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樞密副使

  「門下,逍遙縣侯、朔方觀察處置使、靈州刺史李某,平定夷亂,有大功於社稷……授開國逍遙縣公、金紫光祿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右金吾衛上將軍,蔭長子李繼易宣德郎,誥封其母李薛氏三品淑人……」

  傳旨的天使念了一大段四六格式的詔旨,李中易早已適應了接詔的流程,自是應付自如。

  陪著一道接詔的左子光,聽了李中易的諸多新頭銜,不由暗暗冷笑不已。朝廷的封賞,看似異常豐厚,實際上,除了龍圖閣直學士這個館職之外,其餘的都是虛銜,不值幾個大錢。

  李中易客氣的將天使送入了館驛歇息,好好的客套了一番,等他出來之後,左子光冷笑道:「朝廷待老師何其不公也?」

  李中易皺緊眉頭,看了看四周,見左右都是牙兵營的心腹,這才笑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我本蜀國貳臣,能有今日;無;錯;+之榮華富貴,皆是陛下賞識之故。」

  左子光嘆了口氣說:「下官拜見縣公爺。」言談之間,頗為不忿。

  李中易輕聲笑道:「滿臣文武,未及而立之年,榮任縣公者,捨我其誰?」

  這個左子光,如果不控制好了,將來恐怕會是石守信,或是慕榮延釗一類的狠角色。

  就算是擁兵自重,想要黃袍加身,也必須看清楚火候,不能妄動滴!

  左子光突然笑道:「老師嘗言,取實利而輕虛名。學生剛才太過莽撞了,請老師勿怪。」

  李中易摸著下巴心想,魏文帝曹丕將漢獻帝拉下馬來。曾經說過:朕知之矣!

  唉,人在廟堂,身不由己吶!

  李中易的心情始終很矛盾,柴榮早亡,就相當於秦失其鹿,天授不取,那不是腦殘。又是什麼?

  可問題是,改朝換代,哪有那麼容易?

  「將明。吾自有主張,汝不許胡來。」李中易決心要敲打一下左子光。

  在郭懷、姚洪和左子光三人之中,郭懷性格老成,輕易不會越雷池半步。姚洪比較喜歡行險。而左子光則堅備郭、姚二之所長,膽子大得驚人!

  李中易如今不過是一州的地盤,左子光就敢妄想,假以時日,李中易當上一鎮節度,左子光不得上房揭瓦?

  左子光笑嘻嘻的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倒成蔭,學生謹記老師的教誨。」

  李中易一陣頭疼。這個膽大妄為的左子光,將來不至於捅出大漏子吧?

  按照柴榮的旨意。郭懷被任命為朔方軍副都總管,姚洪則是都虞候,左子光則被正式任命為靈州長史。

  柴榮雖然沒給李中易增加太多的實權,可是,把他的兒子老娘以及老部下,全都封賞了一遍,從明面上來說,也算是對李中易恩寵有加了。

  封妻蔭子誥母,對於純正的古人來說,的確是莫大的恩典。

  過了正月之後,李中易得知了消息,柴榮已經秘密從開封,抵達了京兆府。

  京兆府,長安,大唐的故都,如今已是一座滿目瘡痍的廢城。

  自從安祿山叛唐以來,長安城歷經黃巢及朱溫的摧殘,早已不復當年全球第一大城的風貌。

  按照柴榮的指令,李中易領著五百騎兵,星夜兼程的趕到了京兆府。

  「臣李中易拜見陛下。」在京兆府尹的後花園內,李中易見到了柴榮。

  「無咎,委屈你了。」柴榮快步走到李中易的面前,神色凝重的說,「此次平滅夏州之後,朕一定召你返京。」

  李中易剛欲謝問,卻見柴榮擺著手說:「三哥兒漸漸年長,即將進學,朕信得過你。」

  嘿嘿,柴榮這話里的內涵,實在是太過豐富,李中易一時之間,也難以完全消化乾淨,只得叩首謝恩。

  「無咎,汝不在開封,後勤輜重頗多掣肘之處。朕左思右想,始終覺得非你不可。」柴榮拉著李中易的右手,異常誠懇的說,「若假樞密副使,非你莫屬。」

  李中易心想,柴榮八成是後悔了,如今又想籠絡於他。

  說句心裡話,李中易平定靈州之功,的確不是一件小事。

  自晚唐以來,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已經遠遠不及西域之地。就算是靈、鹽二州,後周朝廷因為力多不逮,也一直以羈縻為主。

  李中易上任不到半年,就徹底的平定了靈、鹽二州的党項亂局,從戰略意義上來講,對於柴榮最終平定西北,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只是,柴榮當初的封賞,確實顯得薄了不少,難免令人有些失望。

  如今,柴榮親口許諾李中易,只要平滅夏州党項,即以樞密副使相酬,這可是非常有誠意的提拔。

  大周朝廷,自太祖郭威立基之後,首重政事堂,其次則為樞密院。

  說白了,也就是以文領武,以文制武。

  只是,歷史給柴榮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最信任的趙老二,在他駕崩之後,果斷篡了他兒子的皇位。

  按照大周朝廷的位階,樞密院有正使一人,副使兩人,副使之一掌管軍政,另一則掌管軍令。

  大周朝的樞密副使雖然不如北宋時期那麼顯貴,卻也是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但凡軍國大事,樞密副使都有資格參與討論,並發表個人的意見。

  晚唐的慣例,政事堂和樞密院合稱兩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乃是真宰相,權攝百僚,掌管民事。

  參知政事雖然有資格參與國家大事,可是,並無輪值宮中,掌印籤押的資格,其地位實際上,還不如手握局部軍權的樞密副使。

  這其中的奧妙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郭威,郭雀兒靠可不是士大夫得的天下,而是他手下的數萬精銳將士。

  正因為如此,大周朝建立之後,從郭威開始,都異常重視樞密院的掌軍之權。

  按照朝廷的規矩,凡是指揮以上編制的禁軍調動,必須政事堂的宰相、樞密使以及兩位樞密副使,四人以上同時籤押用印,才是正經的軍令。

  換句話說,一旦李中易當上了樞密副使,他固然無權提拔誰當大將,可是,卻有資格拒絕籤押,從而壞了別人的好事。

  這就叫作成事不足,敗事卻有餘!

  樞密副使,對於調動禁軍兵馬,提拔軍中重將的話語權,比參知政事強出去太多!

  李中易暗暗嘆息不已,柴榮不愧是一代雄主,恩威並施的帝王心術,運用得異常嫻熟,讓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