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專精技術

  第155章 專精技術

  四十年來,得益於安穩的歲月、取之不盡的資源,人類在各個領域都取得的成就是矚目的。

  而如今,又過了三年,已經到了再次啟航的時刻了。

  沃爾夫1061 c的衛星上,但凡能搬走的資源開發廠房模塊都被打包,然後通過軌道質量加速器發射到太空,在被裝入貨運飛船之中。

  因為人類早在進行資源開採之前就給自己下了定性,所以在沃爾夫1061 c的衛星上,基本上所有建築都按照可拆卸模塊化標準來建造。

  像基地、廠房這種,直接就由以間間可活動或可摺疊的結構連接而成,可以說,這次人類離開之後,原本在星球上的東西,也就地基沒挖走了。

  就連軌道質量加速器的核心部件、可拆卸導軌之類的,到了最後都用火箭發射上太空然後帶走了。

  人類如此做,一下子便將原本熱火朝天的星球變成回了原本的冷清。當然也有一些區別,由於人類的開採基本上都是不計後果的破壞性開採,但凡深礦基本上都直接上氫彈炸,所以當人類撤離之後,這顆星球表面地貌已經發生的巨大變化。

  到處都是深坑溝壑,到處都是峽谷裂縫,到處都是山谷洞穴。

  當然了,人類雖然如此大規模破壞性開採,但一顆星球真的很大,憑藉人類如今的工業能力,縱然進行四十多年的破壞性開採,依舊沒能將這顆衛星的資源開採完。

  從軌道上看下去,頂多就地貌發生的巨大變化而已。

  打包完成地面工程設施與各類設備、各類機器人,位於其軌道的中轉站也開始改變自身,原本攤開作為物資接收港的結構慢慢被收攏,各個懸掛艙室也在機械結構的運作下緩緩收緊,以達到縮緊整體中轉站大小的同時,加強它的結構受力強度。

  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推進相關技術的發展。

  自人類將自身定位為流浪文明之後大量需求『模塊化、摺疊化』之後,在四十幾年發展中,人類為此刻苦專研各種複雜精密度機械結構。

  這使得人類在這一技術路線上一路狂奔,在齒輪、力傳動、摺疊、變形等應用上相比於其他技術可謂遙遙領先。

  繼續這麼發展下去,興許有一天變成一種特色科技也說不定。

  而這種遙遙領先的應用在視覺效果上也十分炫酷,各類太空平台、人造衛星、地面建築等等,在收攏與放置的時候,簡直就像『紅警』遊戲裡的基地展開與收攏一樣。

  如果有空間科技,那動作估計看起來就跟變形金剛一樣了。

  當然,這個『如果』實際上還相跟如今人類技術等級差了不知道N個文明等級,但也算是同等級文明中的專精科技了。

  嗯.齒輪傳動專精。

  有了這種專精能力,人類下次再進行能源、資源補給的話,就不需要辛辛苦苦地從0開始建設各類廠房機械和採集基地了,直接登陸,然後以一艘艘登陸艦作為各類基地展開,再出動各種無人機、無人採集設備就可以進行大規模資源開採了。

  用易凱的話說,就是人類幾乎將『紅警』變成了現實。

  當初聽到易凱這麼說的時候,岳淵還楞了一下,於是他又認識了二十世紀末一款名為『紅色警戒』的遊戲。

  岳淵曾了解過這種「專精技術」,其中的精密零部件簡直令人燒腦,光是一個無人採礦車的摺疊結構,裡邊就塞了上千個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齒輪。

  在看製作機械結構過程的時候,簡直就跟看齒輪世界一樣。

  據鬱南風介紹,為了保證有些小齒輪能承受住力傳動的強大壓力,機械部特地用新型材料的邊角料製作,為此特地研究出了一種反粒子切割技術,工本非常高。

  也正是這種技術的出現,才讓那種熔點高達1.5億攝氏度的合金得以被二次加工。

  目前,這種專精技術也被用在戰術鎧上,這將使得戰術鎧的各種動作更加像人,甚至有過之無而無不及。

  而在沃爾夫1061 c衛星上的基地被收攏打包的同時,沃爾夫1061 c這顆行星上的基地也在進行同樣的動作。

  一批批登陸人員駕著新式太空衣,搭乘著運輸艇運送最後一次任務獲得的生物資源,回到登陸艦然後返回太空。

  軌道上的空間站也在所有人員返回之後,開始改變姿態,收緊一條條展開的結構,然後啟動引擎,緩緩使離行星軌道。

  在駛離空間站的這一刻,空間站便不能稱之為空間站,而是要改為生物圈飛船,蓋因這些空間站本就是按照希望號飛船型號設計。

  不過也跟希望號系列飛船一樣,除了人類來到這個恆星系建造的第一艘,其他飛船都按照一級文明的標準建造。也就是說,現在一共7艘生物圈,有6艘是2200米長度級別的。

  從外表上看,它們跟居住型飛船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它們也跟居住型飛船一樣,一直在緩慢自傳著,只不過自傳的速度稍微快一些。原因是上面都存放著各種從沃爾夫1061 c行星弄出來的生物,而這顆行星的重力比地球大,為了讓生物儘可能適應環境,只能讓其轉得相對快一些。

  而這整整7艘飛船的生物,便是人類四十多年不斷搜集的成果了。

  上面不單有動植物,還有沃爾夫1061 c行星上的土壤、水等等各類無機物。人類還專門按照行星環境進行了單獨設計,燈光照明也按照沃爾夫1061紅矮星光譜進行設計。

  七艘飛船就相當於打造了7個沃爾夫1061 c生物圈。

  其實新政府也知道,四十多年時間而已,遠遠不能將沃爾夫1061 c行星上的生物資源搜集完畢,不過但凡人類能涉及的地方、能找到的生物,基本上都弄上了飛船。

  當然,那種超大型動植物除外。

  這顆行星上也有體型巨大的生物,雖沒有藍鯨那麼大,但也有許多比白鯊還大的生物,而且基本上都是水生動物。這種生物太占空間,而且生存環境比較苛刻,人類嘗試過捕捉圈養,但都養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