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子裡的雜亂,都給兩人收拾了。
尤其是那些藤啊枯葉啥的,兩人全都拔了,地上鋪了顧珩從南邊弄來的鵝卵石,鋪好後,姜嫻就來看過了,還別說,鵝卵石圓潤光滑,帶著石頭天然的光澤,挺漂亮的。
腳丫子走在上面,隔著鞋底,也能舒經活血,久而久之,當真是能延年益壽尼。
每日裡在這個院子裡多走兩圈,比坐在那兒吃補藥強多了,需知是藥三分毒。
院子裡,顧珩和姜嫻再沒布置其他東西,只牽了葡萄架,在葡萄架的一角,放了藤編的桌椅。
這小屋子,就是他們在縣裡的一個家了,平日裡要是來不及回村,一家人可以在縣裡住一住。
但菜和糧食種不了,首先地方不大,種了那些,於姜嫻來說,覺得破壞了院子的美感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他倆也不時常住,沒人能長期在家打理這些,所以也不拘泥於這個。
村子裡的屋子肯定還是他們最常住的家。
旁的不說,家裡的那些菜啊雞啊,還有密室里那麼多的收藏呢,空放在家裡,姜嫻說什麼也不會不放心的。
顧珩不在家,四個娃姜嫻自然得托人照顧著。
大部分在顧珩不在的時候,姜嫻是把他們四個一起送到姜家的。
畢竟姜家人多,大嫂和二姐倒是也願意幫她照顧孩子,可大嫂太忙了,姜嫻不欲與她添亂。
至於顧環家,罷了,她家三個娃已經要把家拆散了,再加上她家的,尤其是大禾……
姜嫻不想再經歷一次大禾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塊木頭,而那塊木頭是馮家的桌角這種事兒了。
太尷尬了。
這事情自然是確實發生過的,起因是這群熊孩子突發奇想,想知道鋸子和木頭哪個更硬……
第二天,姜嫻帶著桌角和大禾去馮家賠禮道歉來著,結果害得三個外甥被發現擅自拿了鋸子這種危險物品,又被揍了一頓……
這一天也不例外,一大早,上班前,姜嫻就把幾個孩子收拾乾淨兒,用小木車把兩小的放在裡面,身後跟著兩個大的,包袱款款的回娘家了。
到了姜嫻下班,就跟著姜小大一起回村了,她自然不回自己家,直接回姜家吃晚飯就成。
這幾天,不是顧珩不在家麼,所以姜小大兢兢業業的做起了護花使者的差事。
在姜嫻這兒,這護花使者也要代代相傳呢。
誰讓她至今依然沒學會騎車,而且對學車既毫無興趣又毫無天賦?
她倒是曾經「好強」來著,結果學了好幾天沒學成,還把顧珩的自行車撞出了好些個劃痕和小坑,鏈條都被她折騰掉了三回。
顧珩還沒說啥呢,她自己先心疼了。
誰家自行車不當個寶貝啊,哪兒能這麼可勁兒造。
除了顧珩,估計是個人看到她這樣折騰自行車都得生氣呢。
好在兩人是在三環山里練的車,一個練一個陪,沒什麼其他人看見她「笨拙」的場景。
姜嫻私以為,幸虧沒別人,否則這得丟臉丟成啥樣?以她如今的知名度,只會招至更多的嘲笑。
於是,自此以後她再也不學了。
以前,沒自行車用的時候,是小老六每天陪著她上學放學呢,後來,她上班了,五哥接過了接送她的任務。
再來,顧珩強勢插入,搶了五哥護花使者的位置,這會子,五哥有了五嫂,有了老婆忘了妹妹,姜嫻也不欲做那個總是打擾旁人二人世界的不識趣的人。
不過,顧珩不在小老六去了部隊,姜嫻也不擔心自己個兒落單,吶,她侄兒不就續上了這個事兒麼。
為了獎勵姜小大這麼貼心,姜嫻還把自己結婚的時候的自行車借給他騎了,說是借,姜嫻就沒準備要回來了。
反正放在家裡落灰,還不如讓自家孩子騎呢。
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什麼時候,姜嫻坐不上汽車,還是有自行車坐的。
路上,還沒到家呢,就聽到姜小大突然吭哧吭哧的問:
「小姑,你買書了嗎?最近,我以前的同學約我一起看書,他想……參加考試。」
雖說八字還沒一撇,但相信這事兒的人很多,許多人一改之前的死氣沉沉,好像突然之間昏暗挫折的人生之中多了曙光和新的方向。
姜嫻自是知道,她早有準備:
「我托朋友準備買個四五套,本就是想贈給你們的,你想再念書就念,不想上班也成,好好跟大哥大嫂說,相信他們也是支持你的。」
姜嫻說的毫不猶豫,語氣之中甚是帶著清淺的安撫和憐惜。
從去年姜小三出那事兒開始,姜小大其實在無形之中受到了影響,他對待爸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似乎不想惹爸媽再傷心,懂事的不行。
姜小大大了,確實該懂事,但姜嫻有時候又覺得,一直以來,當老大其實都挺累的。
小大自小到大,因為是老大,雖說更得家裡人的疼愛,可承載的希望也最多。
對於沒心沒肺的孩子,許是沒什麼感覺,但小大這種敏感多思又懂事的,很容易把自己逼的很累。
姜嫻能看出,除了上班的事情他為自己爭取了一回,其他的事情,他大多屈從於長輩們的希望。
這孩子呢,背負的太多了。
難得姜小大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標,姜嫻覺得挺好的,自然要鼓勵啦。
再說了,姜嫻托段愛梅和江涵悅買課本教材的時候,從兩人嘴裡都聽到了對於這事兒的肯定看法。
看來啊,考試上大學這事兒還真挺靠譜的。
莫說得了靠譜的消息,便是不靠譜,許多人也沒放棄希望啊,就說姜家,她媽是第一個鼓勵孩子們學習的。
李秀英怎麼樣,姜嫻最是知道,那就是個特別信奉知識改變命運的人呢。
一直以來,姜嫻受她影響,養成了勤讀書愛學習的習慣。
姜小大沉默了一會兒,似乎還是顧慮:
「小姑也想考試嗎?」
姜嫻歪了歪頭,卻立刻給出了答案:
「是,讀了這許多年的書,我就想試試,若是有機會,我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