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嶺南來人

  一鐮刀下去,手裡便多了一把沉甸甸的粟米杆子,隨著李澤高高的舉起手中的穗子,廣袤的原野之上響起了聲震雲宵的歡呼之聲,無數的人,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歡快地揮起了手中的鐮刀,收割起來。

  雲昭很滿足地看著這一切,收穫的季節,總是讓人快樂的。

  在武邑,其實吃粟米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小麥得到了大力的推廣,畝產量更高,口感也更好的小麥正在一步步地取代著粟在北方主糧的地位。但對於李澤轄下核心區域之外,粟米仍然是主糧。因為他比麥面要更加的便宜一些。

  李澤自小就錦衣玉食,農活當然是沒有幹過什麼的,今天來,也不過是表現一下與民同樂的意思,割了一刀,秀了一把之後,他便自然而然地扔了鐮刀,袖手旁觀起來了。倒是他三歲的兒子李澹興奮地邁著兩條小短腿,在田地里跑來跑去,不時會撿起一些掉在地上的穗子,攢了一把,便樂呵呵地跑到李澤面前,獻寶似的舉起來。

  「不錯不錯。」李澤蹲下身子,從李澹手中接過粟米,放在腳邊,「要是你還能撿一些過來,那晚上父親就讓人把你撿回來的這些做成一碗粟米飯,你一個人吃,如何?」

  「父王,我要您親自做。」李澹奶聲奶氣地道。

  李澤大笑:「當然可以。不過你得先背一首詩我聽,還記得我前幾天教你的那首憫農嗎?」

  「當然記得!」李澹昂起了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得不錯,去撿穗子吧,兒子,好好地去體會一下,什麼叫做粒粒皆辛苦!」李澤指了指前方的田地。

  李澹邁著兩條小短腿,快活地重新跑進了田地之中。

  「收完了這季粟,馬上就要趕著播冬小麥,這兩個月,可是有的忙了。」公孫長明只穿了一件短褂子,兩條乾柴一樣的胳膊就更顯眼了。他一手提著一把鐮刀,一手攥著一把粟,走到了李澤的跟前。

  他和章回不同,完全是一個不喜勞作的傢伙。

  此刻,章回正帶著武威書院的學子們,在田地里揮汗如雨呢。

  「希望老天爺給面子,給大家一個好天氣。」李澤看了看天空,笑著道。

  「在平盧,老天爺可是很不給面子啊!」公孫長明笑道:「秦詔制定的收復平盧的計劃,因為這一場大雨,被硬生生地拖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李澤擺了擺頭,「人算不如天算,哪能事事都能如人意?只不過是將時間拖長了一些,對於結局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麻煩還是很大的,至少在糧草的供應之上,便讓棣州,滄州等地著忙了,所有的庫存全都騰了出來,動員了數萬民夫往前線緊急運糧,而這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眼下的秋收與馬上的冬小麥的播種。」公孫長明搖頭道:「牽一而發動全身啊!」

  兩人走到了田埂之上,乾脆就直接坐到了田埂之上,「倒是便宜了朱友貞,因為這一場大雨,讓他是實實在在的撈到了更多的好處。」公孫長明扁了扁嘴:「他從平盧撤走了近二萬戶百姓,近十萬人呢,而且這些人,大都都是青壯。他走了,將平盧搶了個光光,留下了一個亂攤子給我們。原本的計劃是他最多將青州搬空的,現在他可是賺大了。」

  「讓他的實力強一些,也不見得就是壞事,他要是太水了,接下來去南方,怎麼混得下去?」李澤不以為意地道。「我們還指望著他去南方,將哪裡攪得烏煙彰氣呢!」

  「有一件事我一直沒有想通,那就是敬翔從哪裡來的把握?」公孫長明有些費解地道:「要不是我知道敬翔此人實在是一個謀定而後動的人,真是覺得他昏饋了。現在怎麼看,都是朱家老大機會更大。而且朱溫,身體也還挺好的啊!」

  「對於我們不能掌握的事情,那便靜觀其變好了。」李澤道:「不管怎麼樣,如果朱氏幾兄弟之間起了紛爭,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極好的事情。」

  公孫長明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一事,道:「王爺,有一件事,我得提醒您一下,這裡頭是有古怪的。」

  「什麼事?」李澤道。

  「秦詔的左驍衛。」公孫長明道。

  李澤眉毛一挑:「左驍衛怎麼啦?難不成他還能造反不成?」

  「那倒不是,而這一次左驍衛的傷亡,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大。」公孫長明搖頭道:「如果說在突破黃河防線之上有較大的傷亡我還能理解,可打臨淄等地,怎麼傷亡還這麼大呢?」

