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收到關羽的書信後,迫不及待地拆開閱讀,隨著文字在眼前展開,他的表情也隨之起伏變化。初讀之時,劉備的眉頭漸漸舒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對關羽的深謀遠慮感到欣慰。然而,隨著信件內容的深入,劉備的神色轉為凝重,信中提及的孫曹兩面夾擊的危機,讓他不禁心頭一緊,憂慮之情油然而生。
劉備放下信件,起身在營帳內踱步,手指不時敲打著桌案,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關羽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如今的局勢確如走鋼絲一般,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萬劫不復之地。於是,他立刻召集眾臣,特別是緊急請出了那位平日裡隱居幕後,關鍵時刻總能運籌帷幄的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聞訊而來,面容沉靜,眼神卻透露出敏銳與智慧。劉備將關羽的信件遞給他,待其閱畢,便直接問道:「軍師,關羽所言,你意下如何?」
諸葛亮放下信件,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關羽將軍所提之計,確為當前可行之策。與孫吳修復關係,是打破曹魏圍困的關鍵一步。東吳雖與我們有過嫌隙,但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懂。眼下,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示好,化干戈為玉帛,共抗強敵。」
「至於如何具體實施,我願意親自前往東吳,與孫權面對面談判。此行,我將帶去足夠的誠意與合理的提案,包括但不限于歸還部分領土,提議共同設立邊界互市,促進經濟交流,以及建立情報共享機制,防患於未然。同時,我也會強調,只有孫劉聯盟堅不可摧,才能確保雙方的長遠利益。」
劉備聽後,眼中閃過一抹亮光,隨即點頭道:「軍師既有此意,那便一切依你安排。只是此行兇險,你務必小心謹慎,東吳那邊,尤其是周瑜、魯肅等人,智謀不在你之下,你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諸葛亮微微一笑,顯得胸有成竹:「主公放心,我自會小心行事。此行我將帶上精心挑選的隨員,確保談判桌上不失分寸,同時也做好了多種應變計劃,以備不時之需。」
在諸葛亮的主持下,一系列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一方面,他組織人員整理出詳細的談判方案,涵蓋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面,力求每一項提議都能打動東吳的心;另一方面,他秘密聯繫了一些在東吳有影響力的中間人,試圖通過他們事先摸清孫權的態度和底線,為即將到來的談判增添籌碼。
諸葛亮出發之日,劉備親自送行至城門外,兩人四目相對,無需多言,一切盡在不言中。隨著諸葛亮一行人消失在路的盡頭,劉備心中既有不舍,也有期待。他知道,這一行,或許能夠為蜀漢帶來新的轉機,亦或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而在遙遠的東吳,孫權接到劉備欲派遣諸葛亮前來和談的消息後,同樣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明白,這不僅僅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一次交涉,更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一場決定三國未來格局的大戲,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