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狗仔一如既往地瘋狂,羅傑幾人從一下飛機,就被狗仔纏上了。
而在太平洋另一端,二十世紀娛樂和環球唱片聯合起來,早早地將「一億專輯總銷量」的口號打了出去。
雖然實際的銷量還差一些,但誰都知道,最多不超過一個月,這個口號就會變成真的。
北美唱片業協會、IFPI等銷量認證組織,也在收到了大筆的申請費之後,緊急開始對樂隊的唱片銷量進行確認和審核。
在有了這樣一件堪稱「核武器」的王牌在手,交付公關團隊的經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追加了一筆資金。
在原有的基礎上,二十世紀娛樂、環球唱片分別掏出了100萬美元,樂隊又額外追加了300萬美元,將總預算推上了1500萬美元的天價。
對於非四大,或者說三大通獎的公關來說,1500萬美元堪稱恐怖。
——最佳新人雖然也是通獎之一,但分量實際上還不如稍微重要點的分類獎項。
指望一座留聲機,賺回1500萬美元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世紀娛樂和環球唱片也不是來做慈善的,自然不可能無限制地投入。
尤其是環球,對於環球唱片這個發行方來說,格萊美能夠為樂隊帶來多少粉絲,多少名氣,都是毫無意義的。
能為《黑色》專輯帶來多少銷量,如何控制投入,這才是環球唱片唯一在意的事。
二十世紀娛樂考慮得更多一些,比如格萊美對樂隊名氣加持之下,後邊的幾張專輯會有多少銷量增長等等,這些收入,二十世紀娛樂是可以分享到的,但同樣也不會毫無節制地砸錢進去。
這筆預算中,至少有900萬美元,都是樂隊自己掏的腰包,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確保能夠獲獎。
投入太高,《黑色》專輯虧錢?
羅傑三人壓根不在乎。
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一座留聲機能夠為樂隊帶來多少粉絲?
這都是可以切切實實轉化為收入的。
對於明星而言,粉絲數量和粉絲粘度就是最重要的基礎,其它什麼都是虛的。
粉絲越多,名氣越大,樂隊未來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只要有足夠多的死忠粉絲,音樂節或者其它演出的出場費就可以喊出高價,GG代言的費用也會相應上漲。
就連自己做巡演,門票都可以賣得更貴一些。
和這些潛在的收入相比起來,在格萊美上投入數以百萬計的公關費用,絕對是值得的。
依照羅傑前世的記憶,到了後世,粉絲甚至都成了一門生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在精準地定位和推廣之下,甚至能夠精確到花一百萬美元可以買來多少個粉絲的程度。
這不是所謂的【流量明星】那種弄虛作假的數據,而是真實的粉絲數量。
一個普通粉絲能貢獻多少消費、死忠粉絲又能貢獻多少,這些數據也是可以切切實實計算出來的。
不過即使到了二十年後,能做到這一步的明星,或者娛樂公司,也是極少數。
而在這個年代,更多的,還是較為粗放式的經營和宣傳。
格萊美具有投票權的會員足足有兩萬多名,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投票。
而且在投票選擇上也有限制,搖滾雖然是一個大類,但實際會在這個分類投票的會員數量也就一半左右。
而再去掉那些選票要留給自己、朋友的會員,可供公關的選擇範圍就更小了。
但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了爭奪數千名會員手中的選票,樂隊所僱傭的公關團隊,從進入十二月,就開始了瘋狂的電話轟炸。
「你好,奧本先生。我是帕妮絲,我們在上周見過面的,您還記得嗎?」
坐在辦公室里,帕妮絲-格里芬正在打著不知道第幾個電話。
儘管由於隔著電話,滔滔不絕說了一整天的緣故,嗓子非常的難受,但帕妮絲-格里芬的語氣依然和撥通第一個電話時一模一樣,每一個音調都像是經過最標準的處理,帶有極強的親和力:「我們給您的《黑色》專輯您聽過了嗎?這張專輯真的很出色,您應該儘快聽一下。」
「什麼?您沒有播放設備?抱歉,這是我們的工作失誤。您現在在家嗎?我馬上派人給您送去最新的CD播放器。」
哪怕是隔著電話,帕妮絲-格里芬的臉上依然帶著極具親和力的微笑:「不,當然不會收費,這是我們為您收聽《黑色》專輯提供的設備,不用收費。等您什麼時候不用了,再還給我們就是,這完全符合格萊美的規定。」
「好的,我馬上就派人去,很快就到。」
掛掉電話,帕妮絲-格里芬對旁邊的工作人員說道:「去倉庫提一台家用CD機,送給哈里森-奧本。地址?地址在電話簿里,這還要我給你找嗎?!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去幹活!」
衝著工作人員發了一通脾氣,將一整天積鬱下來的脾氣發泄掉之後,帕妮絲-格里芬整理了一下頭髮,臉上又掛上最標準的微笑,撥通了下一個號碼:「您好……」
像帕妮絲-格里芬這樣,不斷撥打電話,轟炸一個個會員通訊錄的,在整個團隊中足足有二十個人。
這些人的任務,就是不斷給每一個會員撥打電話,要求對方去聽《黑色》專輯、為《黑色》專輯投票。
