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向西而行

  蘇尋得了法名,心中不由大喜。閱讀

  原本,他對於老子收自己為徒如此順利,還感到有幾分不安。

  但是,當老子親自給自己賜下法名之後,這份不安便煙消雲散了。

  何為法名?

  法名,即道名。

  與所謂的「道號」不同,「法名」相當於是一個人「入道新生」的證明!

  西遊記中,孫猴子被菩提祖師賜名「悟空」,從此方才能夠「打破頑空須悟空」。

  從那以後,小說中也一直以「悟空」為名稱呼他。

  而後來,孫悟空拜師唐僧之後,唐僧明知道「悟空」這個名字符合佛門法名,但還是取了一個「混名」,喚做「行者」。

  自此之後,小說中便不再稱呼悟空,轉而改為「行者」。

  同樣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可以看得出來,名字,代表的便是接納。而法名尤甚,相當於「再造」之恩!

  老子真的收自己為徒了,而且,還是唯一的徒弟……

  蘇尋,蘇道真!

  這正是:

  下有幽冥上有天,死生雲滅俱紅塵。

  要識玄機先斬命,如求大道必尋真!

  ……

  ……

  蘇尋對老子再行大禮,老子也沒有拒絕,畢竟這法名之恩,他的確當得!

  等蘇尋行禮結束,老子說道:「蘇童兒,紅塵事已了,不若離去罷。」

  老子開口,蘇尋頓時抬起頭來,略微驚訝地看向老子。

  卻聽到,「哞」地一聲,守藏室中,一隻板角青牛緩慢踏出。

  老子輕輕撫摸著那青牛,隨即,緩慢地坐在青牛之上,誦道:「時節因緣不偶然,既由人事也由天……」

  詩詞誦著,便緩慢地向西方騎去。

  蘇尋聞道,當即心中清醒,他看向天子宮的位置,暗自下定了決心,總有一日,自己還會回來的,那一日不會很久的。隨即便拜倒在地,恭然行禮。

  ……

  ……

  當得知蘇尋去守藏室後,姬貴當即與眾臣、眾王子也一同前往守藏室。

  不過他們卻撲了個空。等他們到來之時,蘇尋與老子都已經離去了。

  「稟告大王,我等遍尋藏室,未見藏室史與王子,只發現竹牘一卷。」

  眾人焦急之間,有侍官來報,隨即遞上了一卷竹簡。

  姬貴忙接過,打開竹簡,卻發現上面正是蘇尋留給他的書信。

  讀過竹簡之後,姬貴眼中浮現出了幾分悵然。

  忽地,他目光略微凌厲幾分,拔劍說道:「王子尋既然無心大位,那餘一人便承他的心愿。今日起,便革去他的王位,以後王子尋便不再是姬氏之人!」

  「這!」

  眾王子面面相覷,沒想到姬貴竟然會如此。

  若是普通的王子,如此不尊禮法,擅自離去,姬貴如此作為的確倒也正常。可是,蘇尋不一樣!

  且不說天生瑞象,單說蘇尋本身的賢名,無論犯了什麼過錯,都不是不能原諒的。

  而且,若蘇尋不再是姬氏之人,那,周室會不會像從前一樣,再一次漸漸衰微,連朝貢也不再有了?

  這一點,眾人都隱約擔心。

  大臣賓孟、單旗、劉卷等人與眾王子皆來勸說,原本朝堂之上他們勾心鬥角,但此刻卻罕見的齊心。但無論怎麼說,姬貴還是堅持己意,絲毫沒有改口動搖!

  眾臣無奈,只能離去。唯有那周天子姬貴,看著向西而去的滿天紫氣,長長地嘆了口氣。

  那紫氣,並非是什麼人都能夠看到的。但姬貴畢竟是「天子」,別人不行,他總還是可以的。

  姬貴雖然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卻也並不是愚蠢之人。他在位之時用諸侯進貢的銅器鑄造大錢,用於緩解周朝的財政危機,雖稱不上是賢主,但也算得上是有些智慧。

  哪怕天子失官,但此事,他也能夠看得出,絕對並非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姬貴的眼中滿是惋惜,不過,更多的,卻是欣慰。

  鯉躍龍門,風雲際會。看來這「天子」之位,並不是你真正的歸宿。

  只可惜……

  今日一別,或許,也不知是否還能有再見之日了。

  翌日,周朝便發生了一件值得天下轟動的大事。

  周朝王子姬尋,竟然捨棄了儲君大位,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洛邑,從此,不再是姬氏王族!

  這件事情,震動列國。

  普通的黔首生民不知道,但列國諸侯卻終於明白了,那引發天子命格,並且毅然斬天的人是誰。

  半月之後,列國諸侯各自派遣使臣,向周室進貢,就連在外有戰火的諸侯也不例外。

  貢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儼然竟有武王之盛。尤其是春秋五霸,更是奉上了諸多奇珍異寶!

  雖然接連受到了兩次「打擊」,但是看到了如此多的珍寶貢奉,周室親族也不由得鬆了口氣。

  看來這諸侯國並沒有因為王子尋的離開,而失去臣奉之心,而且甚至不知為何,反而比以往更加豐盛了十倍、百倍。

  只有那姬貴,仿佛意識到了什麼一樣,看著那些貢品目光複雜。

  蘇尋斬道而得道,周室,失天命而得「眾生」命。

  對於蘇尋的離去,諸侯意外,歡喜,更尊敬。

  周朝失去了天命,衰落,已經是必然的了,「天子」再也沒有了「中興」的可能。

  但是,自今日起,列國諸侯,卻多了更多的可能。

  否則讓蘇尋這尊「天黿」出現,或許,他們將再也沒有一星半點的希望!

  正因為如此。

  自此之後,直到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的貢奉始終不斷,也再沒有了那「數典忘祖」的傳說。

  ……

  ……

  蘇尋與老子一路向西,雖有青牛,但也步伐緩慢,並沒有印象中的「一日千里」之類的神速。

  兩個人慢慢悠悠,一連行了七八日之久,中間竟然沒有休息。

  不過,蘇尋接連七八日沒有休息、進食,卻感覺心中有某種支柱,讓自己忘記了疲勞與飢餓,就仿佛已經成仙了一般。

  他雖然有心想要詢問,老子會教導自己什麼。不過老子沒有開口,蘇尋便也沒有開口,兩個人便是你前我後的向西方走著。

  直到,十天之後。

  遠處天空下瀰漫而去的紫氣,忽然間,仿佛遇到了什麼屏障一般,停滯緩散了幾分。

  緊接著,更遠之處,忽然響起了禮樂之聲。

  蘇尋抬頭遠眺間,竟然發現遠處有整整齊齊有近百人向東而來,而為首的,則是一個身高九尺六寸,相貌儒雅,氣勢凜然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