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征海將軍

  第839章 征海將軍

  對於劉備來說,國家疆土,永遠不嫌多,甭管好用不好用。

  就好比江南雲夢澤那一塊,以現在的技術,確實難以開發,但是他能就此認為雲夢澤不是漢土嗎?

  難以利用的土地多了去了,可誰知道將來人類科技發展了、過去用不了的土地突然能用了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呢?

  或者說地下突然發現了貴重金屬之類的礦藏,廢土直接變成貴土,那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劉備想著,一個幽州統領那麼多地盤確實也太大了,是應該另外設置一個州,搞一個自古以來的強宣稱,再多立幾塊碑,這樣,將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後代子孫都有的說,都有歷史依據。

  然後劉備就等著遼東的好消息。

  那之後一個多月的功夫,遼東的好消息傳來了,牽招等人靠著強悍的軍隊掃平了東夷,將遼東地區的國家、部落一掃而空,高句麗啊扶餘啊三韓啊,都被他們全部解決掉了。

  然後按照傳統規矩,統治階層全部砍掉,文明印記全部抹掉,抹不掉的一把火燒掉,只留下不認字的底層庶人。

  這樣的底層庶人俘獲了七十多萬,金銀銅珠玉等財物也俘獲了幾座山那麼大的規模,數量上直追當年劉備的幽州平定戰。

  眼下,遼東之地徹底平復再也沒有任何外敵,不管是國家還是什么小部落,都被除掉了,另外還有一個營的軍隊正在遵從劉備的指示向東進發,去找尋大陸的邊境、找尋海洋。

  只是目前還沒有傳回找到海洋的消息,不曉得大陸邊境距離遼東還有多遠。

  消息傳回來,劉備大喜,立刻公布消息出去,與民同樂,隨後詔軍部給參戰將士們敘功、受賞,給牽招、龐德、夏侯淵等主要將領晉升爵位、增加食邑、提升軍階等等,給予他們足夠的賞賜。

  隨後,劉備就開始規劃未來的遼東格局了。

  軍部會議之後,劉備召集了朝廷大會,在會議上宣布了自己的設想。

  他打算把現有的遼東三郡,再加上扶餘、高句麗、東沃沮、三韓等故地算在一起,把這一戰之後漢軍開拓的土地全部算在一起,統合一下,設置一個全新的州,取名為遼州。

  然後,在原先的土地上恢復漢四郡的建制,然後擴大規模。

  把現有的玄菟郡、樂浪郡的規模擴大,再把臨屯郡和真番郡兩個郡重新設立起來,把遼東郡以東、朝鮮半島包括圖們江以北的那一大片屬於高句麗和扶餘的土地囊括進去,分成四分。

  玄菟郡和樂浪郡在北,臨屯軍和真番郡在南。

  如此,以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五郡,設遼州。

  不過這只是目前暫時的遼州的範圍,將來如果繼續向東可以找到大海的話,遼州的規模可以繼續向東延伸,直到大海之濱,再設他幾個郡來統轄那些目前還沒什麼人煙的土地。

  「大漢的疆土就算不能越過大海,也要抵達大海之濱!大陸所及之處便是大漢之疆域!」

  劉備在會議上如此說道。

  他的這個設想得到了雒陽群臣的支持,當然他們也沒有必要反對就是了,反正在這些事情上,劉備總是可以一言而決的。

  而在之後的一系列商討之中,劉備主張把俘獲的那七十多萬戰俘留在遼州。

  雖然本來他有著想要把那些人送到交州去的想法,但是考慮到路途遙遠,且遼州初設,同樣需要大量人口,現在好不容易得到了這七十多萬人口,不把他們留在遼州,就要從中原遷移人口過去。

  反正他們的統治集團已經被集體覆滅了,他們成為了沒有文明、沒有記憶的一群人,這樣的一群人正是納入帝國統治之中的最佳存在。

  統治他們,甚至不需要歲月史書。

  對於劉備的這個建議,陳群為首的內閣群臣表示支持,之後其他一些朝廷部門的人也表示支持,只有少部分人還是希望能抽調一些人直接從遼東送到交州去幫著開墾荒地,但是這樣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

  遼州同樣需要人口,需要人來屯墾土地,爭取自給自足總不能指望全天下土地都要依靠朝廷的轉移支付來維持存在吧?

  一場會議之後關於遼州初設的議論便得到了通過,大漢十三州之外,第十四個州出現了。

  遼州的建立其實也算是順應時勢,海外探索和殖民的道路並不好走,所以劉備希望給國內的子民們多一點的生存空間儲備,給他們未來多一點的增量空間,好讓他們可以過久一點的好日子,不要那麼早的陷入存量爭霸賽之中。

  雖然國土面積不是越大越好,但有價值的土地,還是多一點比較好。

  遼州的奪取和建立的消息給第三帝國的人們帶去了一些喜悅,但是喜悅也並不多,主要這種事情在帝國子民看來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畢竟在劉備的統領下,他們打了敗仗才是奇怪的事情,打勝仗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關於遼州的建立和一系列的人員搭配,劉備考慮了好一陣子,從自己的人才庫里挑選合適的人選,又找朝中官員進行諮詢,最後選定了遼州的第一屆領導班子,又給遼州最初的五個郡分別搭配了領導班子。

  他決定把自己身邊的重要大秘陳群派出去擔當遼州刺史的職位,另一個看重的部下楊修被他派出去擔當遼東郡守的職位,讓他們去遼東打配合,去最艱苦的地方從無到有給大漢的遼州打基礎,搞建設,奉獻他們的青春和熱血。

