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
這樣的大版本更新,又要確保更新內容不出bug,自然不可能是幾天功夫就能搞定的事情。
就連最近一直在研究GPS精確干擾算法的徐洋,都被常浩南拉過來幫忙了。
不過,工程上的實現難度是一回事,計算原理的解釋難度是另一回事。
非結構重疊網格的方法論畢竟已經是常浩南早就構思好的內容,因此他幾乎是用新版本開發之餘的空閒時間,就完成了那篇論文的寫作。
當然,參與TORCH Multiphysics開發的一些核心成員也協助完成了一些頗為占用時間的內容。
以常浩南如今的段位,並不在乎一作和通訊作者之外多掛上幾個名字。
但是在90年代末這會,一篇國外頂刊的二作甚至三作,對於很多底層乃至中層的科研狗來說都還是有點用處的。
「常工,論文已經潤色好了。」
徐洋敲門進入常浩南的辦公室,把手裡的一張軟盤交給後者:
「以這篇文章裡面的內容來說,應該已經不會有人在意書寫格式之類的細節問題了。所以我只把標題和簡介修改了一下,剩下的內容部分基本沒怎麼動。」
說話間,她非常熟練地從旁邊扯過一張椅子,坐在常浩南旁邊,以便能一起看到電腦屏幕。
An intergrid boundary definition method for overset unstructured grid approach……
打開論文之後,常浩南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醒目的標題。
「一種面向非結構重疊網格的網格間邊界定義方法……」
「你原來那個標題,基於動態非結構重疊網格法的多體相對運動非定常繞流模擬方法研究,中文還行,翻譯成Research on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non-constant winding for multi-body relative motion based on dynamic unstructured overlapping mesh method倒也沒什麼錯,但我怕編輯直接當成英語初學者的湊數論文給丟了……」
在寫論文乃至審論文這方面,徐洋堪稱身經百戰,見得多了。
嚴格來說,這甚至是常浩南重生以來第一次親自動筆寫英語文章——
他之前發過的那篇算法論文,還是由對方代筆寫出來的。
所以寫作方面的建議,常浩南自然是照單全收。
但是回想一下,上輩子自己發過的幾篇英文文章好像都是這個標題結構,也不免有些汗顏。
「話說,這樣寫是過於中式了麼?」
常浩南一邊繼續往下看一邊問道。
「算是吧,結構太冗雜了,而且多體相對運動也不是這篇文章的最大亮點,沒必要體現在標題這種字字如金的地方。」
徐洋從辦公桌旁邊的紙箱裡給自己拿了瓶水,喝了一小口之後繼續道:
「其實論文看多了你會發現,各國研究人員寫出來的內容都很有特色,光看標題就能八九不離十地猜出來作者的教育背景。」
「以前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英語也算不上規範,但是後來太多這兩個國家的人開始當審稿人、編輯甚至主編,這些不規範的內容也就慢慢被大家習慣了。」
「竟然是這樣?」
常浩南直接就是一個目瞪口呆。
難怪到了他上輩子發論文那會,環境已經變得寬鬆很多了。
沒想到徐洋看的卻很是通透:
「當然,科研過程所用的語言本來就是實力體現的一部分,大多數國家最多也只能改變一下大家的語言習慣,但還是走不出英語這個框架來。」
「反倒是蘇聯人,哪怕現在已經解體了,還是很少發表除了俄語之外其它語言的研究內容,我在伯克利讀博士那會,組裡面甚至專門有俄語翻譯,負責搜集和處理這些東西,尤其是控制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我之所以畢業就選擇回國,也是希望能以一個華夏學者,而不是美國學者的身份,提高我們在學術界的地位和話語權。」
說到這裡,徐洋轉過頭看了看旁邊的常浩南,停頓了一下之後才繼續道:
「不過現在看來,好像還是你在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
以她的眼界,自然不難看出常浩南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湊畢業條件只是順手的,主要還是想以此打出火炬集團在整個研究領域內的知名度。
基本可以肯定,哪怕是目前還未正式發售的初版軟體,國外同行在2-3年內也很難拿出一樣水平的競品來。
更不用說在占據先機之後,TORCH Multiphysics的更新疊代速度還要更快。
所以別人基本沒得選。
而Pro+版本的軟體又不是誰都能用上。
那麼想要在這個方向跟蹤前沿研究,或者是做項目的話,就只能選擇和己方合作。
什麼叫國際大廠啊,戰術後仰.jpg
儘管這確實也是常浩南的想法,但他還是沒有半場開香檳的打算,趕緊擺了擺手:
「都是以後的事情,先不說這些了。」
也算是跟他共事許久的徐洋也知道他的性格,迅速收住了話題:
「說起來,這次伱準備投哪個期刊?」
這確實是個正事。
哪怕常浩南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創辦一份華夏自己的頂級期刊,但至少眼下,在國際影響力這方面,還是得優先考慮別人的平台。
頂刊那是必須的。
否則產生不了太好的效果。
所以能選擇的對象其實也不太多……
「如果是計算流體力學的話,頂刊應該是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計算結構力學的話,頂刊大概是Computer Method in Applied Machnics and Enginering……」
常浩南隨手把文檔保存了一下,然後摸著下巴思索道:
「但這篇文章對於兩個領域都有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這不是他自吹自擂。
也就是他沒把核心算法和並行計算的思路一起寫上去,否則說這篇文章直接把數值計算領域推進個10年絕對不誇張。
正在喝水的徐洋差點被嗆到,捂著胸口覺得稍微有點受打擊。
對於她來說,這種感覺確實還比較新奇。
畢竟平時很少遇到這樣的對手。
好在她心態還是比較穩的:
「倒不如逆向思維一下,想想你更希望搞哪方面研究的人更早看到這篇文章?」
不得不說,能靠自己在30歲以前就混到正高級職稱,總歸是有點東西的。
被這麼一提醒,常浩南豁然開朗:
「那還是CMAME好了,流體力學領域的研究項目很多都比較敏感,不太容易搞國際合作,還是結構方面見效更快一些……」
說話間的功夫,他已經打開瀏覽器,開始查找愛思唯爾(CMAME的出版社)的投稿頁面。
選擇這份期刊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華夏在結構力學領域的研究水平……
進步空間很大。
實際上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這也是一塊明顯的短板。
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精密儀器等很多領域都受制於此。
而如果能為華夏科研機構提前引入充分的國際合作,顯然會更有利於這一研究方向整體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