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李玄
是的,蘇尋知道,這位魔主波旬如今可選擇的,也只有這一條路了。閱讀
那就是答應自己的要求!
否則,魔道勢必會陷入被三界大神通者聯手絞殺的局面,並且就此式微。
畢竟,現在的蘇尋,乃是由天地佛道的諸多大神通者一同助力的。就算波旬的實力再有飛躍,或是即便在未來能夠壓制如來佛祖,但也絕不可能同時經受得住三界無數大神通者的一同聯手。
不過有一點,蘇尋卻沒有說明。
蘇尋要的其實並不是魔道式微,相反,眾生的五蘊魔羅心,最好可以與天地佛道維持在一個平衡的境界。
假設波旬真的拒絕自己合作,自己實則也不會真的去多方面圍殺他。因為那樣做,會導致魔道與天地佛道之間形成一種此消彼長的不和諧的狀態。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如果魔式微到一點星火都沒有了。屆時,或許「道」反而就會造成「魔」的效果。
紅塵道果也勢必不會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不過,這些倒無所謂了,因為波旬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點。
蘇尋環視群魔,道:「日後但凡南瞻部州氣運衰退,環生亂象時,則汝等可轉世入界。五百年後,則汝等可於黑暗深淵中脫困。」
蘇尋言罷,也沒有再等待群魔的回應,微微轉過身去,轉瞬便消失在群魔的眼中。
「吾主,這……」
蘇尋走後,群魔不禁都看向波旬。
他們的心情也都很是複雜。有的憤怒,有的怨懟,有的恐懼,但也有的暗中有幾分竊喜。
畢竟,這蘇道真此言,卻也說明了,無論如何他們有了從黑暗深淵中脫身的機會。甚至是正大光明行走三界的權利!
這,本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而若蘇道真能給他們,他們自然也會覺得竊喜。
波旬也知道這一點。而且,他不懷疑蘇尋此話的真實性,畢竟蘇尋可代表整個道門,如今天人道果已成,其不但修為神通廣大,不在那四御之下,更有天庭佛門的相助,自然也能照應魔道。
而且,最關鍵的是,波旬想起了那小世界的推演中,最後僅存自己的天地壽終之地。
如果那果然是真實的,或許,融入到那人道之中,也並非是一件壞事。
波旬微微合眼,道:「吾等便依他所言,暫不生事。待日後從黑暗深淵之中脫身而出時,再做其他打算。」
……
……
巴蜀之地,香車之中,蘇尋睜開雙眼,他已從有為法界中回到了這裡。
香車仍然在緩慢地在半空中行動。蘇尋掐指推算一番,命四仙女朝巴地走去。
不久後,重新到了巴國舊址之處,卻見在那附近的一座山谷中,有一個乞丐正癱坐在那裡。
乞丐渾身殘破,穿著污穢,瘦骨嶙峋,一條腿還已然斷了。
不過其精神內蘊,卻是甚佳,仿佛脫胎換骨了一般。
蘇尋一眼便認出了,此人正是李玄。
如今的李玄已失去了一身神通法力,借屍還魂,成為了一個乞丐,但他卻仿佛很開心似的。
李玄看到了天空中的香車,也連忙支撐著身體爬了起來,朝香車跪拜道:「李玄拜見蘇子!」
蘇尋道:「看來,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李玄道:「如能重拾本心,但有艱難,又有何妨?我從有所動搖。」
蘇尋道:「我可予你一粒九轉金丹,令你成就仙軀。屆時,你當能該換身形,重歸本相。」
李玄聞言,先是對蘇尋行禮,隨即說道:「多謝蘇子好意,然吾借屍還魂,雖然此身乃是病餓而死,然對吾來說,亦是大恩,願以此身行善積德,共受福報。如此才不愧對此身之恩。」
蘇尋點了點頭,對李玄的回答很是滿意,他說道:「不錯,你能找到自己的道,遵從本心,日後必定可以得道。道可在表相之外求得,也非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圓滿,亦是異相真仙。不過,你如此走動,卻也行動不便,我便賜你幾件寶物,助你得以修行。」
蘇尋言罷,便命四仙女,兩人抬著一副鐵拐、剩下兩人,分別捧著一個葫蘆,以及一個金箍兒。
四仙女將三件寶物放在李玄身旁。那李玄疑惑,便聽到蘇尋說道:「如今你身上無半點法力,連衣食都有困難,即使空有雄心抱負,滿腹學識。然終究行事不便。我予你這三物,鐵拐可助你行動,金箍兒可使你靜心。葫蘆可乘藥石以濟世,望你能早成正果,圓滿功德。」
李玄聽聞,頓時大為感激,再次朝蘇尋行大禮,旋即恭恭敬敬地接過了三樣寶物:「多謝蘇子大恩!」
蘇尋微微頷首,命四仙女復歸香車,引車離去了。
他知道,這李玄,想來就是道教八仙之一的那位了。
雖然,八仙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在《西遊記》中,則是分為「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真仙,其中的仙人顯然不止八位。
不過,李玄的出現,仍是一件不錯的事情。這證明人道也開始有真仙存在了。
只是李玄尚還需要很長時間的修行。他行紅塵,布善果。也並非是說說那麼簡單的。
從這一日開始,南瞻部州便多出了一個到處行善行醫,救濟世人的「乞丐」。
雖然他相貌不端,打扮也甚是殘破,不過其葫蘆中的藥,卻甚是靈驗。在南瞻部州中行走,一生不知救助了多少人,為人們所供奉,稱其為在世神仙。
人們因他頭戴金箍,拄著鐵拐,便稱呼其為「鐵拐李」。
當然了,鐵拐李只不過是人道真仙中的其中之一。
在蘇尋推演過後,三界的大神通者,很快也按照蘇尋的推演,去一一行事,對那人道推動。
其中最先得益的,自然是捲簾大將、天蓬元帥以及金蟬子三人。因為他們是早已下界了的。
魔主波旬主動褪去,金蟬子在觀音菩薩親自的度化下,很快重拾佛心,從混沌中走出,漸漸地開始明悟佛法,通悟百家。只是,雖說如此他距離成佛卻始終還是少了那麼一線。每每雖成為高僧,但最終也仍是圓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