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烈火鍊金丹
白矮星啊,那可是擁有超強引力的極端天體,神矩文明居然能在那樣的環境下布置各種功能設施。
人類和噠雅文明的科學家們看到這種情況都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若說是在白矮星上活動,擁有夸克質材料的天琴號完全可以降落到白矮星表面,但能降落和能在星球上布置設備是兩回事。
白矮星那可是電子簡併力環境,天知道神矩文明是如何做到在上面布置各種控制系統的。
人類和噠雅文明不過五級文明,決然沒有看懂的意思。就算來一個六級文明,也看明白是咋麼回事,退一萬步講,就是神矩文明給解說,也無法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原理。
宇宙間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按理說但凡是宇宙中的知識,都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於它確實可以理解,卻不是所有智慧生命都能理解,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文明被困死在科技壁壘之下。
特色科技就是這樣的東西。
有一些文明憑藉自己種族天賦,很輕易就能理解,而對於另一種智慧生物而言卻難如登天,甚至永遠無法理解。
科技發展的道路具有共通性,但也會因為智慧生命的不同理解能力,出現不一樣的科技分支。
看著神矩文明如此神乎其技的工程,人類和噠雅文明只能看到外表。
而這一年,兩個文明看到了神矩文明的戰星工程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動作。
只見那些原本來來往往的工程船都撤走了,它們全部回到了神矩文明艦隊所在,不再給白矮星運送物質。
三百多年來,人類與噠雅文明也各自在研究科技,但卻沒停止過對神矩文明戰星工程的觀摩。
兩個文明不是兩個人,一個文明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
觀摩戰星工程、研究暗物質相關科技、完善超弦理論、研究微觀科技、做各種科技實驗等等,所有東西都能同步做,這或許就是科技文明的優勢。
而當人類與噠雅文明在發現神矩文明的戰星工程開始進入新階段後,兩個文明的領袖以及許多科學家也再次將目光聚焦到那顆白矮星上。
人類更是一點都不客氣,直接通過意識連接戰艦的方式去觀測。之前神矩文明讓兩個文明自行觀察的時候,人類就這麼幹過,收穫頗豐。
通過意識連接戰艦的第三人稱駕駛觀測,人類發現神矩文明的白矮星居然表現出了意識強度。
當然不是說白矮星有意識,而是白矮星上有神矩文明的個體生命。確切的說不是在白矮星上,而是在白矮星內部。
人類所料不錯,神矩文明製造戰星的辦法就是先製作一個戰星核心,人員早在進入填充物質階段之前就已經進到戰星核心裡。也就是說,在戰星進入物質填充階段之後,戰星核心裏面神矩文明之人就永遠出不來了。
當然不排除神矩文明有其他辦法,不過在沒有四維空間科技的情況下,人類只能想到一種方法,那就是再把物質都離散。
但那也就意味著,戰星想要從新成為戰星,就要重新來聚攏物質,再走一遍白矮星的建造階段。
從神矩文明介紹的情況看,人類和噠雅文明知道,那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所以若是沒有必要,神矩文明在戰星裡面的人是永遠不可能出來了。
人類與噠雅文明不知道神矩文明是如何驅動戰星的,兩個文明倒是問了這個問題,但神矩文明也沒有過多說明,只說是特色科技。
而現在,人類和噠雅文明終於看到神矩文明特色科技的其中一種應用。
只見那原本懸停在虛空中被包裹的那二十二顆恆星出現了變化,包裹著恆星的半透明物質如潮水般褪去,這時候人類和噠雅文明才發現,那東西居然不是物質,而更像是某種形式的力場結構。
退出那層外殼之後,二十二顆恆星終於露出他們的真面目,但依舊沒有引力表現。當然不是說它們沒有引力,如果沒有引力的話它們就不是恆星模樣了,而是會因為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自行解體。
那二十二顆恆星顯然是被神矩文明動過手腳的,它們的引力表現被限制在其球體表面上。
下一刻,人類與噠雅文明就看到二十二顆恆星動了,毫無徵兆地動了。
空間出現了一道「斜坡」,二十二顆恆星沿著引力科技弄出來的空間「斜坡」相對移動,如同飄在黑夜之中的光球,很快就來到白矮星附近。
緊接著它們就排列成環狀,仿佛恆星串珠那般圍繞著白矮星旋轉。與此同時,白矮星開始發力,一股強大的引力自白矮星透出,將那二十二顆恆星都吸出了一道道分子尾部。
那是星辰奇觀。
顯然,自然星辰肯定不會出現這種奇怪,也不會只是白矮星吸收恆星物質。白矮星更不可能如同現在看到的這般,在串珠恆星中間紋絲不動,因為二十二顆恆星的總質量絕對要比白矮星大很多倍。
然而這樣的場景卻實實在在地出現了。
神矩文明用他們神乎其技的引力方面技術,將星球玩弄於鼓掌之間,無數人類文明與噠雅文明之人看得滿眼震撼。
所謂摘星拿月,所謂手握日月摘星辰,便是如此場景吧!
人類和噠雅文明都是五級文明,能以行星級曲速引擎驅動行星,卻無法移動龐大的恆星,更無法如同神矩文明這般舉重若輕,將星辰如串珠一般玩弄。
科技的力量竟強大如斯,竟精細如斯。
恆星物質被白矮星大量吸走,卻不是狂暴的吸納,而是以恆定速率吸。那些物質在虛空中劃出一道道火舌,最終落到白矮星之上。
與此同時,白矮星也慢慢旋轉起來。
這一景象,就好似煉丹,白矮星就好像沐浴在火焰中的丹藥,經受著二十二顆恆星的火焰炙烤。
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矮星的光度越來越盛,質量也越來越大,但它的體積越來越小,從最初的直徑四千多公里,漸漸變成4000公里、3899公里、3786公里、3333公里、2759
白矮星的體積不斷變小,質量卻在變大,無數物質在這一過程中被壓縮壓縮再壓縮,漸漸地,隨著質量越來越大,體積不斷變小,第一對共用電子終於承受不住壓力,突破了強大的簡併力,打破了泡利不相容的排斥力,第一顆電子被迫與核內質子合併成為中子。
第一顆電子出現這種物理現象,接著就會有第二顆、第三顆這一刻,一種名為中子簡併力的力首次出現。
這一現象出現意味著神矩文明的戰星建造工程進入了最後階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