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決定了要重建廢廟,為兩位宗室長輩的魯莽之舉作彌補,李儉讓並沒有立刻離開。【記住本站域名】
他聽那僕從的兄弟說起過所謂「仙人集市」的出入口令,心裡也有幾分好奇,便在對方的引領下,去了廢墟中那口老井旁的巨石處,摸著它喊了句「真仙在上」。
巨石當然不會給他任何回應。
李儉讓有些失望。不過蒼青蒼翠在旁慫恿,他便摸著樹和井又分別喊了一回,同樣是什麼回應都沒得到,方才悻悻地走出了廢墟。
李儷君此時早已回到馬車裡去了。她帶來的隨行管事十分熟練地派人去附近村落里請村長村老,又知會附近鄠縣縣衙的人,從官面上把重建事宜給定了下來。反正,就是把這件事在本地傳開了,但又不至於過於張揚,驚動長安城裡的宗室貴人。
李儉讓在旁聽了一會兒,發現自己真的只需要出錢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小妹手下的人全都能包辦,不由得感嘆陳氏留下的僕役真的太能幹了。怪不得小妹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的生活,想在山裡待著,就在山裡待著,想出家做女冠,就出家做女冠。她有錢有人,再得祖父母的縱容,還有什麼可愁的呢?
李儉讓回到了馬車上,發現小妹端坐在內許久了,低頭翻著一卷書,卻連帷帽都沒脫,不由得奇怪:「小妹不覺得氣悶麼?在車中何必再戴著這帽子?」說起來,小妹在來的路上,也是半途在車中戴上了帷帽,當時他們離這廢墟還有十來里路呢,遠遠未到要下車的時候。
李儷君隔著黑紗望了長兄一眼:「氣悶說不上。倘若阿兄不是隨意掀起車簾與人說話,根本不顧及車中還有我這個女眷在,我也不必多此一舉。」
李儉讓有些訕訕地:「那都是宗室里的堂兄弟,你從前也沒少見他們,何必迴避?」
「我這麼做不是為了男女之別。」李儷君淡淡地道,「我是不想讓人知道你我結伴出行去尋小楊氏的下落。阿翁都下了封口令了,自然不希望看到家中孫輩違逆他。阿兄素得阿翁寵愛,頂多就是挨幾句教訓,我卻未必有這樣的好待遇。反正沒人看見我的臉,我不承認出過門就是了。阿翁再不高興,也沒理由罵我。」
這聽起來似乎又是李儉讓這個兄長粗心大意了。他啞口無言,不敢再多說什麼。反正小妹只是在馬車裡戴帷帽罷了,算不得什麼大事。
他立刻轉移了話題,開始與小妹討論起這從未來過的縣城景致來。
李儷君有一句沒一句地跟他搭著話,原本一直緊繃的神經漸漸放鬆下來。
她感覺到了,附近關真人帶來的靈壓已經消失了,想必已經離開了廢墟周邊地帶。另外幾個窺視的目光也只是往侍從群里掃了幾眼,有一個掃到馬車上的,也很快轉移開。
她今日以本來身份親自前來收起后土廟遺存物的冒險之舉,算是平安過關了。
她今天戴的帷帽是完全的凡物,並不能遮擋任何修仙者的窺探法術。別說關真人了,哪怕是那幾位鍊氣六層以上的老前輩,也能輕易看到她黑紗之下的容貌。可她心裡有把握,就算他們看到了她現在的臉,也不可能把她跟「李七娘子」這個人扯上關係的。
原因沒別的,只因她現在的臉上畫著時下小流行的短闊桂葉眉,櫻桃口,貼了滿面花子,還點了面靨。再有垂下的黑紗遮住了她半邊的身形,讓身邊的凡人都沒發現,她給自己的身材做了點小偽裝,配上她本就比同齡人更高挑的身量,陌生人都會直接將她視作十三四歲的少女,畫著濃妝也是尋常,根本不會想到,她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小娘子。
黑紗遮不住修仙者的目光,卻可以擋住李儉讓等一眾熟人的視線。只要李儉讓沒發現自家小妹把自己的臉化得面目全非,就沒人覺得李儷君這個打扮有什麼奇怪的。
為了能在李儉讓下了馬車後的短短時間內迅速給自己換個妝容,李儷君事先也是練習過好幾遍的。為了做戲做全套,她在與李儉讓分別之前,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妝給卸了。
李儉讓面對著小妹被黑紗遮擋住的面容,全然沒有起疑心,還在問她打算把那被拆毀的老廟搬到哪裡去?
李儷君早就有了腹案:「我倒想直接把廟重建在我自己的地盤上,也省得再有人冒犯神靈,跑去拆廟了。可這廟畢竟在鄠縣存世已久,想來廟中的神明受此地百姓香火供奉,心裡也有幾分舊情。我若貿然遷走此廟,未必合神明心意,不如就在此縣內另尋一地重建,也好讓本縣百姓有地方可以繼續供奉神明。」
李儉讓大讚:「此法甚妙!小妹何時定了廟址,只管打發人給為兄送信,為兄立刻就將建廟的錢財給你送去,後續事宜,還要托小妹多多出力。」
李儷君嘆道:「阿兄不必如此客氣。我們兄妹都是為了李唐子孫考慮罷了,總不能因為兩位長輩的魯莽之舉,就叫所有李唐子孫,都叫神明記恨上了。」
這個基調一定下,就是隋王那邊得了李儉讓的信,心中再不情願,也只能答應下來。
宗室里有人聽聞此事,也只會感嘆隋王的孫兒孫女著實善心又懂事,再想到他們兄妹都是小楊氏的受害者,便又罵起小楊氏來。還有人跑到小楊氏生母如今寄居的尼姑庵里說些有的沒的,老太太一臉麻木地聽著,已經連反駁的力氣都沒有了。
當日她身邊心腹被莫名帶走的時候,她心裡也曾有過期盼。兩位宗室老王爺偶遇小楊氏的消息傳來時,她也以為自己脫難的日子就在眼前了。然而,小一年過去了,女兒仿佛就忘了她這個母親的存在一般。兒子在流放地因感染惡疾而亡,兒媳聞訊改嫁了,心腹侍從一去不回,主母楊老夫人從上個月開始,就斷了她這邊的日常供給。老太太如今在庵里過得悽苦,周圍的人冷言冷語的,她根本看不到希望。
也許,她根本等不到女兒來救她的那一天了吧?既然只能等死了,別人幾句挖苦諷刺的話,又有什麼要緊呢?
她從前風光得意的時候,也沒少做過這種事。如今不過是得了報應罷了。
她若還有力氣,還不如在菩薩面前多詛咒女兒幾句,咒女兒得了自由,有仙人庇護,還不知道救一救老娘,幫一幫兄弟,只顧著她自己快活呢!
(本章完)
/100/100814/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