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皇與尤麗華兩人肩並肩,一起坐在龍椅寶座上面。
龍椅寶座前面有一張小几,小几上擺滿了若干瓜子、乾果、肉乾等。
陳皇與尤麗華聽著祝修遠的講述,就好像是在聽故事似的,嘴裡的瓜子乾果等就沒有停過……
祝修遠抿了抿嘴,心裡不由吐槽:「我去,這皇帝老兒有點意思,把我當成說書先生了不成?看他們那副模樣,與娘子她們聽『射鳥英雄傳』的時候一般無二!」
沒辦法。
誰叫他們一個是陳國當今皇帝,一個是陳國當今最受寵的貴妃呢!
儘管祝修遠沒有預料到,他的入宮面聖之旅會變成一場「故事會」,但事情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講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至於什麼懶政誤國之類的,祝修遠想都沒有去想。
因為他早已先入為主的認為劉叔寶是一個昏君了,面對一個昏君,祝修遠可不敢冒著被砍頭的風險跑去勸諫。
如果這皇帝老兒能夠聽得進去勸諫,他還能待在這深宮之中聽他講故事?恐怕早就去處理成山的奏摺去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一套,祝修遠本能排斥。
……
祝修遠開始侃侃而談了,他講的那是唾沫橫飛,精彩紛呈,緊張刺激。
當他講到受災百姓如何可憐時,陳皇與尤麗華也感嘆連連。
陳皇雖然是個昏君,但也沒有昏庸到「何不食肉糜」的程度,據祝修遠觀察,他更多的是懶和不想管,嫌麻煩……
當祝修遠講到具體實施瘟疫防治之法的過程時,陳皇和尤麗華又化身成為好奇寶寶,東問西問,比如不喝生水、吃冷食的緣由等。
……隨著祝修遠細緻的講解,陳皇和尤麗華意識到這瘟疫防治之法果然蘊含著大道理,甚至某些條款還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
後來,祝修遠又講到他自己累暈過去與董誠感染瘟疫最後又被治好的故事,這一段比較曲折,陳皇和尤麗華聽得入了迷,仿佛已經融入了這個故事之中,為此還擔憂連連。
等祝修遠講到江州軍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戰勝瘟疫的時候,陳皇與尤麗華還碰杯慶祝,高興得哈哈大笑,仿佛是他們戰勝了那場瘟疫般。
接著就是江南西道觀察處置使楊廷玉前來江州之後的故事了。
這一節故事也聽得陳皇熱血沸騰,特別是宣判方塘、花朝仕、萬謙那一段,陳皇興奮得連拍了三下龍椅,贊道:「不錯,楊老頭這事兒辦得不錯。」
祝修遠聞言傻眼,什麼?楊老頭兒?
……
「哈哈,不錯,不錯,想不到江州發生了這麼多事……」
故事講完,陳皇格外滿意。
「朕知道了,江州的洪災與瘟疫之災中,就屬祝愛卿和令泰山功勞最大,楊老頭升任你們為江州刺史和司馬是正確的,朕十分贊同!」
「多謝陛下!」祝修遠拱手一禮,既然陳皇都這樣說的話,那他和岳父大人的位子就算坐穩了。
「不過,單單一個刺史和司馬之位,相對於你們的功績來說,還是不夠啊!」
「陛下,臣與臣的岳父能夠升任刺史和司馬,已經算是連升了好幾級,足夠了!」祝修遠謙虛道。
尤麗華插話道:「陛下,刺史與司馬之職,已是州官中的極限,升無可升。不若多賞賜些金銀、布匹及田地等,如此也可彰顯陛下對祝司馬的褒獎。」
劉叔寶想了一下,點頭道:「愛妃所言有理!」
……
皇帝賞賜金銀財物,自然不可能當場就給你說朕要賞你什麼什麼,實際上等祝修遠前腳回去之後,後腳就會有宮中來人將賞賜送來。
到那個時候,方才能夠知道皇帝到底賞賜了些什麼東西。
「故事」已經講完,賞賜的問題也已「談妥」,所以祝修遠就離開了大殿。
仍由那位小太監領著他出宮。
不過那小太監領著他走了幾步路後,忽然停下腳步,對祝修遠拱手說:「祝司馬請晚些出宮,貴妃娘娘有請,請祝司馬隨咱家來。」
祝修遠茫然邁動腳步,跟著那小太監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他心中無比疑惑,「貴妃娘娘有請」?
什麼意思?
哪個貴妃娘娘有請他呢?是尤貴妃還是其他什麼貴妃?
如果是尤貴妃的話,有話不能在欽安殿的主殿上說麼?為什麼還要單獨請他……
我去!
祝修遠忽然腳步一頓,心中陡然警惕起來。
有鬼!
這裡面一定有鬼!
祝修遠瞥到前面帶路的太監,見他正快步往前走去。
祝修遠仔細回想了一番這位小太監的表情,似乎……非常自然,沒有小心翼翼和偷偷摸摸的表現。
祝修遠心中疑竇叢生,稍稍猶豫一下,他還是邁步跟上了那位小太監的步伐。
如果不跟著他,祝修遠在這深宮裡面就是無頭蒼蠅,他找不到路啊!
祝修遠一路跟著他走,一路四處偷偷打量……
走了許久,他們來到一個叫做「仁壽宮」的地方。
那小太監將祝修遠請進一處偏殿,卻見那偏殿之中早有一人等候在此。
此人乃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他的衣飾華貴而考究,相貌甚是清秀,身材較為瘦弱,但氣度不凡,書卷氣息很濃。
祝修遠一見此人,頓時傻眼。
什麼情況,不是說某某貴妃有請嗎?
到頭來怎麼是一個翩翩少年郎?
祝修遠愣神間,卻見那小太監快步走到那少年郎身前跪下,伏地道:「奴婢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
祝修遠猛然回過神來,忙拱手一禮:「臣江州司馬祝修遠,拜見太子殿下!」
那太子理也沒理會跪地的太監,他看向祝修遠,臉上不由浮現一絲微笑,拱手還禮道:「江州司馬祝修遠,你就是母妃所說的那個少年俊傑麼?」
祝修遠感覺這位太子殿下……還是挺好相處的,主要是他身上的書卷氣息太濃了,真是翩翩君子,讓人討厭不起來。
「太子殿下過譽了,少年俊傑可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