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到了鄭州後,就沒挪過地方,一連待了半個月之久。
不知道內情的人,都以為李中易喜歡上了鄭州的風景和氣候。但是,曉得內幕的少數幾個人卻心裡明白,李中易是在故意給想鬧事的讀書人留下串連的時間。
很多時候,帝國難免會有膿包的存在,其中的大部分可以容忍。但是,容忍是有限度的,適當的時候需要擠一擠,化一化膿腫,才有益身體的健康。
如果是涉及到了軍方的膿包,李中易肯定是三下五除二的快刀斬了亂麻。可是,涉及到全天下讀書人的利益問題,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折御卿是鄭州知府,平時的庶政公務異常之繁忙,李中易也沒留他在身邊待著,讓他有精力去處理政務。
至於鄭州兵馬都總管郭孝誠,除了日常的練兵之外,他的空閒時間比折御卿多得多。
於是,陪同李中易去嵩山少林寺遊玩的任務,就交給了郭孝誠。
李中易和郭孝誠,身穿便服,帶著幾十名侍衛,輕車簡從的趕赴少林寺。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至前朝大周末年,少林寺已經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台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可謂是興盛之極。
以前,李中易也來過少林寺,不過,那時候他是陪著老首長一起來的,沒有太多的個人時間用於遊玩。
這一次,李中易再臨少林寺,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想當初,在少林寺燒一柱頭香,就是個天文數字的過度商業化的往事,在李中易的腦海里始終揮之不去。
李中易確實不想擾民,也不可能為了他獨自遊玩,而禁止官民來參拜或是遊玩。
只是,李中易的善舉,卻讓親牙營指揮使張三正,一直神經緊繃,惟恐出現不測之事。
李中易負手立於寺門前,默默的注視著寺門上的少林寺三個大字,不由心下大為感慨,故地重遊,已是物是人非矣!
如今的李中易,以天下至尊的身份,再游嵩山少林寺,自然別有一番全新的心緒。
「皇……黃大官人,這座少林寺常年香火不斷,寺產異常之豐,這山門自然修得富麗堂皇。」郭孝誠差點就說漏了嘴,幸好反應及時,糾正了過來。
李中易點點頭,他自然很明白,少林寺明面上的寺產已經很多了,但那絕不是寺產的全部。
據警政寺和緹騎司的分別密報,少林寺的寺屬田產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至少有千頃糧田。
這麼多的田產,養活少林寺的上千名僧眾,不僅不成問題,而且是綽綽有餘。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不管哪座寺廟,都還沒有收門票才能入內的商業操作。
李中易信步走入山門,迎面就見兩側聳立著四尊高大威猛的泥塑,也就是傳說中的四大天王。
由於沒有禁街的緣故,李中易只是略微停留在山門處,四周很快就擠滿了想進寺內的人們。
親牙營指揮使張三正急得額上直冒熱汗,人員太過混雜了,萬一有歹人潛藏其中,那就要出大事了。
李中易緬懷了一番過去之後,抬眼間,驚覺身邊的四周已經擠滿了人,便趕緊抬腿進入了山門。
不擾民,並不是李中易的惺惺作態,而是深入骨髓的現代人意識。
愛民如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嘴巴上這麼說,也是拿來忽悠人的幌子罷了。
但是,儘量不擾民或是少擾民,身為統治者的李中易,一向有這個覺悟。
如今的少林寺,尚無後世那種過度商業化的氣氛,李中易愜意的漫步於林蔭小道之上,鼻內嗅著佛香氣,耳里滿是佛經聲和木魚聲。
入鄉隨俗,李中易雖然不崇佛,但是,也沒有去打攪佛祖的信徒們虔誠的拜佛上香。
大雄寶殿內,李中易凝視著如來佛祖的銅塑像,仔細的打量了一陣子,
「這位施主,老衲看你的面相,可是不同一般吶!」忽然,在李中易的身後傳來了一個陌生的聲音。
李中易扭頭一看,卻見,一位身穿大紅袈裟的老和尚,正雙手合什,目光炯炯的盯著他看。
「在下不過是有幾個臭錢罷了,貌相併不驚人。」李中易在前世見慣了算命和尚的故作姿態,並不打算理會眼前的老和尚。
然而,那位老和尚顯然沒有輕易放過李中易的意思,他雙手合什,口宣佛號,嘆道:「施主之相貴不可言,顯是有緣之人。」
李中易微微一笑,類似的場景,他見識過的實在是太多了,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前世,算命之人,不管是和尚還是道士,都會口出驚人之語,吸引到遊客的注意力後,再徐圖錢財。
「既是有緣人,那就捐點香油錢吧,張三正,捐五十貫錢給這位大師。」
李中易今天是來遊玩的,心情一直很不錯,他不樂意壞了興致,索性命張三正把錢給了,免得老和尚繼續糾纏不清。
「施主,老衲並非是為了錢,實在是施主您將有血光之災。」老和尚沒接錢,而是繼續選擇糾纏李中易。
李中易心中微微一動,他故意沒回開封,而是選擇待在鄭州,可不就是想要對鬧事的讀書人下狠手了麼?
