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回報和危機

  按照慣例,只要李中易忙於公務回晚了,都會歇在唐蜀衣的屋裡。

  由於,唐蜀衣和李中易一起共過患難,又是狗娃的親娘,還是李府的掌家娘子,李中易對她自是比旁人要高看好幾眼。

  所以,李中易整治芍藥的一些「惡」手段,倒是從來沒有使到唐蜀衣的身上。

  只是,今晚的唐蜀衣,卻熱情似火,十八般技藝通通使出,伺候得李中易渾身舒泰,身心俱悅。

  末了,沐浴更衣之後,李中易摟著唐蜀衣重新躺回到床上,笑眯眯的問她:「跟誰學的?不會是芍藥吧?」

  忽明忽暗的燈光映射下,唐蜀衣的表情也跟著飄忽不定,她將腦袋埋進李中易的臂彎里,呢喃道:「奴家想要個女兒……」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隨著掌家日久,唐蜀衣也學會了隔山打牛,指東打西的謀略。

  因為情分不同,所以,李中易一月之中,至少有十日,歇在唐蜀衣的屋裡。

  不過,做夫妻的時日一長,李中易對唐蜀衣的身體實在太過熟悉,難免有些時候,很難盡興。

  所謂七年之癢,恰好印證了李中易和唐蜀衣,如今的床第關係。

  唉,左手摸著右手,摸的時間一長,自然感覺方面,也就不那麼刺激。

  不過,狗娃就住在唐蜀衣的院內,李中易每晚入睡前,都要去狗娃的床邊,哪怕僅僅看一眼熟睡中的兒子,心裡也是快活的。

  激情變成了以兒子和感情為紐帶的親情。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讓唐蜀衣充滿了危機感。

  嘿嘿。鑑於唐蜀衣的技巧略顯生澀,而且其中的某些細節又令人比較熟悉。李中易大致可以斷定,她應該是和金家三姊妹學的。

  李中易自己也記不太清楚了,好象是從唐朝開始,高麗半島的新羅國王,幾乎每年都要向中土的皇帝,獻上本國的極品美妞。

  如果不是李中易征高麗的時機正好,等金家的孿生三姊妹正式成年之後,他恐怕很難將她們吃到嘴中。

  換句話說,手快有。手慢無,再加上金子南的小命,當時完全捏在了李中易的手中,陰差陽錯之餘,倒讓李中易近水樓台先得了月。

  金家三姊妹的老大——花嬌,小小的年紀,心機居然很深,她的一笑一顰,一語半言之中。皆藏著令李中易不喜的斧鑿痕跡,所以,一直不怎麼受寵。

  倒是彩嬌,因為個性的問題。她的「憨勁」已經深入骨髓,李中易倒是頗為喜愛此女。

  清晨的常朝之後,李中易因為還沒有正式宣麻拜相。所以,他直接去了慶壽宮。

  柴榮把兒子和親妹妹的安危。完全交到了李中易的手上,他即使明知道結果無憂。也必須每天都去慶壽宮裡打個照面。

  診過脈之後,李中易發覺,柴宗訓的情況,比昨日略好一些。

  柴宗訓的臉色依然異常蒼白,不過,由於昨晚多少能夠睡個囫圇覺,他的精神頭,顯得還算不錯。

  「師,小六昨晚睡了兩個半時辰,舒服多了。」柴宗訓牽著李中易的袍袖,眼巴巴的望著他。

  「回參政,陛下今日早朝前,專門抽空看過殿下的脈案。」楊向沖為了討好柴宗訓,中途插了話進來。

  李中易只當沒聽見一般,笑著問柴宗訓:「只要按照我說的方法調養身子,你肯定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柴宗訓象是小雞啄米一般,頻頻點頭,喘著粗氣說:「小六信得過師傅。」

  李中易注意到,這孩子說話的時候,中氣嚴重不足,顯然,被一天發作無數次的「打擺子」,折騰得不輕。

  病人的身份太過於尊貴,對於負責主治的醫生來說,自然是喜憂參半。

  以前,某位老首長的脾氣很大,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大發雷霆,李中易當時身為主治的專家組長,可沒少吃排頭。

  可是,在李中易晉升院長的關鍵時刻,也正是那位老首長發了話,這才最終一錘定音,幫助李中易從一大堆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

  李中易至今記得很清楚,那位老首長的秘書,親自找到了主管部門的領導,只說了一句話:儘量把有能力的年輕幹部,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去。

  此話看似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可是,在所有的競爭者之中,就數李中易的業務能力最強,年紀最輕。

  上帝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李中易替柴宗訓推拿針灸了一番,臨走前,笑著叮囑說:「小六不必過於擔心,今晚依然可以睡個囫圇覺。」

  柴宗訓點著頭,說:「小六不會忘記師傅的救命之恩。」

  李中易笑了笑,拱手告辭離開,如今的柴宗訓還小,尚不知道乾綱獨斷的滋味,童言不可信也!

  臨出宮之前,楊向沖忽然追上李中易,小聲說:「參政,今日已經鎖院,翰林學士們都在裡頭。」

  李中易心想,這應該就是,他放了楊向沖一馬的第一個回報吧?

  「楊內使有心了。」李中易自然不可能留下話柄,點到為止即可,楊向沖是個聰明人,肯定知道他話里的未盡之意。

  楊向沖諂媚的一笑,刻意壓低聲音說:「參政還需要注意那邊。」他抬手朝內苑西邊用力的指了指。

  李中易不動聲色的點點頭,並沒有詢問楊向沖,西邊代表哪邊?

  出宮上之後,李中易斜倚在錦褥之上,一邊把玩著手裡的茶盞,一邊暗暗心驚。

  楊向沖雖然沒有明說,李中易這一路之上,尋思了好一陣子,方才意識到,秦妃和杜妃所生的三個兒子,可不就住在西邊的宮裡麼?

  按照李中易的預計,柴榮率軍親征北伐之後,由他護著柴宗訓,留在開封城內監國。

  皇帝走後,太子最大,可是,政事堂的相公又都在開封。而且,秦、杜二妃的兒子,也在開封。

  萬一變生肘腋,柴榮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如果秦、杜二妃起了別樣的心思,政事堂的相公們並不見得非要擁立柴宗訓登基。

  李中易想到這裡,頓時覺得,他肩膀上的擔子,比預想之中,還要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