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目標確定

  芝加哥。

  北美的第三大城市,現實中的哥譚市。

  這是羅傑第二次來到芝加哥,和去年一樣,只是路過和短暫的停留。

  「這裡是匯總的資料,已經委託普華永道確認過真實性。」

  瑪格麗特早就等在了酒店裡,給羅傑送上厚厚的一個公文包。

  在之前的調查中,三家是各查各的,雖然也有一定的合作,但並不是全程都在一起做事。

  而在羅傑離開洛杉磯之前,三家調查到的結果匯總到了一起,並重新進行了確認,才得出了羅傑手上的這份資料。

  「幾個月不見,你好像瘦了點。」

  羅傑接過文件,一邊拆開,一邊問道:「瑞克和安妮那邊發過了嗎?」

  單從身材變化上來看,瑪格麗特這段時間的工作就很拼命。

  瑪格麗特點點頭:「發過了,他們看完會給你打電話。」

  「這麼多?」

  羅傑拆開公文包,感到有些頭疼。

  粗略翻了翻,至少上千頁A4紙,沉甸甸的,起碼有七八斤重。

  這得看到什麼時候去?

  「這裡。」

  瑪格麗特伸手抽出一份裝訂好的文件,說道:「這是關鍵數據的對比。」

  即使只是這些關鍵信息,也有上百頁。

  這種數據性的文件,不可能像是看小說一樣一目十行地掃過去,起碼得幾個小時才能讀完。

  而且其他資料也不能完全不看,至少也得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才能做出判斷。

  羅傑原本只是打算在芝加哥呆上兩三天就立刻回去,現在看起來,兩三天時間連這些資料都看不完。

  不過多呆幾天也不是什麼大事,在格萊美頒獎之前趕回洛杉磯就是了。

  「幫我約一下埃文和加里他們。」

  羅傑想了想,說道:「三天,不,五天之後見面談。」

  這些資料全部看完可能只需要三天,但只讀一遍得出的結論未必就是正確的。

  尤其是重要的細節上,必須反覆斟酌,五天能做出決定,已經算是很快的速度了。

  「好的。」

  瑪格麗特點點頭,問道:「還有什麼別的事嗎?」

  羅傑擺擺手,說道:「有事的話我會叫你。」

  頓了頓,又舉起手中的文件示意了一下,說道:「這些辛苦你了。」

  瑪格麗特笑了笑,沒有接話,說道:「我就在外面,有事叫一聲就好。」

  羅傑也沒在意,端著一杯冰水,專心看著手中的資料。

  資料的內容非常繁雜,除了基本的經營信息之外,還有各種帶有一定不確定性的報告,例如收購可行性報告等等。

  先是花費了幾個小時,看完了匯總的關鍵信息對比,然後又將目光落在其它文件上。

  撿起幾份粗略地翻了翻,羅傑才發現,這是普華永道等第三方機構給出的調查報告,每一頁上還都帶有負責人的親筆簽名。

  和太平洋對岸不同,雖然北美也承認公章的法律效力,但在習慣上,還是以手寫簽名為主。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責任落實到個人,而不會在出了問題之後,出現「不知道是誰蓋的章」這種奇葩的情況。

  雖然明知瑪格麗特不會在這些文件上造假,羅傑仍然將每一份文件都仔細地看過一遍。

  根據隨手記錄下來的數據略做對比,立刻就確認了文件的可靠性。

  這個過程花去了整整三天,然後羅傑才開始根據幾項最為關鍵的指標,逐項為三家公司做出評判。

  在這個過程中,羅傑設計了一套很簡單明了的體系。

  即針對每一項進行打分,最後總分相加,如果哪一個公司的得分最高,首選目標自然就是它。

  而這個計分項目,在羅傑的劃分中也簡單明了。

  固定資產、過去三年內的收入、經營成本、債務、五年以上的長期合約、收購執行難度以及預期花費、是否需要改組、收購完成後留下或遣散各部門員工的可行性及成本。

  一共八項。

  這八項里可以包含一家唱片公司,或者說任何商業公司的絕大多數硬指標。

  例如發行能力,就被拆分開來,自有的零售店算在固定資產里,經銷商渠道算在長期合約和員工成本中。

  例如EI唱片,主要的渠道來源是華納唱片的支持,而沒有任何長期合約的約束。

  如果在收購完成之後,華納不肯再提供任何發行上的支持,那麼得到這家公司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之後,EI唱片首先被排除在外。

  雖然EI唱片的優勢很明顯,但本質上依然是一家受到華納控制的公司,哪怕從華納唱片手中得到它的股權,也擺脫不了對方的控制。

  樂隊自己開公司,可不是為了繼續受唱片公司盤剝的,自然不可能再去考慮EI唱片。

  而剩下的兩家洛杉磯的唱片公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至少都是獨立的公司,在經銷商方面的發行渠道,也有十年以上的長期合約作為保障。

