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359,「青膠糖一號」落戶大灣區
蘇瑜來深市的第三天,「青膠糖一號可控核聚變選址會議」正式召開了。
來自全國各地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聚集到了一起,在這裡,他們將會綜合各方面要素條件,討論「青膠糖一號」的選址問題。
作為「青膠糖一號」的總設計師,蘇瑜在此問題上擁有最後的決定權,所以,這場會議也更像是各方給蘇瑜為代表的專家團的「推介會」。
經過了一天的會議後,最後專家團給出了評審結果,其中,深市的綜合得分最高。
蘇瑜簡單看了一眼後,在評審結果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至此,「青膠糖一號」的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未來,「青膠糖一號」一方面將為大灣區提供清潔、穩定、高效的能源;
另一方面,它也會作為人類最大、最先進的高能物理實驗室,為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提供基石。
對於「青膠糖一號」的落戶,有關執政者不僅將此看做是一個核電和科研項目,更是野心勃勃的想要藉助這個項目,帶動整個大灣區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所以,項目落戶後,蘇瑜又在深市開會,開會,開各種會。
對中河大學、華南理工、南方科大、深大,以及幾所港城的大學來說,這個學期是很不平常的,因為蘇瑜院士就在他們這裡。
那可是蘇瑜院士啊!
就算是弄不懂蘇瑜學術,不知道他在學術上到底多牛逼,但是這麼多年了,在華夏的學生群體裡,蘇瑜並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大牛,他還是妥妥的「帶飛大佬」。
從蘇瑜本科開始的「水果糖屏幕」外包,到「國家重特大基礎科學項目」全國參入,蘇瑜的很多項目,都是讓學生、學者一起參與,讓很多人一起接觸新知識。
所以蘇瑜的每一個項目成功,也就意味著一整個整體的「飛升」。
每一次蘇瑜有項目,對大學生來說,就意味著會誕生一批在校生的億萬富翁、未來學術大佬。
現在,國內相關學術領域的中堅精英人群,大都是曾經讀書的時候,參加過蘇瑜的項目的,接觸了新的知識,然後慢慢成長起來的。
所以,自從「青膠糖一號」落戶深市的消息公布後,這裡的學生都很激動的,尤其是材料學和高能物理學的同學們,他們期待著蘇瑜院士這次的項目能帶著他們「飛升」。
「蘇瑜院士」,也就毫無疑問成為了這廣省大學同學們最近討論的重點:
「也不知道蘇瑜院士現在在哪?」
「聽說昨天去南方科大了?」
「祈禱他也來我們學校吧!」
「是啊,他前幾天去深市大學,好傢夥,各種辦學經費湧進了深市大學!」
「是啊,從省到市,各級對這次青膠糖項目很重視的,各種砸錢!」
中河大學,兩個正一邊走去上課,一邊討論著蘇瑜院士的同學走到小花壇蘇瑜院士的雕像前,急忙虔誠地開口:「拜一拜,拜一拜,快拜一拜!」
而這時,一輛閃著警燈的警車駛入了中河大學的校園,接著是一個很低調的比亞迪車隊,駛入了中河大學的校園。
校園裡,上下課的同學好奇地看著這低調的車隊:
「這誰啊?」
「不知道,看起來好牛逼的樣子!」
「切,擺譜,這車隊,離著蘇瑜院士的紅旗車隊差遠了!」
「我的天啊,這會不會就是蘇瑜院士的車隊啊!」
「啊?走走走,去看看!」
「青膠糖一號」不僅僅是一個發電站,更是一個科研實驗室,它的落戶,必須要有堅實、可靠的科教環境做支撐。
所以蘇瑜最近幾天帶隊把廣省十幾所高校和職業院校都轉了一圈,最後來到了中河大學。
年輕的時候,蘇瑜還在中河大學呆過一段時間呢,但是國內各方面的大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的,再次來中河大學,蘇瑜都不太認識它了。
「你們學校發展很快啊!」蘇瑜很驚訝的對隨行的校領導開口。
「老師,這離不開您的關照的!」
隨行的副校長、中河大學蘇瑜材料物理學院院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蘇瑜材料學獎得主、蘇瑜二期的博士生,夏奈,笑著對老師蘇瑜開口。
「你現在這拍馬屁的功夫是見長!」蘇瑜批評了一下夏奈。
現在蘇瑜走到哪,都是一群人,然後都是各種被拍馬屁,論資排輩的話,現在真的是霍金復活了,見到蘇瑜,也要站起來敬一杯酒。
蘇瑜不太喜歡這種感覺。
面對老師的批評,夏奈笑了笑!
而隨著蘇瑜院士帶著幾絲嚴肅批評了一下夏奈,在場的中河大學的領導一下就緊張了。
現在蘇瑜手裡可是握著一個「科學院高等研究院」項目啊。
這個「科學院高等研究院」意在打破廣省高等教育的壁壘,把廣省高等本科院校和職業專科院校整合起來,為「青膠糖一號」提供科教支持。
毫無疑問,這個「科學院高等研究院」,只要一成立,它就會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研究機構的!
所以,中河大學領導對此很緊張的,他們很期待這個研究院能落戶在他們學校。
為此,野心勃勃的校領導已經先斬後奏,完成了征地、拆遷,這裡可是寸土寸金、而且都是高樓的中河大學片區啊,校領導說拆就拆,這魄力可見一斑了!
蘇瑜也沒有辜負他們,簡單看了一下後,覺得還不錯,蘇瑜也就把「科學院高等研究院」落戶在了中河大學。
至於研究院的建設資金,這完全不用蘇瑜操心。
最近幾年,華夏是徹底嘗到了科技發展的甜頭了,對各種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絕後的。
國家和各個地方的經濟已經連續二十年超高速發展了,有錢,很有錢。
關於這「科學院高等研究院」的建設經費,當地市一級政府就發話了,不用麻煩省里,更不用麻煩中央,只要項目留在我們市里,我們就出錢支持,要多錢給多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