,很快就擺上了羅傑的辦公桌。

  「所以說,百代唱片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羅傑手中的文件,嚴格來說算不上是一份正式的報告,而是一條情報。

  百代唱片的董事會,正在與花旗銀行旗下的一家投資機構接觸,試圖兜售手中的股份,甩掉這個連年虧損的包袱。

  在羅傑的要求下,MAD唱片的高層一直對百代唱片保持著密切的關注,這種可能涉及東家轉手的大動作,必然是要第一時間通知羅傑的。

  「百代唱片從2001年起,已經連續五年虧損,幾次經營策略調整都沒有起到明顯的成效,反而財務負擔越來越重,維持不下去是遲早的事。」

  盧西恩-格蘭奇簡單分析了一下百代唱片的現狀,隨後道:「他們的母公司,【荊棘EMI(Thorn-EMI)】集團也不是特別有錢的大集團,只希望儘快甩脫這個負擔,對價格方面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卻要求收購方承擔百代唱片的債務。」

  在任何一個行業,往往有許多收購案,看上去涉及的資金不多,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比如說,華特迪士尼收購漫威,看上去只付出了42億美元,但同時接手的,還有漫威本身的巨額債務。

  若是算上這些債務,為了拿下漫威旗下五千多個漫畫角色的版權,迪士尼總共付出的代價高達上百億美元。

  百代唱片也同樣如此。

  或許【荊棘EMI】集團為了甩脫這個負擔,不打算在甩賣百代唱片的過程中賺多少錢。

  但既然是甩脫負擔,百代唱片本身的債務,【荊棘EMI】集團肯定是不願意繼續承擔下去的,必然要由買家接手。

  對於樂隊,或者對於MAD唱片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蛇吞象的操作難度很大,但若是成功,收益也是極為驚人的。

  「百代唱片現在的負債情況,調查清楚了嗎?」

  羅傑心裡有些猶豫。

  無論現在的百代再怎麼衰落,依然是全球唱片業內,最為頂級的唱片公司之一。

  若是能夠吃下這家廠牌,MAD唱片就可以藉助百代唱片的渠道資源,快速躋身一線大型廠牌的行列。

  但要蛇吞象,完整地拿下整個百代唱片,所付出的代價卻也不低。

  這不是願不願意,或者是否值得的問題,而是MAD唱片很有可能根本拿不出來這麼一大筆巨款。

  哪怕加上樂隊的輸血和高槓桿的負債,也未必足夠。

  更不要說,百代唱片內部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接手過來,也不是立刻就能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讓其從虧損轉為盈利的。

  要接手百代唱片,必然要做好虧損數年的準備。

  這筆錢,同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百代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公開的財務報表。」

  盧西恩-格蘭奇搖了搖頭,說道:「根據我們打探到的消息來看,百代的負債大約在五十到一百億美元之間。」

  聽到這個數字,羅傑立刻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念頭。

  原本,若是能夠完整地拿下百代唱片,無論是全球發行體系,還是版權庫,可以說都能輕鬆地搞定。

  前者自然不必多說,作為四大巨頭之一,哪怕是衰敗的巨頭,百代唱片的全球發行能力依然是業內頂尖水準。

  而音樂版權庫方面,單單只以數量而論,百代手中大約125萬首歌的版權,也堪稱是唱片業內數一數二的水準。

  唯有環球唱片,可以在這方面與百代一較高下。

  至於另外兩大巨頭,索尼-BMG手中歌曲版權的數量大約在75萬首,而華納則是80-90萬首之間。

  (註:2011年索尼收購了百代的版權部門之後,歌曲版權數量由75萬增長到200萬以上,從三大巨頭中墊底,直接變成第一。)

  猶豫了好一會,羅傑有些不甘心地問道:「你覺得,我們有沒有可能低價拿下百代?」

  「恕我直言,想要拿下百代,除了承擔它的負債之外,我們最少還要準備一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這還是沒有競爭者的前提下。」

