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安全與危險共存

  第341章 安全與危險共存

  徐縈則來到研究院相鄴市分院時,那裡已經聚集了八位助理、近百位站長。她通知相鄴市分院裡的助理和站長到辦公室,助理坐下,站長站著,其他人在辦公室外面等著。

  趙妤曦展開感知域,修改她和顧庭晝在別人的感知中的形象。於是,眾人看到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和兩團碧綠色流水。

  助理到三階了,九位站長裡面,有五人到三階了,有三個人能在半個月內到三階,還有一個人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到三階。

  一個市裡的人出去,下一個市裡的人進來,趙妤曦只用了幾分鐘就看完並記下了這些人的漸近率和域半徑。

  最後,流水散去,現出人影,辦公室里只剩下四人。

  「所有助理都到三階了。梁宋市裡的助理漸近率最低、域半徑最大,在兩個月前就到三階了。如果你們要去見危險人物,可以讓他跟你們一起去。商歌市裡的助理漸近率最大,她前幾天剛到三階。站長裡面到三階的人只有一半,一會你把他們的檔案找出來,我把太靠前和太靠後的人標出來。」

  趙妤曦不想跟徐縈則和慕正光說太詳細的數字。他們能接受那種說法,不代表他們能接受把別人的漸近率精確到天、域半徑精確到米,這種行為極有可能超出他們的容忍範圍。為了尊重別人,也為了尊重他們,她的數字說得模糊些。

  趙妤曦對照檔案打了一份表格。她在表格里把這些人分為兩組,已到三階的和未到三階的。助理的名字在前面,字體加粗,用於區分。每位助理後面都有數字,從1到8,這是按照漸近率從小到大排列的。

  每個人進入一階的時間不同,按照漸近率排列和按照域半徑排列,得出的名次略有不同。趙妤曦選擇第一種排列方式,是因為她認為大部分人進入一階的時間只相差了一個多月,最多等他們到三階,這點微不足道的差距就會被抹平。

  但是,徐縈則和慕正光很特殊。他們入一階的時間和大部分人相差的不是一兩個月,而是四個月。要想把這段差距抹平,到三階還不夠,而是要到四階。

  他們到四階至少還要一年,在這一年之內,他們的域半徑在中古者群體中幾乎沒什麼優勢。若是沒有可靠的中古者幫他們做事,他們工作時面臨的風險就太大了。

  趙妤曦做完表格後,登上自己的帳號,給顧庭晝、徐縈則各發了一份表格,電腦上不留下任何信息。

  「完成了,我們去見見那位中古者吧,我都迫不及待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會讓你們這麼關注。」

  今天是周四,是黎積源派人查看耕地的日子。徐縈則不想讓他們做多餘的市,早在來到相鄴市之前,她就問了黎積源本周有沒有派人查看耕地,黎積源說沒有,這就正好,不用派人了。

  兩個人、兩團水抵達耕地,那時,盧相羽正在挖池塘。

  趙妤曦看見一個青年男子手拿鐵鍬鏟來鏟去,在他旁邊還有一座用土堆成的小山。她看到這畫面幾乎想笑:讓三階漸近者挖土,徐縈則把這人「坑」的很「慘」啊。

  「兩位領導,你們來了。」盧相羽在和徐縈則說話,但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那兩團水上。他很想知道那那是什麼東西。是漸近線實體嗎?

  徐縈則看得出他對水很感興趣,但她沒有義務回應他的興趣:「是。我來看看你的工作。你怎麼突然想起來挖池塘了?」

  「我想種點荷花,養點魚蝦。」種花養魚只是一方面。盧相羽挖池塘還有一個目的,省錢。種樹太花錢了,樹苗太昂貴了,挖池塘就便宜得多了,只需要買一個鐵鍬就行。

  養魚蝦所需的池塘是這種池塘嗎?不知道。也許是吧。即便不是,他還有很多時間修整池塘,直到成功為止。不管怎麼說,他願意挖池塘、願意花時間管理這片土地,這是好事,徐縈則對這個結果比較滿意。

  「想法不錯,你可以把池塘挖大一點,像人工湖一樣,在湖邊種樹,在水上架橋,在樹林裡修路,把這裡建設成公園。」

  盧相羽在想湖邊種樹、水上架橋的可行性。種樹、架橋的工作量都太大了,除非以後有可靠的幫手,否則僅憑他自己,不太可能做到這些事。因為,他的元素屬性不是水土金木,他的漸近線難以影響物質。

  「我一個人做不到這件事,我需要元素屬性為水、土、金、木的人幫我。」

  慕正光想了想這四種元素屬性的作用。水,積水。土,挖土。木?搬運木頭?金?搬運鋼材?除了積水這一項,另外三項都可以找一個擁有強大搬運能力的人來做,但是,找專業人才來做這件事,成本太高且偏離勞動的本意,得不償失。

  「這四種屬性都是常見屬性,以後應該會有這樣的人來幫忙。你白天挖池塘,晚上畫一畫地圖、寫一寫規劃。你看這裡的土地這麼多,遠不止20畝,到最後都是要給你們用的。以後會有很多中古者、近古者住在這裡。」

  在徐縈則的計劃中,一位中古者能管你的土地遠不止20畝。20畝土地只是現階段二階中古者的管理範圍,三階中古者的管理範圍至少是100畝。

  隨著他們的域半徑的增長,管理範圍也會增加。雖然「增加」是有上限的,因為土地有限,但就目前來看,管理範圍離上限還差得遠。

  趙妤曦滿懷疑慮,稍有不安。

  讓很多中古者、近古者管理土地?這就是徐縈則對罪大惡極的中古者、近古者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是不是太隨意、太冒險了?

  萬一這些人另有想法,這座城就會被攪得天翻地覆,城裡的研究院分院將會蕩然無存,因為聚在這裡的不是一位中古者!如果有十幾位中古者聚在這裡,分院就沒有必勝的把握了。

  她為什麼會想到這種處理方法?這似乎和她的風格不符啊!難道她能看到人們的想法?但據我所知,她沒有這種能力。

  既然她看不到這些人的想法,那她為什麼願意給他們自由、讓他們管理土地?她對這些人的信任從何而來?

  如果她打算長期推行這一處理方式,那麼,她的管轄範圍里的研究院分院就得重新分配。不然一旦出現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把其他城市裡的優秀中古者調到相鄴市里,這種做法同樣有很大隱患。

  保險起見,原本居住在相鄴市裡的普通人,也得挪一挪位置,這又是一項大工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