公關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複雜。
必須要掌握好其中的尺度,既不能越界,以免適得其反,又不能太過保守,否則公關的效果幾乎等於沒有。
而且根據會員的影響力不同,送出的「禮物」也有所區別。
如果給每一個會員都送上最昂貴的黑膠唱片機和頂級環繞音響設備,哪怕是世界首富,也經不起這樣的開銷。
按照會員對投票權的影響力不同,公關團隊經過大量的調研,將格萊美會員分為了不同的等級。
在沒有價值的會員上不會浪費任何時間和精力,而根據會員的影響力、拉票成功的可能性不同,又會制訂不同的公關策略。
比如說那些沒有任何影響力,只有自己手中選票的會員,無論是送出禮物的價值,還是花費的時間、精力,都要低很多。
例如在送上的禮物中,就是嚴格遵守格萊美規定的普通香檳、數十美元的工藝品、CD唱片、以及價值不超過二百美元的播放設備。
而對那些具備強大影響力,幾個電話就能拉來數百張選票的核心評委,公關團隊做的工作就要多得多。
除了打擦邊球的名貴香檳、訂製工藝品、豪華黑膠唱片和昂貴的播放設備以外,公關團隊還為極少數影響力巨大的評委量身定做了特別的公關策略,以求滿足每一個人的「特殊」要求。
像是【A】樂隊為了討好某個核心評委,繞了幾個大圈子,通過羅傑,將西奧多簽約的亨利-戈麥斯送到那位評委下榻的酒店中,就屬於這一類。
當然,值得這麼大費周章的,也只有極少數影響力巨大的評委。
除了正常的公關之外,各種各樣的交易,在頒獎季也是層出不窮。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A想要搖滾類的獎項,B想要流行類的獎項,兩方就很有可能達成合作,我號召我的朋友給你投票,你號召朋友給我投票等等。
羅傑三人和【A】樂隊,就達成了這方面的默契,【A】樂隊拿走最佳搖滾樂隊,羅傑三人拿走搖滾類的其它獎項。
除了私底下的公關、交易之外,各大音樂類,甚至泛娛樂類媒體,也成了每一個對格萊美留聲機有野心的樂隊、歌手爭奪角逐的舞台。
如《公告牌》、《音樂人》等雜誌,在頒獎季時都會對其主要版面明碼標價,這在圈內已經是半公開的事情了。
像是史蒂文-蒙哥馬利這樣的大牌樂評人,更是頒獎季被爭奪拉攏的焦點人物。
媒體上的宣傳更加直接,沒有半點花巧,全部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一份份精美的禮物送進評委、會員的家中,一場場拉票派對不斷開始舉辦。
《公告牌》、《音樂人》等雜誌上,紛紛出現了吹捧《黑色》專輯的軟文。
而在開出一張80萬美元的支票之後,史蒂文-蒙哥馬利也親自撰寫了一篇長評,對《黑色》專輯大唱讚歌。
雖然是以樂評家身份兩次獲得普立茲獎的「頭牌」,但樂評家的收入和那些當紅歌手,樂隊完全沒法比。
80萬美元,幾乎抵得上史蒂文-蒙哥馬利半年的收入了,當然不會僅僅只是為了這一篇長評。
從十二月到明年一月底投票截止,在史蒂文-蒙哥馬利的專欄中,每隔一周,就會出現一篇和《黑色》專輯有關的文章。
從整張專輯,到專輯中的每一首歌,都會拉出來吹捧一遍。
不僅僅只是一個史蒂文-蒙哥馬利,在公關團隊進行甄選之後,總共有數十名具備相當名氣和影響力的樂評人,都收下了樂隊開出的支票。
按照知名度、影響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價格從數萬美元到數十萬美元不等。
除了吹捧《黑色》之外,對於那些具備一定競爭力的敵人,也會不遺餘力地攻擊。
從作品本身,到樂隊某一名成員過去的污點,都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僅僅只是在媒體上的花費,就高達500萬美元,占去了總公關預算的三分之一。
忙碌的不僅僅只是以洛杉磯為中心的公關團隊,以及二十世紀娛樂、環球唱片的公關部門。
遠在歐洲的羅傑,也在錄製《朋克聖經》的間隙,親自站出來為《黑色》專輯搖旗吶喊。
雖然由於個人喜好的原因,羅傑對媒體天然就有一種排斥感,但作為一個明星,羅傑並不會將這種排斥感表現出來,在需要的時候,也絕對不會放過每一個宣傳的機會。
在《黑色》專輯登錄英國之前的周末,羅傑接受了BBC電視台的採訪。
儘管BBC的影響力主要局限於歐洲,但格萊美的會員也並非僅僅只在北美,定居歐洲的也不在少數。
「《黑色》專輯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它還原了搖滾的本質。搖滾是一種純粹的、情緒化的音樂,它代表的是一種精神理念,而不是單純的音樂流派。我們希望通過《黑色》專輯,能夠讓人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思考。」
羅傑在BBC的節目上侃侃而談,顯得自信無比。
但在私底下,羅傑對兩名隊友說的話卻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精神理念?那玩意就是扯淡。我們出專輯的目的就是圈錢,賺名氣。這個世界怎麼樣,和我們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當然,這番話羅傑也只會在私底下說說。
不管樂隊如何解釋,媒體如何解讀,在一片忙碌中,從《希望》到《黑色》的數張唱片,正式登陸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