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米拉也要加入?

  「歡迎,大衛。」

  羅傑朝大衛-勞倫斯打了個招呼,又看向旁邊的米拉,笑著說道:「好久不見,勞倫斯小姐。」

  羅傑和大衛之間很熟,但和他的妹妹就沒那麼熟了,只是見過幾次面,言語間相對也要謹慎一些。

  「叫我米拉就好。」

  米拉-勞倫斯的嘴角微微扯動了一下,看上去像是在微笑,但卻笑得很是詭異,甚至有些滲人。

  很顯然,米拉-勞倫斯不擅長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以至於連「微笑」這個基本的表情,都無法做到正常人的水準。

  「好吧,米拉,你還是第一次來這裡吧?」

  羅傑自動忽略了米拉-勞倫斯恐怖的可以直接拿去做恐怖片封面的笑臉,問道:「我和大衛打算喝點烈酒,你呢?來點咖啡或者果汁?」

  「嘿!我什麼時候說要跟你喝酒了?!」

  大衛-勞倫斯發出了抗議,跟羅傑喝酒?那簡直是找罪受!

  羅傑完全無視了大衛-勞倫斯的抗議,目光停留在米拉的身上。

  米拉-勞倫斯略微思考了片刻,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哥哥,輕聲開口道:「聽大衛說你們要慶祝《美國偶像》的成功,那麼我也喝點帶酒精的東西好了。太烈的我受不了,有香檳嗎?」

  大多數香檳的度數還沒有啤酒高,口感則要更好一些,比較受到女士們的青睞。

  一般需要喝酒的場合,優雅的淑女們總是會端起高腳杯,小口抿著香檳或是名貴的紅酒。

  當然,也有像安妮那樣,喜歡喝烈酒的女孩,不過像米拉-勞倫斯這樣出身的人,即使有這種愛好,所謂的「身份」也不允許她們這麼做。

  至少在非私下場合不會。

  「干型香檳可以嗎?」

  羅傑詢問了一句,見米拉-勞倫斯沒有反對,對一旁的蒂娜-林招了招手。

  後者立即會意,離開了客廳。

  片刻之後,蒂娜-林帶著兩名侍者,端著兩瓶酒返回。

  「這個香檳是前段時間發現的新牌子,價格稍微有些偏貴,不過我個人感覺比安邦內黑鑽還要好喝一些。」

  在侍者為客人倒酒的時候,羅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這瓶香檳的來歷,然後轉頭看向大衛-勞倫斯,像是炫耀一般地說道:「大衛,你來的可真巧,這瓶是我上周在拍賣會上買到的好東西,1928年的麥卡倫,花了我六十多萬美元。」

  一瓶價值幾十萬美元的酒,對在場的幾人來說,天天喝或許不一定捨得,但也絕對沒昂貴到值得炫耀的程度。

  但關鍵是,這種上了年份的好酒,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

  在威士忌的領域當中,麥卡倫不像那些大眾品牌,例如尊尼獲加、芝華士等等那麼有名。

  但在有錢人的圈子裡,這個創立於十九世紀的蘇格蘭品牌,卻是身份的象徵。

  甚至於有一種說法,麥卡倫就是威士忌酒中的勞斯萊斯。

  由於麥卡倫堅持純麥釀造,以及在裝瓶上市之前,放在傳統的雪莉酒桶中陳放至少五十年以上,使得該品牌非常受到嗜酒的富豪們的鐘愛。

  再加上不知是真的產量高不起來,還是為了保持品牌價值而刻意降低產量,麥卡倫系列的威士忌,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從這個角度來說,威士忌中的勞斯萊斯,至少從價格上是符合它的「身份」的。

  至今為止,威士忌酒類的拍賣成交價格記錄,就是由該品牌的某個限量系列所保持的,價格超過一百萬美元,都夠買一輛稍微便宜點的勞斯萊斯了。

  羅傑手中的這瓶,是55年系列中的一款,即在上市之前,就已經陳放了55年的時間。

  1928年指的當然不是裝瓶上市的年份,而是釀造完成後,裝入雪莉酒桶內儲存的年份。

  也就是說,這瓶酒的上市時間是1983年。

  麥卡倫系列的酒每一批產量都不高,少則兩三瓶,多的也不過百瓶左右,能夠保存下二十多年,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事情了。