  盧西恩-格蘭奇知道羅傑在想什麼,毫不猶豫地打消了羅傑不切實際的幻想,勸說道:「現實一點考慮,發行部門和版權部門,我們頂多只能拿下其一,至於製作和簽約部門,就不要多想了。」

  每一家唱片公司的內部結構都有所不同,但從大局上來看,都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最為重要的核心,無疑是版權、發行兩大板塊。

  前者是實實在在的資源,而後者,則是將資源變現的渠道。

  至於其它的製作部門、簽約部門等等,說重要也重要,但對於一家已經成熟的唱片公司來說,想要擴充起來,也不過是追加資金投入就能做到的事情。

  在羅傑的前世,索尼拿下百代的版權部門,花費了大約22億美元。

  而環球則是以12億英鎊的價格,將百代唱片除了版權部門以外的一切,全部收入囊中。

  總計三十多億美元的價格,當然不可能是百代唱片真實價值的體現。

  之所以會以如此低價出售,除了百代唱片的股東不願意繼續承擔這個連年虧損的包袱之外,百代唱片本身的債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羅傑思考了一會,開口問道:「公司的帳戶上,有多少可以調動的資金?」

  「今年的營收略高於去年,不過開銷也有所增長,盈利方面的增長不多,大致和去年持平。」

  盧西恩-格蘭奇回憶了一下,開口道:「截止到月初,公司的帳戶上大概有2.5億美元左右的現金,但是其中有1.4億左右,都已經有了明確的用途。實際可以調用的,只有一億零幾百萬。」

  MAD唱片的資金鍊,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比較健康的。

  不但負債不算高,而且每年的盈利不菲。

  不過,財務狀況健康是一回事,可以調動的資金,卻實在是算不上多。

  一億美元看上去不少,但要做什麼大動作,卻是連個零頭都不夠。

  還是得靠自己和樂隊想辦法弄一筆錢,再加上銀行貸款,才能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運作。

  羅傑腦海中剛剛冒出這個念頭,又聽盧西恩-格蘭奇開口了:「對了,還有一件事。」

  盧西恩-格蘭奇的語氣像是隨口一提,卻又顯得像是有什麼深意:「聽說布隆夫曼投資集團有意出售華納唱片,正在尋找下家。」

  華納唱片,和百代這個連年虧損,幾乎要跌落巨頭行列的廠牌不同。

  這是一家目前依然能夠穩定盈利,而且是巨額盈利的真正的巨頭廠牌。

  在2004年,時代華納將旗下的唱片業務剝離出來,將華納音樂集團(華納唱片)賣給了一家叫做【布隆夫曼】的投資集團。

  不過【布隆夫曼】似乎並不打算認真經營這家唱片公司,這起收購案只是一次典型的投機行為。

  簡而言之,【布隆夫曼】看準了時代華納調整產業重心的機會,低價買入華納唱片,然後待價而沽,準備高價賣出,從中賺取差額。

  這種低買高賣的行為,很少出現在這種大規模的併購案當中,但也並非沒有先例。

  事實上,在羅傑的前世,華納唱片也算是唱片業內的一朵奇葩。

  這個奇葩不是指它的經營策略,而是華納唱片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裡,連續換了好幾次東家。

  最早是在2004年,時代華納將其賣給【布隆夫曼】投資集團,然後在2007年,又轉手到另一家企業名下。

  在隨後的三年裡,華納唱片又連續三次轉手,最終又被時代華納給買了回去。

  但這還沒有結束,到2011年,時代華納又再一次將華納唱片剝離,賣給了一家名為【Access-Industries】的投資公司。

  這家公司的名氣不大,但卻投資了許多知名的品牌,例如阿里巴巴、亞馬遜、臉書、騰訊音樂等等。

  不過,雖然一直頻繁地轉手,內部人事動盪不斷發生,但華納唱片在經營上,卻是很詭異地仿佛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每年都能交出一份讓投資人十分滿意的財務報表。

