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的名義,已經被用爛了,很容易給人留下謀反的壞印象。」劉金山如是說。
孔昆搖頭晃腦的說:「不清君側,難道清君麼?」
劉金山端起茶盞,瞥了眼孔昆,淡淡的說:「有曹王和杜太貴妃在,所謂的大義名分,重要麼?」
「不然,師出無名,全天下的讀書人,有誰服你?」孔昆打定了抬槓的主意,死不鬆口。
劉金山飲了口茶湯,放下茶盞,仰起臉說:「只要今上還活著,無論用什麼名義起兵,都擺脫不了謀逆的罵名。與其清君側,不如直接指斥李谷勾結契丹蠻子。」
李中易高居于帥椅的上首,眼睜睜的看著文臣們,為了所謂的大義名分,吵得臉紅脖子粗。
文官們就是矯情,總喜歡玩些個咬文嚼字的把戲。問題是,名分再光明正大,離開了李家軍的強悍戰力支持,一切都是浮雲。
李中易在把曹王和杜太貴妃弄到手後,並沒有馬上進軍開封,實際上,一直在等待著一個好消息的到來。
算一算日子,那個驚天動地的好消息,很可能這幾日就會傳到齊州來。所以,李中易絲毫也不顯著急,由著文臣們去爭吵。
和劉金山這個老部下不同,孔昆的投靠,帶有部分文官的試探之意,李中易也沒虧待了他,直接由知州升任節度副使,位僅次於劉金山。
屁股決定腦袋,孔昆的暗中支持者是文臣,那麼,孔昆一定會站在文臣,也就是所謂全天下讀書人的立場上講話。
文臣們總以為李中易離開了他們,將來就無法治理天下。殊不知,李中易的軍政學堂里,已經有四批政治軍官學成畢業。
對於文臣們的不斷試探,李中易自然心知肚明。只不過,在奪取天下之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一統一戰線策略絕對不能丟。
劉金山被孔昆吵得腦仁疼,偏偏李中易只是喝茶,絕不插話,他哪怕心裡再不痛快,也只得被動應戰。
文人耍起嘴皮子來,那是他們的絕對強項,李中易冷眼旁觀,孔昆從先秦一直縱論到本朝,其間連口茶都沒喝過,可謂是滔滔不絕,雄辯無倫。
反觀,以事務型見長的劉金山,嘴上功夫比孔昆就差出去至少三條街。
李中易明知道劉金山窘了,卻絲毫也沒有幫他說話的意思,區區一個孔昆都應付不了,將來何以立足於廟堂之上?
事務型的人才,往往精於干實事,而拙於口才。通俗的說,劉金山的特點就是,辦事效率極高,理政的經驗也十分豐富,美中不足的是,辯論的急智稍有遜色。
李中易坐視劉金山和孔昆打擂台,用心也是良苦,想磨練磨練劉金山的辯才。
儘管李家軍的實力異常強悍,東征高麗,西討党項,北伐契丹,至今都沒打過敗仗。但是,由於李中易渾身上下充滿了銅臭氣息,願意追隨他的文官,可謂是少之又少。
目前,跟隨在李中易身邊的讀書人,大多是久試不第的懷才不遇者。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實際的理政經驗,房價田價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與民生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
換句話說,李中易無法拿來就用,只能將他們先塞進軍政學堂里去深造。
可問題是,李中易原本是作出的長遠打算,將這些文臣種子,用在將來。然而,很多不第的讀書人,卻以為他歧視讀書人,非但不委以重任,反而投閒置散。
整個李家軍系統內,執行的是非常嚴格細緻的收支兩條線,幾乎沒有各種灰色或是黑色的撈錢空間,大小官員們只能靠薪俸以及額外的賞錢過生活。
這麼一來,很多人熬不住學習的難度和生活的清貧,又紛紛離開了平盧。
讀書人,大多有自視甚高的壞毛病,稍有不周的地方,便會利用嘴皮子大肆宣揚出去。
這麼一來二去的,李中易不重視讀書人的「銅臭子」惡名,算是進一步被坐實了。
對於外面流傳的閒言碎語,李中易通過各種消息渠道早有掌握,也都一笑而過,絲毫也不在意。
情報頭子李延清曾經多次建議,要把污衊李中易的讀書人,抓一批關一批再殺一批,看誰還敢亂嚼舌頭根子?
李中易當時只說了兩句話,令李延清的印象極其深刻:書生造反,一萬年不成。即使不馬上重用他們,還不許他們發一發牢騷麼?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其實是很有些道理的。
因為銅臭子的惡名在外,珍惜自家羽毛的官宦世家子弟,不可能主動來投他。
來投奔李中易的讀書人,大多是不得志的窮書生。這些人剛來平盧,就想當官,而且惦記著可以撈錢的好位置。
李中易有時候都覺得這些人是來搞笑的,這些所謂的讀書人,窮得連路費都要他報銷,甚至連一畝地產出多少糧食,都一無所知,居然張嘴就要知縣或是主簿的好位置。
出口就是之乎者也,以及文章道德,居然羞恥於管理俗務,李中易對於這種人,是打心眼裡瞧不起的。
尼瑪,放在後世,這幫子端碗吃飯,放碗罵娘的仁兄,全是無敵於鍵盤的大俠!
以孔昆為首的文臣們,以為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亦即:武將打天下,文臣治天下,乃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殊不知,李中易偏偏是個跨越千年的怪胎,不僅掌握著軍轉從政這個法寶,而且還有殖民發家的正確經驗。
文臣們愛合作便合作,不想合作便一拍兩散,將來和權勢財富無緣,也別怪他李某人不給機會!
李中易聽了一陣子沒有任何益處的辯論,覺得給足了孔昆等人面子,便想身借著更衣的由頭,溜之大吉。
誰曾想,孔昆明面和劉金山吵得不可開交,暗地裡一直關注著李中易的一舉一動。
「主上,您莫不是又想借尿遁?」孔昆搶先一步叫住李中易,話也說得很難聽。
李中易暗暗嘆了口氣,還是軍營里待著令人痛快許多啊,人人依照條令辦事,沒有多餘的廢話和屁話。
這麼多年的銅臭氣氛薰陶下來,李中易的軍隊裡,只要醞釀開戰,必定會計算各種得失,要麼是搶錢,搶人,要麼是搶地盤,或者是打出聲威。
聲威,屬於軟實力的一種,換算過來,還是可以變現成赤果果的利益。
「老孔啊,我只是去更衣而已,去去就來。」李中易知道走不成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繼續坐鎮當菩薩。