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掉電話,羅傑打開電子郵箱。
剔除掉無用的GG之外,剩下的郵件大多是尋常的問候。
在這個年代的北美,許多人依舊保留有寫信的習慣。
當然,電子郵件代替了幾乎絕大多數的手寫信,尤其是在年輕人中。
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這一點讓羅傑很不適應,每一次打開電子郵件,都有一大堆信要回。
不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下來,有空的時候會挑著回幾封。
——和太平洋對岸不同的是,這邊很多人寫信的時候,對回信的期望值並不高。有回覆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
至於回復的快慢,更是無所謂的事,隔上幾個月再回都沒關係,反正重要的事肯定是會打電話的。
吉姆、加里、麥可老師、艾琳、克萊爾、伊芙……
近一個月沒有查看郵箱,幾乎每一個熟悉一點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發過郵件。
大多數是尋常的問候,比如說艾琳就分享了一些生活中的瑣事,然後隱晦地表達了思念。
這個女孩,在沒有醉酒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地容易害羞,哪怕是隔著網絡。
也有一些不算重要的正事。
比如說克萊爾的郵件,就是詢問樂隊最近是否需要用到對方的專欄做宣傳。
——當初約定的三次免費宣傳機會,在《怪胎》專輯上就用掉了兩次,還剩下最後一次。
按照羅傑的想法,《希望》專輯的上市,肯定是要用掉這次宣傳機會的。
不過具體什麼時候讓對方履行約定,還要和唱片方商議過後再決定。
專輯上市還有至少大半個月的時間,沒有必要急著回復,羅傑隨手做了一個標記,然後繼續看向後邊的郵件。
或是回復幾句,或是直接關掉。
時不時在筆記本上做一下記錄。
一封封郵件看過去,看到末尾的時候,羅傑看到了一個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V。
維羅妮卡-喬伊斯。
女孩的姓,和【金屬猴子】樂隊吉他手的名字一樣。
一個披著酒紅色短髮的少女臉孔浮現在羅傑面前,這個時候羅傑才想起來,兩人已經一年多沒有聯繫過了。
準確地說,除了羅傑剛剛來到紐約的時候,兩人就再無聯繫。
偶爾想起來的時候,羅傑會讓人送一份樂隊的新唱片到1969旅館,不過大部分時間裡壓根想不起來。
看了一眼發郵件的時間,是半個月前。
郵件的內容並不長,羅傑很快就看完了。
大致的意思,是說女孩加入了Darkness樂隊的粉絲團,收到了樂隊寄去的簽名唱片和海報。
然後表達了一番對樂隊的支持和問候云云。
最後在郵件的末尾,女孩表示,她依然更喜歡流行音樂和鄉村音樂,Darkness是她唯一喜歡的搖滾樂隊。
「第一個粉絲……」
羅傑回想起剛剛來到紐約,住在汽車旅館的那段日子。
考慮了片刻,羅傑回復了一封公式化的郵件,表達了感謝。
然後給瑪格麗特發去一封郵件,讓對方記得,在《希望》專輯製作完成之後,給維羅妮卡寄一份樂隊的簽名唱片。
並且以後樂隊每出一張唱片就送一份沒簽名的普通版。
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粉絲,羅傑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應該得到和其它粉絲不一樣的待遇。
至於艹粉什麼的還是免了。
那個牛仔一樣的女孩,在羅傑看來就像是鄰家小妹一樣,壓根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
雖然果兒們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粉絲,但性質卻完全不同。
…………
回復完郵件之後,羅傑開始做第三張專輯《A&B》的項目計劃書。
雖然樂隊休假了,但羅傑卻不會讓自己無所事事地一直休息。
在事業上升期,每分每秒的時間都很重要,不容浪費。
第一件事,是列出歌單,然後分類。
如果依照原版,硬搖滾/重金屬類別的單曲是最多的,有五首。
其次是朋克或朋克的衍生風格,一共四首。
一首迷幻搖滾,一首鄉村搖滾。
最後一首是流行搖滾,或者說流行單曲更合適一些,搖滾的元素所占的比重很低,肯定要做出大改。
風格混搭到這種程度的專輯,在整個搖滾的歷史中都不多見。
或者說,也很少有樂隊會嘗試這麼多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羅傑考慮了片刻,決定在大部分的單曲上不做太複雜的修改,直接照搬原版。
唯一一首要改變較多的,就是那首流行搖滾單曲。
《Tattoo》。
這首歌在前世,曾在2007年打入公告牌單曲榜前十,並獲得六個國家和地區的白金認證。
來自《美國偶像》第六季冠軍,喬丁-斯帕克斯。
一位混血黑人女歌手,也是《美國偶像》年齡最小的冠軍。
和這檔節目的多數勝出者一樣,喬丁-斯帕克斯的外表並不出色,但卻擁有非常驚人的歌唱功底。
這位是流行歌手,在她的歌里有一些搖滾元素,但本質上還是流行,沒有必要多做介紹。
回到《Tattoo》本身。