  儘管都是浮動式的條款,但就算是五大巨頭,也不可能讓經銷商簽下一份非浮動條款的長期合約。

  羅傑和胖子、安妮通過電話交換了意見之後達成一致,兩家都可以考慮,但首選是陽光海岸娛樂。

  事實上,在羅傑的評價之中,RS唱片和陽光海岸的得分差不多。

  但後者是上市公司,資料的可靠性要更高一些。

  前者是非上市公司,外人無法拿到最詳盡、最準確的資料,哪怕是多管齊下地去收集,得到的資料也包含了很多例如「負債1200-2500萬美元之間」的模糊數據。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靠性和可控性,自然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因素之一。

  …………

  「我們提議選陽光海岸的原因很簡單。」

  酒店的會議室里,羅傑強調著這家公司的優勢:「這大半年來股市不景氣,陽光海岸的市值現在只有6500萬美元,就算是溢價的方式,我們買下它最多也只需要8000萬美元,比RS唱片至少便宜了三分之一!」

  自從2000年上半年納斯達克崩盤之後,北美經濟低迷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雖然沒有再出現股災式的大崩盤,但整體的走勢依然是一路走低。

  幾個月前還值7000萬美元的陽光海岸,現在的價值就只剩下了6500萬美元,縮水近十分之一。

  要知道,這才僅僅只過去了幾個月時間。

  與之相應地,或許是因為經過了一個年末結算的緣故,其負債從2200萬美元減少到了2100萬美元,雖然只少了區區100萬,但多少也能省下來一些。

  「但是這家公司最近五年都處於虧損。」

  加里-貝爾還是更加看好RS唱片:「雖然每年都只虧幾百萬美元,但這也是錢。而RS唱片每年都有幾百萬美元的盈利。」

  一來一回,相差就在千萬美元級別,這還僅僅只是一年。

  兩家公司相差的價值,幾年的盈利差就賺回來了。

  在加里-貝爾看來,這筆交易無疑是很划算的。

  「我們注資之後必然要大幅調整現有的業務,討論過去的盈利能力沒有意義。」

  埃文-泰勒開口道:「《美國偶像》只要能做起來,足以確保這家公司能賺錢,所以我覺得RS唱片的優勢不能算是優勢。」

  埃文-泰勒並沒有提靠三支樂隊自己的專輯賺錢的事。

  開唱片公司當老闆,可不是為了壓榨自己的。

  按照三支樂隊之間的默契,樂隊自己的專輯賺多少都歸樂隊所有,公司只收取少量的抽成以維持發行成本。

  如果說將三支樂隊的專輯收入全部算在公司里,舉個極端點的例子,【金屬猴子】樂隊的專輯在某一年裡產生了虧損,而【A】樂隊的專輯則在同一年裡賺了1億美元。

  結果賺的錢還要大家平分,埃文-泰勒他們肯定會產生不滿,遲早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鬧出矛盾來,合作開公司反而會成為一件壞事。

  畢竟,三支樂隊雖然咖位差不多,但賺錢能力和咖位卻不是完全劃等號的。

  至於唱片公司的利潤,和其它任何一家主流唱片公司一樣,去挖掘、培養新人,然後趴在他們身上吸血。

  至於新人怎麼來……

  不是還有《美國偶像》嗎?

  「而且陽光海岸的北美發行能力是三家公司里最強的。」

  羅傑強調道:「它和包括百事達在內的近一百家經銷商有長期合約,單單只是剩餘合約期限還有十年以上的,就有72家。」

  對於一張專輯來說,願意鋪貨的經銷商數量越多,自然越容易拿到更高的銷量。

  如果一座城市裡只有一家零售店賣某張專輯,它的質量再怎麼好,銷量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歌迷願不願意穿越大半個城市去買一張CD是一回事,關鍵是覆蓋面太小的話,歌迷甚至都不知道該去哪裡找。

  總不可能在GG上貼上每一家零售店的地址吧?這得占去多少版面?都夠印出一本宣傳手冊了,哪怕是純GG的報紙,也不會接這樣的GG。

  「那海外發行呢?」

  加里-貝爾又提出了RS唱片的另一大優勢:「陽光海岸可沒有海外發行能力。」

  「海外發行不可控因素太多。」

  羅傑搖搖頭,又拿出當初說服理查森的那套說辭來。

  爭論了片刻,加里-貝爾無奈道:「好吧,你說服我了。」

  「那我們就這麼定了。」

  埃文-泰勒開口道:「就選陽光海岸,至於具體的操作,讓專業人士去做,我們只管掏錢。」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點眾人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全才,除了愛迪生那個掛B。

  幾支樂隊所有人擅長的都是搖滾音樂,而不是商業。

  以羅傑三人為例,就算是最擅長商業運作的胖子,也只是懂些皮毛,真叫他去操作一宗上億美元的收購案,這胖子也玩不轉。

  把握一下大的方向還行,至於具體的操作,肯定是要找其他人來做的。

  「普華永道有這方面的服務。」

  羅傑提議道:「收購操作以代理人為主,普華永道做技術支持和財務監督。」

  普華永道的收費雖然昂貴,但無論是能力、服務、或是信譽,都值得信任。

  一旦收購成功,普華永道也會成為唱片公司的財務監督和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