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抵達東吳時,迎接他的不再是宴會和笑臉,而是滿城的憤怒和戒備。孫權親自召見,臉色陰沉,周圍的氛圍凝重至極。諸葛亮不卑不亢,深深一拜,開門見山:「吳侯,亮此行非為辯解,乃為和平而來。關羽之舉,實屬魯莽,亮代表蜀漢,願承擔所有責任,並提出補償。」
孫權冷哼一聲,道:「關羽之行,豈是『魯莽』二字可蔽?呂蒙乃我東吳棟樑,今遭此橫禍,你讓我東吳如何釋懷?」
諸葛亮沉聲道:「亮深知此事嚴重,關羽行為雖不可恕,但他並非無心,實則是中了奸計。且關羽已逝,再究其責,於事無補。亮提議,蜀漢願割讓數城以表歉意,並承諾今後雙方互不侵犯,共抗曹魏。此外,亮願意留在東吳為人質,以示蜀漢和解之誠。」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張昭、魯肅等謀士交換眼色,顯然未料到諸葛亮竟有如此決絕之舉。孫權沉默良久,終緩緩開口:「孔明此言,確實讓人意外。但此事涉及我東吳顏面,僅割地與人質,恐怕難以服眾。」
孫權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內心的掙扎與考量。「孔明,你可知道,呂蒙之死,不僅是我東吳的損失,更是對我孫氏一族聲望的重創。東吳的子民,他們渴望正義,渴望一個公道。割地與人質,雖顯誠意,卻難以平息他們的怒火。我若輕率接受,恐反遭非議,動搖根基。」
諸葛亮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孫權所言非虛,東吳此刻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紙協議,更需要一場足以安撫人心的行動。於是,他緩緩起身,環視四周,目光堅定:「吳侯所慮,亮亦有同感。既然如此,亮有一計,或許可解當前之困。」
孫權挑眉,示意他說下去。
「亮提議,雙方共同舉辦一場追悼大會,公開紀念呂蒙大都督。在會上,亮將以蜀漢丞相之名,正式向呂蒙公祭,表達蜀漢對此次事件的痛心與遺憾,同時宣布割地及和解條款,以此展現我蜀漢的誠意與對東吳英雄的尊重。此外,亮還將倡議兩國聯合舉辦軍事演習,展示我們的團結一致,讓天下人都看到,東吳與蜀漢雖有過節,但面對外敵,我們能放下私怨,共赴時艱。」
孫權聽罷,眉頭緊鎖,似乎在評估這番話的分量。他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最終緩緩點頭,「孔明所言,確有深意。追悼大會與聯合軍演,既能慰藉東吳民心,又可彰顯吳蜀聯盟之堅不可摧。只是,具體事宜需詳加規劃,以免再生枝節。」
張昭、魯肅等人見狀,也各自展開思考,如何將這個大膽的計劃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使之成為東吳與蜀漢關係的轉折點。魯肅首先發言,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孔明此計甚妙,但追悼大會的規模與形式需得體面,方能體現我東吳對呂蒙大都督的尊崇,同時也需邀請各路諸侯及使者,讓他們見證吳蜀之間的和解,消除誤解。」
張昭則從另一角度考慮,「聯合軍演雖能展示兩國的團結,但訓練調度、戰術配合需精細安排,以防不測。我建議由陸遜將軍與孔明共同負責,二人皆是軍事奇才,定能確保軍演圓滿成功。」
諸葛亮微微一笑,對二人的補充表示贊同,同時補充道:「亮以為,除了公開的活動,私下的交流同樣重要。亮願與東吳的文臣武將深入交往,增進了解,消除隔閡。亮提議,設立一個文化交流平台,鼓勵兩地學者、藝術家互訪,通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藝術形式,傳遞和平與友好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