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19,入職代號「278」研究所
辦公室里,唐紅院士繼續對蘇瑜開口道:「這篇論文發表了,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嗎?」
了解一下蘇瑜接下來的打算,這才是唐紅院士找蘇瑜來的主要目的。
蘇瑜撓撓頭,想了想,開口道:「接下來?接下來好好上課吧,我覺得我的基礎知識還是有點薄弱、知識面也不是太廣!」
唐紅院士原本是想要詢問蘇瑜願不願意進入自己的課題組的,但是聽了蘇瑜的話,唐紅院士點了點頭。
跟著他直接進課題組有點「拔苗助長」了,課題組裡都是科學工作,其實學到的知識並不是太多。
但是害怕少年人著急出成績,著急被被人重視,更害怕蘇瑜被其他人給撬走,所以唐院士給了蘇瑜一個「保底」:
「好,自己有想法就很不錯,按照你自己的思路來吧!
上課學習為主,但是以後我在西京有項目,你都可以來參加參加,了解一下科研。」
「嗯嗯!」
聽了這句話,蘇瑜雙眼放光,科研項目啊,這不就是小時候渴望成為的「科學家」嘛!
而接著,唐院士繼續開口道:「不要慌,放心,伱可以勇敢的去闖,我這裡是你的保底,你隨時都可以來讀我的博士生!」
「啊?!!!」
蘇瑜心跳瞬間加快!
唐紅院士已經站在國內學術最頂端了,他手底下的博士都是尖子裡挑尖子啊!
先要擠過高考的獨木橋,最低進去「985」名校;
然後本科努力4年學習,考研考出好成績,或者保研;
然後研究生期間做出科研成績,而且要是很優秀的科研成績,這才能有資格申請唐紅院士的博士生啊!
成為唐紅院士的博士生很難!
但是能把這條路走完,走到唐紅院士跟前,這就已經證明是很厲害、很努力的天才了!再加上唐紅院士的指導和他背後的資源,畢業後「成神」,指日可待。
蘇瑜竟然就這麼容易就獲得了唐紅院士的「保博」機會!
人家都是「保研」,到他這裡直接「保博」了!
瞬間,蘇瑜沒壓力了!
不過蘇瑜撓了撓頭,笑著對唐院士開口道:「可是,唐院士,你就不怕我接下來的大學生活開始玩嗨了,開始墮落了啊!」
「那又怎樣!」
唐院士繼續開口道:「你今年才21,就算是玩到碩士研究生畢業,突然頓悟,浪子回頭,也才不到25歲!」
接著,唐院士嘆了一口氣,開口道:「我跟你說啊,有的時候我就覺得,年輕浪費一下時光、玩得嗨一點並不是壞事!
不跟我一樣,埋頭讀書了一輩子,思維太死板,導致很難突破天花板!」
聽了唐院士的話,蘇瑜很是感動。
因為唐院士已經不是把蘇瑜當成一個學生來看待了,而是當做一個「弟子」。
從唐紅院士的辦公室出來,蘇瑜很是高興,而且他多了一個身份——「華夏278所實習研究員」。
這「278所」是啥,蘇瑜根本就不知道,在這西京城裡各種各樣的代號研究所超級多,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情!
更關鍵的是,他有工資領了,每個月有6000塊呢!
當然,工資可沒有白領的,唐院士給了蘇瑜厚厚一疊資料,這是接下來蘇瑜的作業:用他的論文思維,做資料里項目的平面撞擊力光滑性傳導受力分析。
「平面撞擊力光滑性傳導做受力分析」,這就是蘇瑜發表的那篇論文的主題。
全世界研究這個的也只有蘇瑜,而這個方向是否正確,是否有科研價值,還沒有定論。
有可能蘇瑜這就是天馬行空;當然,也有可能會改變世界。
因為如果蘇瑜這篇論文真的有價值,首先,一直被炒作的很火的「室溫超導」,就有了受力的理論基礎。
這也是唐紅院士如此看重蘇瑜的原因之一。
坐進自己的奧迪車裡,蘇瑜打開了唐院士給他的厚厚的文件袋。
裝資料的文件袋上蓋了一個「秘密」的章子,但是這「秘密」的章子上,又加蓋了一個「解密」的章子。
「解密」的章子上簽了5個人的簽名,蘇瑜認出其中一個是「唐紅」,好像還有一個是「戰20」總設計師楊濱院士的簽名。
這大佬們的簽名都行雲流水的,蘇瑜都認不出來。
還是第一次接觸「保密文件」呢,雖然解密了,但是曾經也是「秘密」級的「保密文件」嘛,蘇瑜有點小激動!
而當打開文件袋,抽出了裡面的資料看了一眼,蘇瑜就激動不起來了,他皺緊了眉頭:「這他媽的都是啥啊!」
蘇瑜覺得就這厚厚的、全是數字和算式的文件,根本就不用「保密」!就這,扔在大馬路上都有人嫌棄!
這一眼看上去,晃眼,令人發暈!
簡單瀏覽了幾眼後,蘇瑜收起了文件袋,發動車子,駛入了城市道路,開始回學校了。
西工大的新校區雖然很偏,一直被吐槽是在大山里,但是開車的話,上繞城高速,繞過擁擠的城市,還是很方便的。
學校圖書館的網很順暢,蹭網的蘇瑜下載了一大堆的各種文獻。
新學期的課程壓力依然很重,課表滿滿的,都是課。
為了給學生們的大三、大四留出自由發展的時間,主要的課程都安排在了大一、大二。
蘇瑜白天都是泡在教室里上課,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時間。
多虧蘇瑜能夠穿越到廢土世界,有額外的時間可以用,不然的話,他的時間真的不夠。
從圖書館下載完了文獻,簡單把文獻做了分類、整理後,蘇瑜穿越到了廢土世界。
在廢土世界斷斷續續用了快一個月的時間,蘇瑜總算是把唐院士給他的資料梳理清了。
雖然資料里很多敏感部分被塗黑了,但是蘇瑜還是弄明白了,這是些資料是關於飛行器平面設計的基礎理論。
文件研究很詳實,更關鍵的是每一個細節都很紮實!
這是蘇瑜第一次對科研的印象:謹慎,如履薄冰的謹慎。
因此,蘇瑜並沒有著急動手做作業,而是開始閱讀、學習相關教材和文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