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的關中雍城,一片歡騰,先是吳漢馳援武威,解了姑臧之圍的消息傳來,接著金城的馬援又捷報頻傳。
第五倫將馬援那份尚有鐵馬冰河余寒的奏疏公布於眾:
「破羌縣一戰,臣聞虜西遁,乃將輕兵兼行,一日一夜二百餘里,至洛都谷,晨及賊,擊破之。」
「余虜走向小允谷,復相屯結。臣乃分遣偏將軍將五千人出其東,金城都尉將二千人繞其西。先零王率眾數萬與戰,不多時潰走。臣急進,與燒當羌等共追先零,且斗且引,及於大允谷。吃先零巢穴也,山高水深,臣乃被甲先登,士卒無敢後者。羌遂大敗,棄兵而走。追之三日三夜,士皆重繭。斬殺先零王子,余寇三千落,悉散入西海鮮水,西羌粗定!」
「士皆重繭啊。」第五倫讀罷感慨道:「這一戰,驃騎大將軍與士卒皆辛苦了。」
「馬、吳二將軍勇銳,亦多賴陛下善將將也!」
群臣聽罷皆讚不絕口,這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也證明第五倫換將決策是對的,前年,皇帝讓馬援頂替吳漢,而吳漢轉任并州,如今都收穫了成效。
而大行令馮衍也適時送上了第三個好消息:「陛下,先時細作使者自陳倉故道潛入蜀境,與武都白馬氐往來,如今白馬氐深受隗囂舊部奴役勒索,忍無可忍,其首領齊鍾留受魏國印綬舉兵,武都諸氐紛紛響應,如今武都郡大亂,從蜀中到武都的水陸道路皆被切斷,隗囂被困武都道,不能南退。」
他懇請第五倫下一步的指示,魏皇陛下今日高興,給老馮賜酒後,笑道:「打蛇,要麼不打,要麼打死。」
「速遣小隊人馬,自故道進入武都,給白馬氐送去金銀、旗幟、印綬及兵刃。」
「公孫述不是想讓西羌成為魏國的創口麼?予就讓武都白馬氐,變成白帝長痛不愈的痔瘡!」
……
第五倫用詞不雅,武都哪能是蜀地成家政權的後門呢?若以漢中為巴蜀之唇舌,那武都郡,就相當於鼻子,白馬氐大鬧武都郡,頂多算是白帝公孫述鬧了鼻炎。
但別看平素鼻子不起眼,若真堵住了,就只能用嘴大口呼吸,最難受的是痛癢無比,讓公孫述一直想撓,卻又止不住瘙癢,只能在成都皇宮裡氣急敗壞,罵完白馬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後,尤不解恨,只能痛罵隗囂無能。
「朕借武都給隗囂作為容身之所,但隗季孟在武都整整三年,除了索要錢糧,說要疏通水道以便北伐外,就是不顧朕令,辱之徵之,如今果然逼得氐人反叛,投靠魏國,隗囂要負一半責任!」
更要命的是,這「鼻炎」還有向咽喉蔓延的趨勢……
要知道,氐人的居住地,可不止武都,自從漢武、昭宣連續三代征氐後,氐人一直在往南跑,武都以南,一直到蜀郡西陲,氐部就有十幾個,白馬氐分出來的也不少。
若是讓這群人勾結起來,從外鬧到內,引魏軍南下,那就不止是鼻道痛癢這麼簡單了,偷雞不成蝕把米,隴右沒撈到,漢中、武都全丟了都有可能!
公孫述雖然急,但眼下氐人鬧得蜀中通往武都的道路斷絕,援軍一時半會開不進去,為了分散魏軍注意,只能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了。
此次出兵,公孫述除了北路的隗囂外,還派出了漢中、南郡兩路,都是挑了降將領軍,捨不得派遣蜀中精銳。
但這兩路領軍者也不傻,比如出漢中的鄧奉、賈復,舊部多是南陽人,他們被岑彭擊敗,投靠公孫述後被封將軍,但作為外來降將,很難融入成家朝廷核心。公孫述雖然一副禮賢下士的架勢,卻從未將二人當做嫡系,如今得令出兵,鄧奉、賈復寄人籬下,自然不好不從,但若是太過激進,將舊部拼光了,就成了光杆將軍,再無價值。所以兩位猛將雖善戰,卻都只願花一二成力氣,滋擾魏國邊縣,絕不貿然深入。
南方的田戎也存了相似的念頭,自從楚黎王秦豐覆滅後,作為其殘部,守著殘缺的南郡數縣,魏軍持守勢時還能廝混幾年,又豈敢主動去碰岑彭這顆硬石頭呢?
