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法正和馬超

  第662章 法正和馬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現在是建安四年了。

  再過不久,劉備就要滿三十二歲了,時間就是如此讓人感到可怕的存在。

  跟著自己一起起家打天下的老部下們一個個的也都跟著奔三或者進入了三十歲的行列之中,這個歲數在這個時代已經是標準的中年人了,已經到了需要考慮繼承者和後代發展的時候了。

  劉備當然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

  眼下天下算是初步平定,以他為核心的雒陽政權初步確立,雖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過基本局面已經確立。

  但是未來隨著度田的全面展開,絕對還是會有一場從上到下的大規模動亂要展開的,等那場大動亂結束了,漢帝國的局勢才算是徹徹底底的安定了。

  劉備需要為那個時候漢帝國的穩定做出一些準備,要更好地培養更年輕一些的官員成為未來的新一代頂樑柱。

  為此,他才力主在涼州州學和司隸學府設立幼年級、少年級,提前培養更多的優秀年輕人,並且引入相當嚴格的考試制度,對他們施以慘無人道強悍級別的教育,逼迫他們成長。

  而現在,劉備的努力顯然是看到了成效的。

  涼州州學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青年級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掉隊的,絕大部分已經全部踏上了工作崗位,數以千計的涼州、益州、三輔地區的年輕人踏上了工作崗位,成為劉備的嫡系。

  而那些幼年級、少年級的學員們,也隨著年齡的緩慢增長而成長,有一些年齡達到標準的學生也已經進入了工作崗位,開始發光發熱。

  其中他最看好的莫過於法正和馬超兩人。

  兩人同年齡,都是熹平四年出生,今年已經十八歲,而早在兩人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完成了涼州州學的教學任務。

  法正當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適當無愧的學神級人物,門門功課排第一,對第二名都能形成碾壓性優勢,實在是太強。

  而馬超則是排在第三十六名,重大短板在於文科方面,而在數學方面,這小子倒是有點能耐的,數學水平相當不錯。

  之後馬超進入涼州的軍隊參加訓練和實習,法正則進入了涼州州府進行實習。

  後面一年間,馬超完成了新兵訓練,進入了關羽的軍隊內,成為關羽的部下,跟著關羽的軍隊在涼州參與了好幾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有了三個斬獲功勞。

  而法正則在閻忠的部下學習辦事,半年以後順利轉正,成為漢陽郡漢陽縣下轄某個集體農莊的縣府代表,從基層做起。

  眼下,馬超因為有了不錯的戰功,而被按照規定從隊長提升為了屯長職位,升遷考試也順利通過,正在關羽的軍中進一步發展。

  法正則因為在集體農莊內的工作做得很好,一年半以後被破格提拔進入縣府,負責稅收方面的工作,成為一個稍微有點權力的吏員,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在縣府中聲譽不錯。

  以這兩人為代表,涼州州學少年級最早畢業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學生也紛紛進入了軍隊、官府中,開始了他們的實習和基礎工作。

  劉備要求他們從基層做起,積累辦事經驗,然後才能進行升遷。

  所以目前來看,他們都沒有很高的職位,大部分不是在軍隊裡充當最基層的軍官,就是在集體農莊和縣府內擔當吏員的職位,做一些最基礎的工作。

  不過根據劉備的關注,這些年輕人們的辦事效率很高,很精幹,且展現自己才能的欲望很高。

  在眼下這個天下支離破碎、亟待恢復發展的時刻,他們很願意加班加點的進行工作,不在乎休息時間,只在乎能不能建功立業。

  這些年輕人朝氣蓬勃,在州學裡是內卷王者,到了官府內工作的時候,直接把內卷的風氣帶到了官府里,在劉備要求地方官府提高工作效率的背景下,往往會讓非劉氏門生出身的上官在欣賞他們的同時,也會感到莫名的膈應。

  太能表現了,太能卷了,太會卷了,靠著強盛的表現欲望和精力值,直接把一群老油條給卷的不要不要的。

  上官是痛並快樂著,而他們的那些老油條同僚就很不爽了,之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這群小鬼頭一來,整個縣府立刻一掃之前的散漫風格,躁動起來了。

  老油條們的好日子沒了,偏偏這些傢伙都頂著個劉氏門生的身份,互相之間同氣連枝,互相抱團協作,上頭還有個護短的大將軍劉備虎視眈眈,他們實在不敢對這些新人下什麼狠手。

  於是,他們只能被迫加入內卷大軍,卷的過還好,卷不過的,那真是非常痛苦。

  但是老油條們的痛苦和哀嚎不在劉備的考量範圍之中,他更加關注新人,新人在成長,在表現,給老邁的東漢帝國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正在帶來明確的改變。

  這些大部分出身普通的學生們給劉備帶來的感官非常好,劉備對他們是充滿希望的。

  未來有人用,有人可以依靠,這就會給劉備帶去足夠的信心,讓他敢於對強大的保守勢力發起衝擊。

  這讓劉備在執政之後的風格也越來越【不那麼保守】,一改建安元年、二年那保守的風格。

  於是在建安四年年節剛剛結束之後、劉備宣布要對中原四州和荊州、揚州展開最後一輪限奴運動的時候,已經沒人覺得奇怪了。

  順理成章的事情,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之前劉備對違抗者幾乎是殘酷的打擊行動,中原地區的聰明人們已經做好準備了。

  他們知道劉備一定不會放過他們,他們知道劉備一定會對中原這人口稠密之地下手,所以乾脆就沒有任何倖免遇難的想法,在劉備對冀州、益州等地動手的時候,積極探聽情報,然後做出了針對性的行動。

  有那麼一些實在是不想忍受屈辱和劉備的武力威懾的家族做出了決斷,儘快聯繫合適的買家,把家裡的土地、奴隸全都給賣掉,然後帶著財物渡過大江,去江東或者荊州置業。

  在他們看來,隔著一條大江,雒陽朝廷對江南和江北的影響力是完全不同的,對江北,劉備的影響力或許很大,但是對江南,劉備的影響力還是稍微次一點的。

  事實也是如此,越往南,距離中樞越遠,道路越難行,則政府的威懾力就越小,地方上就越是【天高皇帝遠】。

  雖然那些地方多是未開發的蠻荒之地,但是也有一些看上去還不錯的去處,雖然危機重重,但是總有生路,如果留在老家,等劉備舉著屠刀走過來,不是投降,就是死。

  所以,還不如乾脆點離開。

  而對於這樣一群人來說,有膽子收下他們的家產的,只有那些和古文學派有關係的家族,或者說就是古文學派家族本身,他們自以為知道劉備對古文學派家族的優待,所以敢於收下這份產業。

  當然了,壓價也是理所當然的。

  你看現在誰還敢買你們的產業?誰還敢要你們的東西?沒有過硬的關係,誰敢?

  劉備多凶啊?一言不合就要伱命!

  我們現在願意花點錢買你們的東西,也算是夠給你們面子了,一口價,不二價。

  不賣?

  我還不買呢!

  在劉備的高壓之下,眼下這個土地市場和奴隸市場已經徹底的轉變為了買方市場,賣家很多,買家不多,且買家們同氣連枝,互相聯繫,一起打壓價格,吃死了這幫想逃走的人沒有戰略定力,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他們。

  於是,他們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