  劇烈的人事動盪,不但沒有影響到華納唱片的經營,在唱片業內的地位上,雖然一直比不上財大氣粗的環球,和後來崛起的索尼,但華納卻也是一直能夠穩定住巨頭的地位,沒有像早期的RCA唱片、寶麗金,亦或是百代唱片那樣衰落下去。

  這件事,在唱片業內也算是一樁趣聞。

  聽了盧西恩-格蘭奇的話,羅傑只是點了點頭,隨口道:「華納的事也關注一下吧,不過重點還是放在百代那邊。」

  「我會讓人保持關注。」

  盧西恩-格蘭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至於資金的問題……」

  羅傑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打著。

  每當專注地思考一件事的時候,羅傑就會下意識地做出這個動作。

  沉默了好一會,羅傑開口道:「我和樂隊會想辦法解決一部分資金的問題,但銀行那邊也不能放鬆。雖然說貸款的事情是瑞克在負責,但他只能把握一下方向,具體的事情,還是要你們來做。」

  私底下里,關係比較親密的人,都是直接把理查森叫做「胖子」。

  但玩笑歸玩笑,在盧西恩-格蘭奇這些「員工」面前,還是要維持胖子的臉面的,「胖子」這個稱呼,多少有些不妥,還是叫名字更為合適。

  「如果採用高槓桿負債經營的話,資金鍊的壓力是否會過於沉重?」

  盧西恩-格蘭奇顯得有些擔憂:「資金鍊如果不夠健康,平時或許沒什麼事,但萬一遇到困難,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會大幅度的降低。」

  雖然沒有羅傑領先十幾年的見識,但盧西恩-格蘭奇畢竟是一個在唱片業內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精英,眼光肯定是有的。

  如今的唱片業內,看上去風平浪靜,但卻是暗流洶湧。

  盧西恩-格蘭奇早就預見到,在這表面的平靜之下,卻是山雨欲來。

  最多不出三年,就會釀成一股巨大的風暴,席捲整個唱片業。

  在這股風暴之中,能挺過去,甚至是火中取栗,趁勢崛起,自然是好事。

  但若是挺不過去,卻是萬事皆休。

  雖然說以盧西恩-格蘭奇的履歷,無論去哪,都不會說找不到工作,但像是MAD唱片這樣,董事會捨得放權,待遇又高的「東家」,卻是不太好找的。

  無論是於公於私,盧西恩-格蘭奇都不希望MAD唱片的經營出現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你不用擔心,我們有所考慮。」

  羅傑搖了搖頭,沒有在負債率的問題上多說什麼,岔開話題,說道:「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樂隊會向公司注資三十到四十億美元,再加上抵押貸款,從銀行籌集五十億美元左右。這筆錢,我希望能建立起不低於一百萬首歌的版權庫,以及初步建立起一套全球發行體系的框架。」

  News.Feed上市之後,股價的漲勢沒有幾年前的雅虎那麼誇張,但漲幅卻也不低。

  再過幾個月,羅傑手中的股票就會解禁,可以脫手套現。

  再加上上一批套現的資金,單單只是羅傑自己,就能拿出大約二三十億美元來。

  另外,樂隊名下的《美國達人秀》,也已經簽署了協議,賣給NBC電視台。

  這筆錢也有十幾億美元。

  雖然說注資之後,會導致羅傑和樂隊之間的股權份額發生變動,這還需要談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來。

  但不論談判的結果如何,這筆錢的用途已經,除了留下一小部分,比如一兩億美元的零頭,作為樂隊未來幾年的開銷預算,剩下的都會投入到MAD唱片當中,作為公司發展的資金使用。

  「我會加緊和銀行方面的接觸。」

  盧西恩-格蘭奇點了點頭,說道:「不過具體的貸款協議,還是要等到注資完成之後,再提交資料讓銀行評估,不然程序上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