  「1928年的麥卡倫?」

  大衛-勞倫斯立刻將剛才說的「不喝酒」拋到到後,露出一副興致勃勃的表情:「這可是好東西!快,給我來一杯!今天咱們不醉不歸!」

  這話當然是開玩笑,不提這時候喝醉是否合適的問題。

  大衛-勞倫斯的酒量本身就很不錯,羅傑更是變態級別,就這麼一瓶酒,想讓兩個人醉倒,那難度可真的不低。

  「這香檳確實不錯。」

  米拉-勞倫斯端起高腳杯,抿了一小口,輕輕點了點頭,問道:「這是什麼牌子的?我回去也讓人買點。」

  「玻爾科夫,法國貨。」

  羅傑回了一句,轉頭對蒂娜-林吩咐道:「叫人準備一箱香檳,一會給勞倫斯小姐帶走。」

  相較於有錢也難買到的麥卡倫威士忌,這種香檳雖然一瓶的價格高達上萬美元,但產量卻不算太低,很容易買到。

  送一箱出去,也不過是幾十萬美元,沒什麼捨不得的。

  哪怕僅僅只是勞倫斯這個姓氏,也絕對值得這個價值的禮物。

  大衛-勞倫斯也明白這點禮物對羅傑來說不算什麼,對米拉點點頭:「收下吧,羅傑不是外人,沒關係的。」

  「那就謝謝你了。」

  米拉-勞倫斯本打算拒絕,聽到大衛-勞倫斯的話,立刻改口道謝。

  兩兄妹雖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更多的時候,卻是和任何一對普通兄妹沒什麼區別。

  尤其是在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米拉-勞倫斯很懂得如何給自己的哥哥「長臉」。

  「對了,你們剛才說慶祝《美國偶像》的成功?」

  羅傑突然想起了什麼,疑惑地問道:「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嗎?」

  「海外版權賣出了一個漂亮的價格,這難道不值得慶祝一下嗎?!」

  大衛-勞倫斯表情十分的誇張,大聲道:「還是說你壓根不知道這事?」

  這麼大的事,羅傑當然不可能一無所知。

  儘管第一季還沒有結束,要到四月份才會決出最終的冠軍,但這並不影響海外版權的談判。

  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到談判中去,但最後達成協議的數字,若是沒有羅傑點頭,根本不可能通過。

  在第一季的決賽即將開始之前,幾個主要的海外市場,改編版權就紛紛賣了出去。

  英國地區的版權被BBC以4500萬英鎊的高價拿下,法國則被維旺迪集團旗下的【Canal+】以5500萬歐元的價格買走。

  甚至於太平洋對岸,也有一家芒果台,買走了大陸地區的版權,價格達到了一億軟妹幣。

  換算成美元,只有一千多萬,和歐洲市場比起來,顯得很不起眼。

  尤其是考慮到這個國家的人口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的兩倍。

  不過……誰都知道這片市場的「特色」,能賣到這個價格,已經算是出乎意料的驚喜了。

  畢竟,據羅傑所知,前世芒果台的那兩檔選秀節目,可是一毛錢的版權費都沒出,哪怕泰晤士電視台(PS:英國《流行偶像》版權方)動用了法律的武器,最終的結果依然是不了了之。

  咳……這個話題暫且跳過,總之能收到意料之外的錢,總歸是好事。

  在MAD唱片和大衛-勞倫斯的運作下,《美國偶像》海外改編版權的出售非常的順利。

  除了少數幾個價值不大的國家和地區,世界上絕大多數主要市場的改編版權都成功賣了出去,而且價格相對都不錯。

  大多數合約是使用購買方所在國的貨幣,會產生一系列的匯率和結算等問題,以當前的匯率來看,單單只是海外改編版權這一項,換算成美元,《美國偶像》的收入就能達到三億美元以上。

  當然了,這筆錢雖多,但卻是一錘子買賣。

  畢竟這些改編權協議都帶有排他性,而且年限最短的也有十年,再加上能賣出高價的地區,版權都已經賣了出去,剩下的都是版權保護較差,或者本身就沒什麼價值的市場,例如非洲、南美洲。

  基本上不太可能再靠賣改編版權賺到多少錢,可以說這就是唯一的一筆入帳了。

  要論長期收入,還是北美地區的《美國偶像》本身,更加重要一些。

  按照MAD唱片的報告,只要第一季的決賽,收視率不要比現在的最高收視率更低,到了第二季的時候,冠名、贊助、GG以及轉播權費用方面,MAD唱片有把握讓《美國偶像》第二季的盈利突破一億美元。