這幾位都是亂世里數易其主的老油條了,精得很,一切以保住手中部隊為目標。於是乎,公孫述出兵計劃里,賈復、鄧奉早該切斷武關,與田戎會師襄陽,來個南北夾擊,結果呢,兩軍都還在邊境磨蹭,就是不進去!
公孫述不斷派使者去催促三將出兵之餘,也心繫東方,他知道,仗打到這份上,自己的三路伐魏,已經成了個笑話,若想趕在第五倫戰勝羌胡前占到便宜,還須漢皇出兵!
可劉秀那邊,卻遲遲沒給回應,公孫述遂再度修書,給出了承諾。
「若漢帝願將荊吳之軍以向宛、洛,朕必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
在這天下有變之際,魏國漸漸穩住,蜀國的攻勢陷入停止,而能破此僵持之局的劉秀,此時正在豫章郡柴桑。
這柴桑便是後世的九江,正好位於吳頭楚尾,城郭南面廬山,北負大江,還聯通了彭蠡澤。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也就是說,這片窪地湖泊,好似一個大葫蘆瓢,將大江、贛水等水系同湊一瀆,正是停泊舟師,操練水軍的好地方。
重新回到九卿位置的鄧禹,從柴桑城出發,乘坐一艘小船,前往湖中的孤山島,劉秀就在那親自練兵。
彭蠡澤平素本是風平浪靜,舟行其中,如同駛在一面鏡上,但近幾天隨著秋風猛吹,卻霎時間風雲變色,驚濤拍岸,鄧禹只能抓緊欄杆,浪更大時,甚至得把自己綁在船上。
經過了膽戰心驚的一程後,遠遠能看到湖泊中的一座山峰,自十里外望之,四周是茫茫無際的湖水,卻有碧峰聳然孤起,上干雲霄,像浮在水面上一樣。
而漢軍舟師就聚集於此,不止有大翼、小翼、艨艟等,甚至還有一艘巨大的樓船,那就是劉秀的座駕。
等鄧禹登上如林般聳立的牆櫓帆幔後,才在甲板上見到了漢帝。
劉秀興致不錯,見面先誇了鄧禹:「大漢南遷後,東西轄境過長,從荊州到廣陵,就算順流而下,也得數日行程,若魏軍分兵來擊,頗有些難顧首尾。」
「朕一直在找能兼顧東西的屯兵之地,虧得仲子推薦了柴桑。」
鄧禹應諾,說道:「此地據江湖之口,為噤喉之地。當初淮南王謀叛時,其麾下有謀士伍提議,說只要有尋陽之船,守下雉之城,結九江之浦,絕豫章之口,強弩臨江而守,可禁南郡之兵。如今大漢已失荊北,江陵又在蜀兵手中,就只能守江夏、九江以蔽全吳了。」
說白了,柴桑就是東漢的第二道防線,若是隨縣、江夏丟了,這裡恐怕要直面魏軍的進攻,而柴桑九江的得失,又關係到下游吳會、淮南的存亡!
但劉秀,又豈會甘心做一個偏安皇帝?他詢問鄧禹:「仲子這幾日,與蜀使談得如何了?」
先時,公孫述派遣荊邯來見劉秀,希望兩國同時出兵,但東漢上半年剛丟了淮北,接著內部的山越又在鬧騰,確實抽不出太多能夠出征的兵力,劉秀並不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遂避於孤山練兵,讓鄧禹與之周旋。
鄧禹則三天兩頭來湖中向劉秀匯報:「近來荊邯又得了公孫述指使,商量之事更進一步,說等共滅魏國後,願與我朝『平分天下』。」
劉秀邀鄧禹入船艙中細談:「怎麼個分法?」
「公孫述願以豫、兗、青、冀、徐、幽屬漢,雍、涼屬蜀。兩國以函谷關為界,相互尊為東西帝,永以為好,共治天下。」
聽上去劉秀占了大便宜,公孫述願意給他五個州,而成家只取關西區區之地,甘心做一個弱化版的秦國,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
「空口許諾罷了。」劉秀聞言搖頭,疆界要靠兵戈去取,嘴上誰不會說?更何況,他前腳才宣布「長安永為漢都」,後腳就在盟約上讓給公孫述,這不是打自己臉麼?
末了劉秀又問:「并州呢?」
鄧禹答道:「公孫述未言。」
「不說朕也知道。」
劉秀嘆息道:「必是公孫述還有密約,要讓予匈奴及那偽帝盧芳了,這哪是平分天下,實乃『三分』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