按照李中易的本心,他肯定是不樂意沾滿讀書人的鮮血,那就收穫極大的罵名。
然而,畢竟此事牽連甚廣,參與的官兵們稍微有個失手,就很容易鬧出血光之災來。
不過,李中易依然沒有搭理老和尚,轉身就邁步出了大雄寶殿。
「南無阿彌陀佛,施主,請留步。」老和尚和李中易預期的那樣,果然追了出來。
李中易只是笑了笑,並沒回身,淡淡的扔下一句話:「有緣自會再次相見。」
老和尚利用緣分想結識李中易,李中易借緣分的由頭回懟了老和尚,雙方互打機鋒,火花四射,卻又妙趣橫生。
少林寺,除了寺產頗多,廟宇頗多之外,最吸引李中易的地方,便是碑林了。
李中易駐足於碑林之間,欣賞夠了歷代名師的書法之後,已是下午時分。
當李中易走出碑林之時,迎面就見老和尚雙手合什,嘴裡念念有詞的在道旁等他。
大雄寶殿內,大雄寶殿外,碑林外,李中易三次遇行老和尚,可謂是真的有緣。
「大師何以教我?」李中易經過老和尚身旁的時候,忽然停下了腳步。
老和尚抬眼打量了一番李中易,忽然合什,口宣佛號,低聲說:「施主的身份貴不可言,老衲實在是失禮了。」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老和尚顯然早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這才苦苦糾纏到現在。
「大師,你沒什麼要說的麼?」李中易有心逗一逗老和尚,便故意擠兌了他一下。
李中易不信神,也不信佛,更不崇道,也就是說,怪力亂神的那一套把戲,他統統不信。
他只是有些奇怪而已,他此前從未在鄭州停留過,怎麼就被老和尚認出來了呢?
當然了,老和尚所言的貴不可言,其範圍其實異常之寬廣,可以是朝廷重臣,也可以是王公貴族。
不過,李中易一身商人打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個有錢人,卻不可能用貴不可言來形容。
天子撫四民,士農工商,其中商人最賤!
賤商,賤商,可以很有錢,但不可能稱得上貴不可言!
「老和尚謹有一言贈於施主,還請施主高抬貴手,放人一馬!」老和尚依然是雙手合什麼的姿態。
但是,老和尚的話,聽在李中易的耳內,卻像是重鼓一般,震懾人心。
說白了,李中易在開封城中,挖了一個大坑,就等著鬧事的讀書人跳進去。
也就是說,這麼機密的事情,僅有幾名心腹重臣知情而已。誰料,遠在嵩山的老和尚,竟然意有所指的請李中易高抬貴手。
「施主,天下的讀書人本就不多,何苦的狠下辣手呢?」老和尚此言一出,李中易再無疑義,肯定指的是讀書人在開封城內醞釀鬧事的大事。
「大師,何以教我?」李中易打著機鋒問老和尚,顯然是想為難一下老和尚。
有些事情,可以善了。而另一類事情,卻無法善罷甘休!
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律守法,朝廷又何苦要養衙役和軍隊呢?
老和尚顯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面對李中易的第二次發問,何以教我,竟然只會口宣佛號,苦口婆心的說:「慈悲為懷!」
李中易懶得再理會老和尚,甚至連和尚的名字都不想知道,徑直離開了碑林。
本朝不殺士大夫,那是弱宋的基本國策,並不是李中易的政治主張。
雖芝蘭擋路,亦必鋤之,這才李中易如今的心境。
從登封回鄭州的路上,李中易斜靠在車廂壁上,兩眼望著手裡的書,腦子裡的思緒已經飛出去老遠。
老和尚所言的慈悲為懷,確實給了李中易一定程度的觸動。畢竟,殺讀書人,絕非光彩照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