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雲朵所說的魚苗,事實上卻是魚蝦蟹混合苗,其中的魚苗也並非只是一種魚苗,是多種魚苗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魚苗,這是她特地讓寧忠平訂的。
前世她自是見過村里養魚戶投放魚苗,記得那個時候雲朵還只是個剛上初中的小姑娘,跟著父親在魚塘邊看熱鬧。
那時候的雲朵正是好奇又好問的年紀,少不得要問為何那專業戶明明說是養草魚,卻還要投放其他的魚苗。
雲朵的父親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對於雲朵所問的問題,自是給不出來明確的答案,倒是那專業戶哈哈一笑,並不嫌棄雲朵好奇,還特特地給雲朵解釋了一番。
聽了那專業戶的答案,雲朵才知道魚塘混養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養殖方式。不同魚種的魚可以相互提供餌料、淨化水質。
比如生活在中水層的草魚排泄的糞便可以培養出來浮游生物,這些浮游生物又可以成為生活在上層水中的白鰱、鱅魚的餌料,生活在底層的鯉魚、鯽魚則主要吃底層的生物。
這樣一來上中下層的魚類相互促進水質清潔,更有利於水質中的生態平衡,達到高產的目的。
蘇雲朵在請寧忠平預訂魚苗的時候,才特意吩咐了一句。
那賣魚苗的老闆家裡有好幾口魚塘,雖說這是第一次遇到要買混合魚苗的倒也沒有多問,蘇雲朵這邊訂什麼,他那邊就送什麼。
也不知那賣魚苗的老闆是如何保鮮的,這些寸長的小魚苗、米粒大小的蝦苗還有指甲蓋大小的蟹苗,運到地頭的時候,揭開蓋子只見個個都活蹦亂跳鮮活得很,看著就讓人覺得喜慶,著實讓蘇雲朵鬆了口氣。
這個時代既沒有電自然就不可能弄出什麼增氧機,這個湖又是初次投放魚苗,蘇雲朵並不敢投放過多,一畝也只訂了記憶中的七成魚苗。
湖挖好以後,蘇雲朵沒有立即往湖裡放水而是曬了幾日,又用薄薄地撒了一層生石灰進行消毒,待湖裡有了水,就開始投入基肥培育水質,鄭大牛帶著長工前後折騰了差不多有十日。
如今湖裡的水質正適合投放魚苗,這些魚苗投進去到底能成活多少,就得看張忠和鄭大牛的本事了。
藕種和魚苗都下了湖,蘇雲朵的心思就整個轉移到了收拾行裝上了。
「怎麼有那麼多的箱籠?」當一個個箱籠收拾出來堆放在堂屋,蘇誠志的眉頭皺得個死緊。
他回來前,京城的老太太專門與他見過一面硬塞了筆銀子和京城一個三進院子的房契給他,又特地告訴他只需將家小平平安安接去京城,吃的用的她會在他們一家到京城之前在那三進的院子準備齊全,不足的待他們一家進了京之後再添即可。
他本也想家裡並沒有什麼可帶進京城的,卻沒想到寧氏和蘇雲朵居然收拾出了十多個箱籠,實在令他吃驚不少。
明明陸瑾康告訴他,蘇雲朵已經陸續將家裡做的那什麼松花蛋送進京城了,為何還有這麼多的箱籠?!
他不過是去京城考了試,回家來卻發現家裡又了不少的變化。
他離開葛山村前,家裡不過是山裡的那片不足十畝的菜地(那塊地在蘇誠志看來,還是老大夫的名下的地,只是給蘇雲朵種些蔬菜罷了),院前一塊四畝多點的藥材地和後山百畝梯田。
家裡到底哪裡來的這許多錢又是買地又是改造後山和河灘?
問寧氏,寧氏也是含含糊糊說不明白。
問蘇雲朵,蘇雲朵但笑不語。
最後兩個兒子你一言我一語,他才將這一切拼湊個七七八八。
再看蘇雲朵,蘇誠志的眼裡就多了許多的情緒。
既感嘆女兒的能幹,又覺得女兒太能幹,讓他有些無法接受,更心疼聖上賜下的奇珍異寶。
聖上和鎮國公府送來的賞賜,蘇誠志與寧氏曾經是有統一認識的。
既然這些東西都是蘇雲朵掙來的,自然該留與蘇雲朵當嫁妝,如今蘇雲朵卻將這些東西全折了現給家裡置辦成了這麼多的產業。
蘇誠志的心裡在感嘆蘇雲朵太過能幹之餘又有些責怪寧氏,怎麼就任由女兒胡鬧呢?
他們去京城認祖歸宗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就算要置辦產業也不該置辦在葛山村,難不成以為他們家還能回葛山村居住不成?
也是他去京城時忘記多吩咐一句,如今那些奇珍異寶被撒了出去,產業也置下了,蘇雲朵又將方方面面都安排得妥妥噹噹,蘇誠志也只能望湖望梯田空嘆息。
「朵朵,這裡面裝的都是些什麼?」蘇誠志壓下繁亂的心思,手指在箱籠上輕輕敲了敲問道。
「娘給咱們一家人做的衣裳鞋襪,還有些老神醫特地讓人從神醫谷找來的稀罕藥材和菜籽花種。」蘇雲朵指著箱籠一一道來。
「衣裳鞋襪只需帶夠路換洗的就成,到了京城咱原先的衣裳只怕是穿不上了。」蘇誠志微怔了怔,片刻之後搖了搖頭道。
蘇雲朵卻燦爛一笑,打開其中一個箱籠,從中拿出兩衣裳,一一抖開:「爹爹覺得這樣的衣裳如何?」
蘇雲朵手上的兩件衣裳,一件是蘇誠志的夏裳,一件是蘇誠志的秋衣。
雖說蘇誠志一心只讀聖賢書,並沒有特意去服飾潮流,卻也能看出蘇雲朵手上的那兩件衣裳給人一種精緻華貴的感覺。
看那衣裳大小,應該是他的衣裳,他怎麼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這樣的兩身衣裳?
蘇雲朵將手上的衣裳交給紫蘇,又打開另外一隻箱籠,從中拿出一套件女式的衫裙:「爹爹覺得我娘穿這身會被人看低嗎?」
這次蘇誠志看得眼睛都要直了,想像一下這身衣裙穿在寧氏身上的情形,心裡不由一陣火熱,於是只留下搖頭的份了。
待他知道這些衣裳都是這幾個月蘇雲朵根據孔老夫人、紫蘇和京城來的僕婦描述親自設計的衣裳圖樣,用聖上和鎮國公府賞賜的料子讓寧氏帶著丫環們趕製出來的,心裡真不知是什麼感受,真正又是驚又是喜,再不敢輕視這些箱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