  羅傑前世就是《美國偶像》系列的忠實觀眾,雖然後邊有越拍越爛的嫌疑,但卻一直在追,對這部真人秀有足夠的了解。

  MAD唱片的預估,不但沒有任何的誇張,反而還過於保守了些。

  在羅傑的前世,這檔節目最巔峰的時期,僅僅一季,GG收入就達到了八億多美元,比超級碗還要恐怖得多。

  不過不管怎麼說,有一大筆收入,總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哪怕大衛-勞倫斯這個大投資人要拿走大頭,剩下的也要三支樂隊來分,分到每個樂隊手中,也有數千萬美元的巨款。

  不過這筆錢並不會直接拿出來給股東們分紅,而是會投入到MAD唱片中,以擴張公司的業務。

  畢竟,對MAD唱片而言,《美國偶像》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它能夠賺多少錢,而是能夠源源不斷地為公司提供優秀的新人歌手。

  有著《美國偶像》決賽圈的名氣打底,這些新人的質量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才能將《美國偶像》的粉絲轉化為這些選手的個人粉絲,源源不斷地為MAD唱片貢獻著腰包里的美鈔。

  這部分,可是完完全全由MAD獨享的收益,和其它投資人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也是MAD最大的利潤點所在。

  「海外版權?」

  羅傑點了點頭,「我知道,不過這點錢,不至於讓你親自跑一趟吧?」

  「這點錢」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不過確實也沒有必要讓大衛-勞倫斯專門上門一趟。

  更何況,還是帶著米拉-勞倫斯一起。

  顯然,這對兄妹有更重要的事找自己。

  「這個……」

  大衛-勞倫斯看了一眼旁邊的傭人,羅傑立即會意,對蒂娜-林說道:「你們先出去,順便把門關上。」

  等到不相干的人都離開了,羅傑才看向大衛-勞倫斯,好奇地問道:「什麼事這麼嚴肅?」

  「你上次跟我說的那件事。」

  大衛-勞倫斯放下了酒杯,很認真地說道:「我對這個項目很有興趣,但是細節方面,我有些別的想法。」

  大衛-勞倫斯指的是謀劃黑人天王手中那批版權的「項目」。

  用「投資」來形容,倒也勉強說得過去,畢竟這筆「投資」,要花掉的資金和精力,可一點都不少。

  在商人的眼裡,所有需要花費資金和時間來獲取收益的行為,都是商業投資項目。

  「說說看。」

  羅傑一聽大衛-勞倫斯的話,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擺出認真傾聽的姿勢。

  「我需要米拉也加入進來,她和索尼的關係很近,我需要米拉為我們提供競爭者的動向。」

  在去年大衛-勞倫斯決定投資羅傑的樂隊時,米拉-勞倫斯選擇了索尼的一個項目,並因此索尼唱片建立了不錯的交情,接連投資了數個索尼旗下的專輯項目,有虧有賺,但總體而言,盈利還是相當不錯的。

  大衛-勞倫斯毫不避諱這一點,開門見山地說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最大的競爭者就是那些島國人,我可不想謀劃了好幾年,最後被那些島國人搶先。」

  北美沒有「截胡」這個說法,不過大衛-勞倫斯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雖然島國人在北美處處受到排擠,但仗著背後幾家財團和華爾街的關係密切,再加上有著雄厚的資金作為後盾,勢力絕對不可小覷。

  有這麼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如果不能掌握對手的動向,也就意味著失去項目的主動權。

  這可不是一個精明的投資人所喜歡的事情。

  「米拉也要加入?」

  羅傑立刻就明白了,大衛-勞倫斯為什麼要帶著自己的妹妹前來拜訪。

  略微考慮了片刻,如果真的像大衛-勞倫斯所說,米拉-勞倫斯和索尼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又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話,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

  至於這一點是否可靠……

  羅傑並沒有傻到當面質疑這件事,而是準備通過其它的方式進行一番調查,再做決定。

  思考了一小會,羅傑很快就開口道:「出資的比例和各自負責的工作,我們過後再詳談。但是收益方面,我要占到百分之五十,這是我的底線。如果低於百分之五十,我無法向我的團隊交代。」

  羅傑一臉義正言辭的模樣,好像在這個項目背後,真的有一支龐大的團隊在為此運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