這是羅傑所存下的,為數不多的,更應該被分類為【流行】而不是【搖滾】的單曲。
在那塊U盤超過五千首歌里,這樣的歌還不到五十首,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國語或者粵語。
《Tattoo》被放進U盤唯一的理由,是因為它代表著羅傑的一段回憶。
不過已經換了一個世界,過去的事情也沒有必要再提起。
思考了片刻,羅傑做出了決定,不對曲風做出顛覆性的變化,僅僅只將它改編成流行搖滾。
這件工作沒有必要著急,羅傑首先對每一首歌希望達成什麼樣的效果,做出了詳細的描述。
由於這是一張混搭專輯,羅傑不可能像之前的專輯一樣,只要求一個整體的風格。
比如說《希望》專輯,羅傑就在初版的計劃書中提到,這張專輯的整體風格應該是壓抑的黑暗風。
但具體到每一首歌,羅傑就沒有提。
但這樣的方法,在《A&B》專輯中是行不通的。
這張專輯壓根沒有所謂的整體。
確定十二首歌的風格、特點以及特殊細節上的要求之後,羅傑開始了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是將十二首歌分成兩個部分。
儘管黑膠唱片未必會發行,但磁帶在這個年代,還是具備相當市場的,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國家,肯定要發行磁帶版本。
這樣一來,專輯肯定要分為A、B兩面。
通常情況下,A、B面分歌,首先考慮的是時長,要保證兩邊的總時長大致相當,起碼也不能差得太多。
其次是風格,每一面儘量風格統一。
不過由於這張專輯本身的問題,這一點直接被羅傑丟到一邊,不做考慮。
綜合考量之後,羅傑將其中一首朋克,和五首硬搖滾/重金屬放在了一起,作為A面,六首歌的總長度大約是23分鐘多一點。
而另外六首,總長度差一點25分鐘,兩邊總時長相差大約1分半左右。
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數字,略微拉長A面專輯兩首歌之間的間隔,兩邊的總時長就會大體一致。
而在CD版本中,兩首歌之間的間隔縮短一些,專輯的總時長大約就在48分鐘左右。
相較於大多數專輯來說,這個時長都是偏長了。
比如說老式的黑膠唱片,容納總量就是每面23分鐘,加起來46分鐘。
不過對於CD唱片來說,這一點不存在任何問題。
一張CD光碟最多可以容納70-80分鐘的音頻,考慮到數據安全等問題,一般認為65分鐘以內比較保險。
這也遠遠超過了48分鐘的需要。
至於磁帶……其實磁帶的容量是要遠遠超過CD的。
不是按時長,而是按大小。
普通的錄音磁帶容量高達2.4-4GB,錄上幾十個小時的歌都夠了,壓根不存在不夠的問題。
不過,總時長偏長,所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錄製難度的增加。
越長的單曲,錄製起來就越容易出錯。
而在《A&B》專輯中,單單是超過六分鐘長度的歌就有兩首。
這也是最困難的兩首歌。
考慮到《希望》專輯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羅傑特意在計劃書中做出了標註。
希望在準備《A&B》專輯的過程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宣傳活動,以便確保項目能夠如期進行。
在這張專輯上,羅傑要求至少有一百天左右的製作周期,其中單是排練和錄音,預計就要用去十到十一周。
超長的周期,所面臨的就是成本的增加,無論是製作團隊的薪水,還是場地、設備,都是用的時間越長就越燒錢。
這方面不是羅傑所擅長的,綜合了自己了解的信息之後,羅傑大致給出了一個【預計八十萬美元到一百二十萬美元】的預算。
這個數字會由專業的製作人去重新完善、細化,然後估算出正確的預算數字。
最後實際的預算,很大可能上和羅傑拍腦門給出的數字完全不同。
比如《希望》專輯上,羅傑認為總製作成本可以控制在五十萬美元之內,實際上卻花去了近一百萬美元。
其中絕大多數,花在了迭戈的團隊的薪酬,以及設備損耗等費用上。
最後,在製作人的人選上,羅傑再一次推薦了迭戈。
迄今為止,樂隊,或者說羅傑合作過的製作人一共有三位。
這三位製作人的能力都不是問題,不過由於風格的緣故,瑪莎更擅長低成本的唱片製作,而迭戈和羅德里格斯則更擅長大項目。
在這兩位製作人之中,毫無疑問,迭戈這位墨西哥裔,和樂隊的相處更加愉快。
而羅德里格斯則總是喜歡催促樂隊加快進度。
——這一點沒什麼不好,也算不上矛盾,大家都是為了工作。
不過無論是誰,在對工作質量沒有影響的前提下,想必都更願意跟一個脾氣好的人合作。
一份完整專輯的立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不過由於專業能力等限制,羅傑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剩下的,會在製作人確定之後,由專業人士進行完善和細化。
再次檢查了一遍,羅傑將計劃書列印出來,裝進信封里。
這份計劃書會由西奧多轉交給二十世紀娛樂的負責人,而在公司進行審核、完善的這段時間裡,就是樂隊的假期了。
不算久違,但卻是難得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