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283,「np=p」下的計算機語言邏輯
隨著各種消息傳出,水果糖計算機研發中心無疑成為了全世界視野的聚焦點。
「雖然理論已經很完善了,但沒想到,這玩意現實落地這麼麻煩。」
實驗室里,蘇瑜通過顯微鏡觀看著實驗室製備的微電子室溫超導材料。
這整個微電子室溫超導材料的理論,蘇瑜早已經帶領整個團隊完成了,但即使有了理論的支持,整個團隊也是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經費,才完成了材料的實驗室製備。
難怪室溫超導都已經誕生好多年了,現在轉化成應用的領域也只有電力傳輸和高鐵。
這玩意兒涉及的體系太龐大了,到現在為止,全世界能玩室溫超導的,也只有華夏一個國家。
當然,這玩意兒的優點也是碾壓式的存在,「0電阻」啊,最簡單的一點,就是用它做成的晶片,沒有任何發熱的問題。
電子產品散熱器領域的廠家,可以宣布破產了。
「蘇院士,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攻克了材料的難關,但是我們在新型的晶片的實際製造上,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當蘇瑜完成了對微電子室溫超導材料的觀察,團隊裡一位高級工程師給蘇瑜遞過來一份項目報告。
「是嗎?我看。」蘇瑜接過了報告。
工程師指了指報告結尾的一段結論,對蘇瑜開口道:「蘇院士您看這裡,也就說,按照傳統晶片設計,我們的項目是沒有問題的,是完全可以按照傳統的晶片設計工藝,完成室溫超導晶片的生產。」
工程師又指了指最後一段報告結論,皺了皺眉頭,開口道:「但是,在這裡,我按照您的新型晶片設計方案來製作,晶片運行中出了不少的問題。」
蘇瑜認真了起來,開始從頭閱讀了起了報告。
這個團隊可都是來自全世界的精英,可以說是最頂級的計算機研發團隊,大部分的問題,他們都是能自己處理的,現在他們把問題上報給了蘇瑜,這就說明這個問題是值得被蘇瑜重視的,是他們無法解決的。
蘇瑜認真地看完了報告。
報告裡,以傳統晶片設計方式,加以SYN推理加速器會很順利的完成室溫超導材料,在晶片上的融合。
也就說,配合著蘇瑜創造的SYN推理加速器,直接把傳統晶片中的材料換成室溫超導材料就可以了。
以此,室溫超導晶片其實已經完成了,新的晶片性能是傳統晶片性能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不用考慮任何散熱問題。
但是現在,在這個項目里,蘇瑜設計的一款晶片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種完全新的運算邏輯。
如果按照傳統流程進行晶片製造,那麼這運算邏輯下,許多技術會導致基於SYINNH系統災難性的精度損失。
但這又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項目團隊根本就無從下手,所以只能提報給蘇瑜了。
蘇瑜想了想,認真地開口道:「我先回去考慮一下,一個月後給你們答覆,如果我沒有什麼突破的話,就按照傳統路子走,完成室溫超導晶片的生產。」
「這條路真的走不通嗎?」
書房裡,蘇瑜轉著手裡的筆,表情凝重地思索著。
這次的室溫超導晶片項目,蘇瑜的本意是為解決np完全問題提供硬體支持,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更迅速的計算機運算邏輯的。
簡單以一道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擇正確答案的選擇題,為例說明:
傳統的計算機邏輯是從A開始驗證,先看A是不是正確,再看B是不是正確的,然後看C是不是正確.
只有四個選項的題目可能很好解答,只驗證四個選項就行,但如果是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無窮個選項呢?
即使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飛天了,面對無窮的選項,它也沒有辦法解決。
但是,蘇瑜想要找的是一種「np完全問題」的思路,簡單來理解,就是A、B、C、D四個選項,不需要你依次驗證,我直接告訴你「B」是正確的,計算機就直接驗證我說的對不對,B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就行。
這種思路一看,就是不可思議的。
也正是因為不可思議,全世界的計算機學者大部分都認為「NP完全問題」是不成立的。
如果植根於傳統的運算邏輯下,蘇瑜也認同該問題是不成立的,所以,蘇瑜想要找到一種新的、能讓NP完全問題成立的邏輯。
這項工作蘇瑜已經帶著全國各個合作院校做了很久了,但整個項目,並沒有太大的成果。
現在這室溫超導晶片,其實來說,也不是這個項目的成果,更多的是室溫超導項目的成果。
尤其是,現在團隊驗證說明蘇瑜以一種新運算邏輯設計的晶片,根本就無法運行。
蘇瑜緊著腦袋,認真瀏覽著整個項目的所有資料。
如果他還沒有什麼突破的話,他手裡主持的「國際特重大基礎科學項目」,可能就要擱淺了。
當然,按照傳統設計思路生產的室溫超算晶片,會順利完成突破。
但是對此,蘇瑜還是不太滿意。
因為即使這室溫超導晶片突破了,它也只是技術上的突破,只是性能提升了、散熱問題解決了,並沒有實際性的突破,這只不過是之前算「1+1=2」,現在這室溫超導晶片能算「2+2=4」罷了。
「咦~」
而當蘇瑜嘆了一口氣,準備收收資料下班的時候,他突然在《合作院校投稿文章待審目錄》里看到了一篇不起眼的投稿論文。
蘇瑜蠻有興趣地翻開了這篇論文,在他沒有靈感的時候,他總是看到什麼就讀什麼的。
而這篇論文裡介紹了一個專為高效執行轉換器而設計的 SLH加速器優化。
關鍵是,論文中所提出的加速器實現了每向量縮放量化,它為每個元素向量採用獨立的縮放因子,這樣的話,就能實現備受爭議的蘇瑜算法的融合運算了。
蘇瑜對這篇論文提起了興趣,雖然這篇論文一看就不怎麼嚴謹、漏洞百出,一看就能看出作者就是一個「小白」。
但是這篇論文中,作者天馬行空的、甚至是無法證明的大膽想法,吸引了蘇瑜。
蘇瑜重新坐下,拿起了筆,開始認真的閱讀這篇論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