  「有這樣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傷亡最多的,是金世元的部下。」公孫長明道:「李浩所部,程緒所部,在破了黃河防線之後,便都被秦詔調整成了二線部隊,主攻臨淄的便是金世元與秦詔的直屬部隊,到昨天為止,其部傷亡已經突破五千,而臨淄還沒有打下來。更為詭異的是,現在臨淄可不是劉信達在指揮了,有確鑿的消息,劉信達已經離開了臨淄。負責指揮的是劉三通,您覺得劉三通有這樣的本事?您覺得現在的臨淄還有這樣的戰鬥力?」

  「你覺得這是秦詔在有意為之?」李澤皺了皺眉頭:「這些傷亡的人中,大有水分?那麼被他們虛報的這些人又去了哪裡呢?」

  公孫長明看著李澤,卻沒有作聲。

  馬蹄聲聲,李敢從遠處飛奔而來,到了近前,翻身下馬,大步走了過來,躬身道:「王爺,高象升陪同嶺南節度使府都虞候向真,已經自月亮灣碼頭下船了,正在向內城方向進發。」

  李澤一笑站了起來,道:「有點意思。還能想出這一招來?傳令給潘沫堂,近期加強對海上的巡邏與盤查,我倒想看一看,這些人能插上翅膀飛上天去不成?」

  公孫長明道:「我想也應該是如此。」

  「當真是異想天開!」李澤冷笑,「李敢,去請章先生回來,既然是嶺南向節度的人來了,我們便一起去見一見。」

  向真,嶺南節度使府都虞候,也是節帥向訓的大兒子,更是薛平,韓琦所謀劃的,為小皇帝李恪所選的皇后的親生父親。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人物。

  嶺南節度,毫無疑問是現在大唐最為富裕的一個節度使府,一來是因為嶺南節度偏居東南,受戰禍波及極少,二來,廣州等大型的對外港口,更是源源不斷地為向氏創造著財富。相對於其它節度來說,嶺南節度的確是財大氣粗,兵強馬壯。其影響力,絕不僅僅限於嶺南節度一地,而是對於東南都有著龐大的影響力。

  這樣一個有著強勁實力的節度使府,在當下的局勢之下,野心,自然而然地也就滋生了。不過與朱溫想取唐而代之的野心不同,向訓並沒有這個想法。相反,朱溫廢唐自立,他是極為憤怒的。

  憤怒的原因很簡單。

  老子都不敢做的事情,你朱溫居然敢做。

  那麼,把朱溫拉下馬,再狠狠地踏上一腳,便成為了向訓的一點念想。

  當然,在這個基礎之上,要是能權傾天下,那就更好了。

  但為難的是,向氏雖然財大氣粗,而且兵強馬壯,但偏居一隅的地理條件,卻極大地限制了他的想法,他想自南起兵北伐,另擋在他路上的另外一些節度使可不是這麼想的。

  眼看著李澤在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混得風生水起,勢力越來越大,向訓的一顆心就更是活潑潑的跳了起來,不過一直苦不得其門而入也。

  而這個時候,高象升的到訪,為他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高象升為小皇帝求娶他的孫女為皇后。

  如果此事能成,哪怕,他向氏便一躍而成為大唐的皇帝貴戚,起兵勤王,於他而言就是名正而言順的事情,由皇帝下一道令旨,讓他起兵北伐,他再出兵,可就名正言順了。沿途之上,那些三心二意的諸候,就不得不好好想一想再阻攔自己的後果。

  當然,這件事情,有一個最大的阻礙,就是李澤。

  很顯然,高象升秘密到訪提起此事,而不是李澤派人來,就說明了這件事情,並不是出自李澤的授意。

  這件事對於向訓有著莫大的好處,在與高象升密議之後,向訓便派出了自己的兒子向真前往武邑,由向氏自己向皇帝提親。

  當然,向真帶來的,還有向氏臣服鎮州朝廷,為朝廷馬前驅的政治上的聯合。

  南北夾擊,共擊朱溫。

  相信李澤無從拒絕,也不可能拒絕。

  從政治層面上來看,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嶺南向訓,可以就此名正言順地整合東南方向的力量,形成合力,威脅朱溫。而對於李澤,則是在南方找到了一個力量強勁的盟友。

  當然,還有另一個獲利的勢力,就是小皇帝李恪,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虛頭皇帝,一下子有了一支可以響應他的強勁的外部力量。

  李澤,會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