  對於這個任命,陳群和楊修是有些意外的。

  任誰也知道,在強勢皇帝身邊做官是最有利於升遷的,大漢的基礎建設也是雒陽最好,雒陽最繁華,能在雒陽做官,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相比之下,遼州刺史和遼東郡守雖然權力大、官職高,卻有著類似於日南郡的窘境。

  太偏遠了。

  不過對於這個事情,陳群和楊修還是坦然接受了,跟在劉備身邊辦事那麼久,這兩人比誰都清楚劉備要重用一個人的前提就是把他往偏遠艱難的地方丟,看著他干出實實在在的政績,然後再給予更重大的職責。

  更何況這一次劉備出手大方,一個州刺史一個郡太守,職位那是相當的夠,權力也是足夠,對於沒有在地方擔當過職位的兩人來說,屬於徹頭徹尾的破格提拔——他們在內閣的職位,一個一千石,一個八百石。

  所以陳群和楊修意識到,這一關,是劉備將來要進一步重用他們的關卡,這一關過去了,他們就能得到劉備的進一步重用,這一關過不去,那就什麼都別說了,能重回內閣做閣員都算是運氣好的,運氣不好的還不知道要被丟到什麼地方去。

  遼州,一個苦寒的、剛剛建立起來的啥都沒有的州,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啊。

  不過也正因為是一個一窮二白啥都沒有的州,純淨的像一張白紙,搞起來也就相對容易,且沒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能夠把一些在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策略拿過來直接用,不會有什麼掣肘。

  比如在這些地方組織集體農莊,大搞基建和水利工程等等,只有時間上的難度,沒有政治上的難度,比起交州那塊兒參雜著不少政治因素的發展道路,遼州的發展道路可能更加平緩一些也說不定。

  五月底,陳群和楊修以及一大票被吏部賦予使命的官員、吏員就紛紛上路奔赴遼州了,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抵達遼州進行統治,從軍隊手中接過遼州的治理職權。

  而與此同時,也有大批量的物資通過各種途徑轉運到了遼州,從幽州、冀州和青州,朝廷撥款從當地購買物資,作為遼州建設的啟動物資而運輸前往遼州。

  在這一點上,朝廷和劉備都不會拖後腿,如果朝廷資金不足,劉備就會啟用少府資金投入。

  遼州的事情暫且進行著,劉備還在關注著日南郡第一次遠航的事情。

  去年到今年,揚州造船廠都在給這一次的大航海準備船隻,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和大量物資的堆砌,揚州造船廠製成新式大海船四十七艘,目前已經移交了十五艘給到日南郡方面,而日南郡方面也組織好了相關隊伍和人手,準備前往「大秦國」。

  這第一次的航海有著官方性質,是劉備專門關注的,領軍者也不是旁人,而是在軍隊裡素來有翻山將軍之稱的甘寧。

  本來劉備正在想著要安排誰去做這第一次大航海的領軍者,結果甘寧就自告奮勇的上表,說他願意去做這一次的領軍者,帶著一部分軍隊士兵和加入到遠航行動之中,一邊保護船隻,一邊也能執行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

  他表示自己喜歡探索未知,不喜歡長期呆在同一個地方,在日南郡和那些外邦商人交流過之後,他對那些外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想和他們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的,希望劉備可以准許他帶隊出海。

  劉備想了想,覺得倒也挺合適的,於是就任命甘寧成為這第一次大航海行動的領軍者,任命他為「征海將軍」,希望他可以征服大海,然後允許他率領一千名士兵加入到航海隊列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五百多名水員、數十名官吏、嚮導、翻譯人等,十五艘大海船還會攜帶數量很大的蜀錦、絲織品、瓷器、漆器、木刻工藝品、鐵器等等,將在沿途經過多個國家,最終抵達傳說中的大秦國,也就是羅馬帝國。

  因為是第一次航行,所以這一次的航行,主要還是跟著有航海經驗的兩名外邦商人的海船隊一起行動,跟隨他們走他們熟悉的路線,安全係數會相對提高一些。

  甘寧不僅剽悍,也有文才,所以劉備囑咐他每到一個地方,最好能留下當地的文字記述,對當地的風土人情、物產和政治狀況最好都能給一些描述,務求能夠對現在的世界有一個基礎的看法,打開國人的視野。

  並且甘寧還有一些秘密任務,比如評斷沿途所經過國度的軍事力量之類的,只要他們的軍事力量得到了確定,劉備就能判斷需要用多少力量能夠建立起漢帝國的海外港口、殖民地,展開進一步的探索殖民行動。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次冒險,而對劉備來說,這是對新世界邁開腳步的第一步,是漢帝國外向型戰略的第一次嘗試。

  如果能得到一些好處,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但是最大的好處,還是那些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的情報。

  甘寧是個聰明人,他會知道該怎麼去做的。

  大航海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交州的開發問題也在穩步推進,遼州的建設問題也在穩步推進,乃至全天下都是如此,各地都保持著最基礎的穩定。

  所以貞觀三年六月之後雒陽朝廷在繁忙之中,進入了一個穩定期,劉備作為至高皇權的掌控者,感覺自己的壓力沒那麼大了。

  這是當初在涼州他才感受到的感覺。

  還是那個情況,漢帝國的發展是有限度的,交通能力和生產能力所帶來的發展是有限度的,每天能做的事情就那麼多,朝廷下一道命令,地方是需要時間去執行的,執行了也是需要時間才能看出效果的,強行推動,只會帶來害處。

  所以一些看上去千頭萬緒的事情,只要把最初的事情安排好,把要做的事情分配好,任務下達,之後就是派人盯著監督,然後等待事情執行之後所產生的成果了。

  這是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雖然劉備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是人力是有限的,交通速度也是有限的,土地產出也是有極限的,他必須要等待,不能一股腦兒的把想做的事情都給推出去,總要給大家一點喘息的時間。

  他唯有等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