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文字的去向
無論是找到了大量黃金寶物還是二里頭文化我的國際認可都是值得興奮的事情,所以這天晚上華夏考古隊準備的宴會可以說是異常的豐盛。
雖然說傳統的蜀菜官府菜不以辛辣為主,但是今天蜀菜已經打破了傳統的屏障開始了融合,所以哪怕是官府菜為主,這裡的蜀菜也是融合了很多的現代風格,比如說有不少麻辣的菜餚。
「非常不錯,自從上次離開蜀都之後我也沒有吃過這種好菜了。」貞德對這次的宴會評價很高,或者說任何加了大量香料的菜他都喜歡,更別說這種我的味道不錯的。
「那當然,這可是專門從蜀都過來的廚師,他在伊斯坦堡開的店無論什麼時候門口都要排長隊,而且還有一群名流願意去餐廳做客。」
劉教授有些自豪的說到,他自然是知道貞德身份的人,所以對這一位未來的公爵喜歡自己國家美食這件事情覺得非常開心。
因為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緣故,所以貞德已經不是原來那種只要香料放的夠多就喜歡的狀態了。
雖然說貞德現在還是對各種各樣香料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但是她現在也開始關注一些香料以外的東西。
而這位大廚正好符合了現在貞德的口味,他烹飪出的美食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都足夠的美味,能夠讓人享受到食物美好的那一面。
同時吃飯的這個環境也非常不錯,因為那些臨時活動板房面積太小的緣故,所以他們就乾脆在房間外邊的那個後院吃飯。
不過這也正好歪打正著,和有些逼仄的房間裡面相比,這種抬頭能看見星星,轉頭能看見大海和山丘的後院明顯更適合大家慶功聚餐。
可能因為美食和環境的緣故大家顯得很放鬆,所以除了開始講一些嚴肅的話題之外,宴會上的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講一些比較輕鬆的內容。
這些輕鬆的內容裡面當然有一些類似於笑話之類的東西,但是因為周邊環境的緣故,大家很快又把話題轉移到了歷史上。
「現在有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這個地方沒有找到任何文字。」劉教授說出了這次勘探中發現了最重要,也是覺得最不對勁的一個問題。
實話實說,如果這只是一處普通的村落遺蹟的話,那麼沒有找到任何文獻資料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因為那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社會無論是人員流動,財富流動還是其他什麼的流動非常的少,因此單純只憑人的記憶就足夠了。
但是像特洛伊這種等級的中心城市如果沒有任何文獻記錄就太奇怪了,因為這一類的城市管理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人類直接管轄的範圍,所以必須要有記錄才可以管轄。
最重要的是特洛伊所在的時代並不是孤獨的,無論是東邊的西臺還是西邊的克里特島都有大量的文明,也都有成熟的文字,所以他們有足夠可以借鑑的內容。
「我覺得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曾經有過文字,但是被人有意識的全面破壞掉了。」梁恩想了一下後提出了第一個猜想。
「比如說古代的瑪雅文字,以及非洲和太平洋小島上的一些文字就是如此,那些殖民者們成體系的摧毀了當地的文明,也摧毀了作為文明載體的文字。」
「這不太可能,因為要摧毀一種文字是需要長期的,大規模去做的。而對於特洛伊的敵人來說他們只是來搶劫的,搶完了就走,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情。」
聽了梁恩的第一個猜想後劉教授搖了搖頭表示否認,因為他的這個猜想和已知的事實不相符,所以基本上能夠判斷出這個猜想是錯誤的。
「而且在人類早期的時候,無論是民族意識還是宗教意識並不像後邊的時代那樣強烈,所以也完全不需要採取這種辦法改變文化。」
「你說的有道理。」梁恩點了點頭認可了劉教授的說法,因為這兩個理由都是非常合理的,也在世界各地被反覆證實過。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們曾經挖掘過古代匈奴人貴族的墓地,但是仍然無法確定古代匈奴人到底長什麼樣子。
因為從墓地中挖出的那些人骨經過DNA檢驗後發現無論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都有,堪稱人種學博物館。
而這也是草原上的一種常態,匈奴人強的時候草原上所有人都是匈奴人,而鮮卑崛起之後,草原上的人又變成了鮮卑人。
也就是說在古代社會中民族意識遠遠不如今天,所以哪怕真的出於減輕抵抗的手段摧毀文明也不至於需要採取那種費時費力的辦法。
「如果不是這個原因的話,那麼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的確有記錄,但是他們不喜歡使用泥板或者石頭記錄信息,而是選擇一些容易腐爛的有機物。」梁恩接著說到。
「甚至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懷疑他們使用的並不是文字,而是一些更加奇特的東西用來記錄那些歷史,比如說一些特殊的繩子或者是繩結。」
這並不是梁恩的猜測,而是有歷史證明的,比如說印加帝國就是如此,他們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文明,而記錄東西靠的是在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羊駝毛線上打繩結。
印第安人也是如此,他們的記事之繩是一種由紫色和白色貝珠的珠繩組成的珠帶上的條,或由各種色彩的貝珠組成的帶子上的條。
其意義在於一定的珠串與一定的事實相聯繫,從而把各種事件排成系列,並使人準確記憶。這些貝珠條和貝珠帶是易洛魁人唯一的文件。
但問題在於這些東西需要配套經過訓練的解釋者,這些人能夠從貝珠帶上的珠串和圖形中把記在帶子上各種記錄解釋出來。
因此在遇到殖民者的屠殺之後,這些繩子很快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死文字,甚至今天也無法還原。
除此之外,華夏在很古老的時代也用過這種方法,比如《易.繫辭下》就記錄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句話,並留下了結繩記事這個成語。
所以根據梁恩的分析,特洛伊也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人們根本就無法從那一大堆已經開始碳化的有機物中找到真正可能存在的記事的東西。
「如果這樣的話,倒是有可能。」劉教授對於這種猜想還是比較認可的,「而且當時的城市也聚集了幾乎所有認字的人,因此戰爭結束之後他們記錄各種物品的辦法就失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